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花呗是什麼時候接入央行征信的

花呗是什麼時候接入央行征信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11:09:38

花呗是什麼時候接入央行征信的?撰文 /AI财經社 薛永玮 李逗 周享玥,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花呗是什麼時候接入央行征信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花呗是什麼時候接入央行征信的(花呗接入央行征信)1

花呗是什麼時候接入央行征信的

撰文 /AI财經社 薛永玮 李逗 周享玥

編輯 / 遊勇 陸佳

有5億用戶的花呗,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掀起關注熱潮。

9月22日,螞蟻集團旗下業務花呗公布了正在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消息。不同意接入的用戶将被停止使用花呗的服務。

盡管這個消息從去年就開始有傳言,但不少後知後覺的用戶驚歎:“原來花呗一直沒有接入征信”。不過,更多的花呗用戶關心的是,接入央行征信系統之後,向花呗借款是否還能這麼簡單?即便每月正常還款,過于頻繁的借款記錄是否會影響銀行對用戶的征信判定?

花呗自2015年上線以來,最初的想法是為雙11的支付高峰兜底,讓用戶的支付行為可以快速平滑地進行。但結果是,花呗做成了有5億用戶的小額貸款産品,也成為了螞蟻集團最掙錢的産品之一。

而如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小額貸款業務遭到整治,花呗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不顧金融風險,野蠻生長的時代過去了,一切都要朝着合規和正規化的方向前進。

(圖源:視覺中國)

花呗上征信有何影響?

甯濤的花呗已經逾期快兩年了。2019年他大學畢業,一趟畢業旅行回來後連帶住酒店、買機票、吃飯,一共花了兩千多元,都是通過花呗支付的,但這筆款項一直逾期未還。

兩年時間裡,甯濤不斷接到催收電話和催收短信,他每次一打開支付寶,首先看到的就是還款提醒,他總是想着能再等等,等到掙夠錢再說。

他不在乎的原因是,欠支付寶的錢并不會影響他的征信,也不會影響到他未來買房買車。這也是不少用戶的心理,不還錢也不會給生活帶來太多麻煩。

而當他知曉花呗将要接入央行征信時,他發現他欠花呗的錢已經變成了三千多元。這多出的利息讓他突然感覺到了危機,“掙到錢一定還”。

在深圳工作的喬星遠也感受到了這種危機。他打算兩年内購置一套新房,知道花呗要上征信後已經慢慢減少使用花呗了,怕對自己申請房貸有影響。

他從來沒有逾期過,但也不想因為一次性還花呗而占用太多的活動資金,所以選擇一直慢慢還,“這個月還了一點了,下個月計劃就不用還那麼多。” 他并不覺得上征信是一件多麼意外的事,隻覺得是為了督促還款。事實上,截至2020年12月底,央行征信系統已收錄11億自然人。

然而,這些正常還款的用戶,開始擔憂花呗納入央行征信系統之後,會給他們帶來困擾。

“你去貸款買房的時候,銀行查征信會看見你買菜都用花呗買,就會認為你窮得吃不起飯,然後不給你房貸。”這是不少消費者普遍的擔憂。

(圖源:視覺中國)

花呗試圖安撫這類情緒。“用戶的信息将按月彙總納入征信系統,不會單筆報送,也不會上報消費内容、消費時間等具體消費信息。”花呗在今日發布了詳細說明。言下之意,銀行看不到你某天用花呗買了5塊錢的白菜之類的信息。另外,花呗向征信系統報送的信息還有賬戶開立日期、授信額度、額度使用等。

花呗對個人房貸影響的另一個點,還在于它在征信系統中的業務類型。花呗是否屬于消費貸,目前還存有争議。

AI财經社向螞蟻金服業務人員咨詢了解到,花呗接入征信系統後,上報業務類型為“其他個人消費貸款”。而據《财經》援引北京地區某房屋中介消息,在申請房貸時,個人的消費貸款是一個考慮因素,比如十萬以上的大額消費貸款需要還清,但一兩萬的不影響批貸。

但某銀行負責房貸業務的客戶經理John對AI财經社分析,在人工審批環節,一些客戶經理對用戶花呗的支出金額也會有所考量,往往幾千元的數額是正常的。但如果用花呗進行過萬元的消費、甚至頻繁的奢侈品消費,有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好的使用習慣。“用花呗說明支付能力有限,但在這種情況下還進行不必要的消費,以後很可能會影響還款意願”,另一方面,頻繁的小額消費,如幾十塊、幾百塊,也可能被認為是生活較為拮據,還款能力不夠。

另一位某銀行現金貸業務的銷售人員表示,銀行審批時主要看申請人的工作情況、薪資流水。目前對于花呗消費頻次和個人信用的關系,并沒有固定的具體标準,往往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如果花呗能花五六萬的話,還是會有影響。”

上述銷售人員對AI财經社表示,如果是借呗貸款超過1萬元,那很可能将無法通過該行的車貸秒批。

另外,相比于信用卡,花呗在某些時候還有特殊性。John對AI财經社表示,在銀行系統裡,逾期對個人貸款産生影響的情況一般是“連三累六”(連續三個月或累計六個月逾期)。對于一兩次的逾期,如果申請人能拿出有效的證據,說明逾期是受制于客觀條件限制,那麼一次逾期也不會影響個人房貸,比如有的人說自己出差的地方沒有銀行網點,或者公司負責還款的同事工作失誤等。

“但花呗就比較難進行這種說明了。”John說,不過他坦言,雖然一個人在花呗上的高頻次、小額度消費記錄會給部分貸款審批人“這個人生活拮據”之感,但如果是因為淘寶購物自動默認了花呗的付款方式,那申請人完全可以拿出證據用以說明,破除審批人的“偏見”。因此,也不必對花呗的使用太過擔心。

花呗整改靜悄悄

許多人察覺到花呗的這次重大調整,還是源于和花呗合作的金融機構變更。不少用戶發現,花呗合作方變更為了銀行,而在此更新之前,花呗的背後合作方是小貸金融機構。

花呗新的服務升級提示信息顯示,花呗服務将由螞蟻消金公司(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單獨或聯合提供信貸服務,并簽訂相應的授信合同。

從用戶體驗上來看,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統這一過程,顯得十分"和風細雨”,但對花呗自身的意義卻是曆史性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表示,“原來大家對花呗和借呗這種科技公司開展的金融産品,到底是正規金融還是民間金融,到底該如何監管,其實都是模棱兩可的,但是它納入征信,就是告訴大家這是正規金融體系。"

一位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者也對AI财經社分析道,“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由銀保監會直接監管,監管較為嚴格。消費金融牌照的公司想要放款,受資本充足率杠杆限制,融資和放貸規模受限,放款範圍是有規定的,不能瘋狂加杠杆。而花呗之前雖然沒有消費金融牌照,實質上做的還是墊資放款的事情,但因為之前沒有被納入監管中,它隐藏的風險會非常大。”

(圖源:視覺中國)

花呗成立的早期,并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産品,它的預期僅僅是每天30-60萬用戶使用。據36氪此前報道,螞蟻做花呗的最初想法是希望在雙11活動期間為支付高峰期兜底,讓支付可以快速平滑地進行。但結果是,花呗做成了有5億用戶的小額貸款産品。

2015年4月,花呗正式上線,僅限用于天貓、淘寶等阿裡旗下的購物平台。因為門檻非常低,申請便利,一經推出,迅速受到了80、90後消費者的喜愛。

商業嗅覺靈敏的商戶們,開始聞風而動。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不少商戶在寶貝描述頁中直接加入"支持花呗"的字樣。上線僅半個月,天貓和淘寶已有超過150萬戶商戶開通花呗。

花呗很快打破購物平台的限制,将服務更多擴展至線上線下消費領域,讓花呗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花呗也迎來了它真正的用戶大爆發。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花呗、借呗用戶已達5億人,促成的信貸餘額分别為17320億和4217億。

花呗的便捷性,讓許多年輕人享受到了“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快感,但多數人沒有察覺到的是,要想從螞蟻這裡獲得廉價的金融服務,卻不容易。

花呗的業務模式與銀行信用卡業務相似,但其分期的手續費卻明顯高于銀行。據《金融時報》報道的數據,花呗的年化利率一度曾接近24%,後期雖有下降,但也在15%左右。對比銀行5-6%的貸款利率,花呗的利率顯然非常高。

與此同時,花呗帶來的不理想消費也引發了一系列質疑,"花呗讓月光族變成了月欠族""花呗超前消費”等,緻使花呗陷入了對年輕人過度消費習慣培養的輿論漩渦。

此前業内專家就揭露了花呗擁有高杠杆的真相,利用用戶沉澱的資金池,向銀行貸款再進行ABS,30多億的原始資金被放大100倍成了3000多億。

2020年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彙管理局對螞蟻集團高層進行監管約談,對螞蟻金服暫緩上市。

緊随其後,為了全面遵守金融監管,花呗開始一系列整改。兩個月之後(1月28日),繼降額之後,花呗、借呗上線了額度管理新功能,可直接調整花呗、借呗額度、設置支出提醒等。就此螞蟻回應稱,這是倡導理性消費。

花呗更大的一次調整,發生在今年的4月份。2021年4月10日,在阿裡巴巴剛接到逾180億元人民币的反壟斷罰單後,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随即對螞蟻集團再次約談。整改方案要求螞蟻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争行為,斷開支付寶與“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産品的不當連接,主動壓降餘額寶餘額等五方面事項。

兩天之後,螞蟻集團發布公告稱,将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實現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其中即提到,“借呗”、“花呗”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依法合規開展消費金融業務。

今年6月3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公告顯示,螞蟻消金獲批開業,注冊資本80億元,居于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之首,并接手花呗、借呗在支付寶上開展的業務。按此前整改方案,螞蟻集團應在螞蟻消費金融公司開業6個月内完成“花呗”、“借呗”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後,“花呗”、“借呗”将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産品。

無論是用戶可自主調整額度、設置消費提醒,亦或是這次被納入央行征信體系,可以看出,如今的花呗業務已大幅降低了杠杆風險,變得更為合規,也更加有利于監管。

野蠻生長的時代過去了

“從2015年,特别是2017年開始進入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大原則是消化存量風險,但大家的金融需求依舊存在,這就需要在關後門的同時要開正門。”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對AI财經社說。

而所謂的“開正門”,是指通過不斷地補充監管規定,将原來難以界定是正規還是不合規的,都可以通過整改,朝着監管希望的規範的方向發展,形成一支由銀行、消金、互聯網小貸公司等組成“正規軍”。

尹振濤認為,互聯網小貸公司目前正處于規範期。在這種情況下,監管的加強,實際上也意味着互聯網小貸公司的價值得到了肯定,以至于像花呗、借呗這種以互聯網小貸、消費金融公司,或是科技公司跟金融機構開展助貸和聯合貸款推動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産品,正在作為正規金融被納入到監管體系中。

(圖源:視覺中國)

事實也的确如此。在互聯網金融強監管下,各類消費金融服務接入征信體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野蠻生長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早在2018年3月,京東金融官方就曾發布消息稱,京東白條/金條/京農貸業務已啟動征信接入工作,待正式接入後,會按照人民銀行相關要求如實上報。而騰訊旗下的微粒貸以及螞蟻的借呗同樣也都随後接入央行征信系統。

而各類消費金融服務在接入征信系統的同時,還有着一個鮮明特點,即将業務主體從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轉移為消費金融機構。

事實上,近年來,在監管逐漸趨嚴,特别是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的要求下,多家互聯網小貸公司的母公司或所屬集團通過發起設立或參股消費金融公司等方式,使原來的消費金融服務達成合規性,已經成為一種慣例。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共有近40家。而其中,早期消金公司主體以互聯網公司為主,如今多為銀行系主導。截至目前,包括中國聯通、海爾集團、蘇甯電器、百度、攜程、國美、小米、螞蟻、唯品會以及新浪等公司參股的消費金融公司,背後也多有銀行的身影。

中信證券則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指出,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預計未來更多互聯網金融機構将申設持牌消金。

“以前對于互聯網小貸公司,市場不明确,行業也不明确,監管也沒有給予明确的答複,但現在監管規定出來了,大家就很明确這種産品和機構的屬性了”,尹振濤告訴AI财經社,“未來的方向一定是保證這個行業合規”。

(文中甯濤、喬星遠、John為化名)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