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21:20:37

作者:陳二虎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1

一、蘇轼的“婵娟”表達了什麼?

中秋節漸近,不由想起蘇轼的那阙《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成了民俗中中秋節最詩意最美好的祝福。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把這“婵娟”解釋為月亮,這僅僅是最淺顯的解釋。

那麼,這“婵娟”兩字到底表達了什麼?

蘇轼這首詞小序中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也就是說,這首是蘇轼于1076年被貶往密州,政治上失意,恰逢中秋節,晚上醉後,情緒低沉,望着一輪明月,思念自己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借酒力寫下了這首詞。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2

開篇就是發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讓整首詞圍繞思念與月亮展開思考與想象,把人間的悲歡離合緊密地與月亮的圓缺陰晴結合到一起,極富浪漫色彩,又蘊含着深刻的意義,似乎在說:人的榮辱悲歡就如同這亘古的月亮,陰晴圓缺是自然而又現實,我們沒必要總是想到團圓,雖然我們彼此分離,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讓我們共同欣賞這中秋的月亮,在這節日裡,共同的思念也就是人間最美好的事情。

通常人們都認為蘇轼用“婵娟”比喻月亮,而筆者認為,蘇轼詞中的“婵娟”,不會是單指月亮,更該是美好的寄托與象征。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3

二、“婵娟”溯源

追溯“婵娟”這兩個字眼亦寫作“蟬蜎”,較早是出現在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中:“嚼清商而欲轉,增蟬蜎以此豸。”蟬,知兒,蟬通婵,又可解釋為姿态美好;蜎,蟲子爬行時屈曲蠕動的樣子。“豸”,古書中指沒有腳的蟲子。所以,這“蟬蜎”是“姿态美好”的意思,李善解釋說:蟬蜎,煙豔飛騰之貌,也是說的這重意思。

後來人們逐漸用“蟬蜎”(婵娟)代指美好的事情逐漸演變成代指美人,形容美人曼妙優雅的舉止。

唐代方幹歌曰:“卻教鹦鹉呼桃葉,便遣婵娟唱竹枝”,這裡的“婵娟”是說美人。解釋為姿态柔美靜雅的妙齡女子,曲線玲珑,舉止典雅。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4

用以形容美人還有南北朝的劉繪:“出沒不易期,婵娟似惆怅”。

而司空圖的“蛾眉新畫覺婵娟,鬥走将花阿母邊”,這“婵娟”是形容美妙的姿态;到了陳陶的詩中“丘壑誰堪話碧鮮,靜尋春譜認婵娟”,這“婵娟”又成了美好的意思。

在民間傳說中月亮上有一座月宮叫廣寒宮,住着一位仙女嫦娥,所以詩人們看到月亮,便産生美好的聯想,用婵娟代指月亮。

由此可以看出,婵娟有多重意思,代指美好、代指姿态、代指團圓,代指美人,也可用于比喻月亮,寄托了人們心中美好的期盼。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5

三、蘇轼的“婵娟”來自何處

從東漢張衡的《西京賦》開始,西晉成公綏的《嘯賦》、唐代李商隐的《霜月》、孟郊的《婵娟篇》等,多次出現“婵娟”一詞。而蘇轼的“千裡共婵娟”分明化用了唐代詩人許渾的“唯應洞庭月,萬裡共婵娟”、唐代詩人張诂的“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蘇轼在詞中已經描述過月亮,所以這“婵娟”兩個字,不會是單純代指月亮,這在古詩詞中最忌諱的,由之,這“婵娟”有着更廣闊的内涵,寄意美好與團圓,如同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然人間的離别是難免的,隻要親人長久健康快樂,就是相隔千裡萬裡,心音也是相通的。

靜谧如水的月華,灑向大地,照見我的情腸,許多時間,思念勝似團圓。

蘇東坡為什麼用飛蓬形容自己(蘇東坡筆下的婵娟)7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紅樓夢》多次寫“中秋”,賈府是怎麼過中秋節的,有什麼寓意?

四大醜女之鐘無鹽 40歲“中秋拜月”成王後?

文化丨《天龍八部》裡蕭峰中秋節:點滴情,深似海

古代的月餅長啥樣?看看模仿《金瓶梅》的《林蘭香》裡怎麼描述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