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學者生命周期理論?678地理工作室,每天,6:13678地理工作室誠邀一起合作的小夥伴,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不同學者生命周期理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678地理工作室,每天,6:13
678地理工作室誠邀一起合作的小夥伴
文章首發于微信公衆号“老丁侃地理”,歡迎關注
本文為原創,引用請注明來源
試題引入:
棉花耐旱,耐鹽堿,喜光照。近年來,阿拉善高原(位置見圖3)采用滴灌技術和機械化作業,種植早熟的棉花品種,并引種彩色棉和有機棉。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導緻該地種植早熟棉花品種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熱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2.該地引種彩色棉、有機棉,主要是為了
A、降低運輸成本
B、改善生态環境
C、提高單位面積産量
D、增強産品競争力
3.該地發展棉花種植業面臨一些問題。其中,機械化作業可緩解的問題是
A、交通不便 B、勞動力缺乏
C、資金不足 D、土地多鹽堿
知識講解:
日均溫10攝氏度是一個神奇的溫度,我們劃分冬春的依據就是連續5天日均溫超過10攝氏度,計算一個地區的積溫是日均溫超過10攝氏度的一年的溫度和,因為據科學家測算,10攝氏度是作物能夠正常生長的溫度,所以我們就把一年中日均溫度超過10攝氏度的天數,叫作這個地區的生長期。
緯度越高,高溫的天數就越少,生長期就越短;緯度越代,高溫的天數就越多,生長期就越長。所以東北地區隻能是一年一熟,往南随着溫度變高,逐漸變為二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生長期是相對于當地的自然條件來說的。
生長周期是作物從播種到最後收獲所用的天數,不同的作物生長周期不同,比如春小麥的生長期大概是90天左右、冬小麥是230-270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生長周期也不同,比如有早熟品種,也有晚熟品種。同一作物同一品種,生長在不同的地方,生長周期也可能不一樣,熱的地方,作物生長快,生長周期就短;冷的地方,作物生長慢,生長周期就長。
生長周期是相對于作物來說的。
生長期和生長周期的關系是,生長期一定要長于生長周期,作物才能自然熟;生長期要是短于生長周期,作物就是半生不熟。
美國東北部的乳畜帶,由于緯度高,生長期短,不夠玉米的生長周期,所以玉米長不熟,但半生不熟的正好作為發展乳畜業的青飼料,解決了乳畜業發展必需的兩大問題之一,飼料供應;東北部又是美國重工業集中的地帶,人口和城市密集,解決了乳畜業發展必需的另一大問題,市場需求。所以東北部成為了美國的乳畜帶。
一年一熟的中溫帶地區,如果生長期略短于生長周期,就要改良下生物品種,使其生長周期縮短,成為早熟品種;如果生長期略長于生長周期,就可以使作物充分成熟,由于中溫帶地區的作物生長普遍較慢,充分成熟的時間比溫暖地區較長,所以有機質和糖分積累更多,單位面積作物産量更高、質量更優。
華北的玉米生長周期是100天左右,東北的玉米生長周期是130天左右,所以說東北的玉米生長期長,實際是生長周期長。
生長周期常常被簡稱為生長期,做題時要根據上下文意思判斷他說的到底是生長期還是生長周期。
試題解析:
本組題答案:ADB,不再解析。
老丁 ∣一個教地理的小卒
2019年6月18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