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侵犯三種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龈)及牙骨質的慢性破壞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由牙龈炎發展而來,除了有邊緣性龈炎的臨床症狀外,尚有牙周袋形成及牙槽骨吸收,如不及時治療,最終導緻牙齒松動及喪失。它是導緻成年人及老年人牙齒拔除的最主要原因。
一、成人牙周炎
本型是牙周炎最常見的一型,大多數是由牙龈炎發展而來。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診斷
1.35~44歲為高發期,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2.既往有牙龈炎史,進程緩慢,可長達十餘年或數十年。
3.患牙周圍存在着菌斑滞留的因素,菌斑、牙石量與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相一緻。
4.牙龈充血、腫脹,質地松軟,探診易出血,患者可主訴刷牙或咬硬物時易出血,出血可自動停止,無自發出血。
5.牙周袋形成,甚至溢膿。
6.附着喪失,這是早期牙周炎與牙龈炎的主要鑒别點。
7.牙槽骨吸收,水平吸收或垂直吸收。
8.牙齒移位及松動,咀嚼無力。
9.口臭及口腔異味感。
10.重度牙周炎可伴有逆行性牙髓炎症狀。
治療要點
1.口腔衛生指導,教會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
2.龈上清潔治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以徹底清除龈上、龈下牙石,并為新附着創造條件。
3.炎症控制後行咬颌調整,特别對X線片顯示牙周膜增寬及牙槽骨角形缺損者。
4.藥物輔助治療
(1)局部使用複方碘液達到抗感染、收斂作用。
(2)牙周袋内置入緩釋劑型或能被生物降解的材料為載體的藥物,如甲硝唑、二甲胺四環素、氯己定、氟化亞錫等。
5.經以上基礎治療後,仍有較深的牙周袋或根面牙石不易清除者,則行牙周手術。
6.松牙固定及修複缺失牙。松牙固定包括暫時性松牙固定和永久性固定兩種。
7.維護治療,定期複查及口腔衛生指導。
8.重症病例,在局部治療同時輔助口服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米諾環素等。
二、青少年牙周炎
青少年牙周炎是發生在青少年中的一種牙周炎類型。特點是發病年齡小,牙周組織迅速破壞喪失,牙齒很快松動。患病率因地區和種族的不同而不同,在0.1%~3.4%之間。如果病損僅局限于切牙和第一磨牙,稱為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如果波及全口多數牙齒,稱為彌漫型青少年牙周炎。
診斷
1.發病年齡在青春期至25歲,有人報道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3倍。
2.牙周組織破壞程度與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即牙石及菌斑量很少,但牙周組織破壞程度重。
3.切牙和第一恒磨牙最早出現松動,前牙向唇側遠中移位,出現牙間隙。
4.X線片顯示第一恒磨牙的近遠中垂直性骨吸收(形成弧形),切牙為水平吸收,且左右對稱。
5.病程進展較快,早年就開始拔牙、牙齒松動或自行脫落。
6.多數患者有家族遺傳傾向,同胞兄弟姐妹、孿生子可發生此病,有人認為青少年牙周炎可能是常染色體隐性基因遺傳。
7.大多數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可分離出較高比例的放線共生放線杆菌。
8.外周血的中性多形核粒細胞趨化和(或)吞噬功能異常。
治療要點1.特别強調早期、徹底的基礎治療(清潔治療、根面平整及調牙合等)及口腔衛生指導。
2.加強維護期的定期複查,複查間隔期應短,而且要長期追蹤及治療。
3.配合全身用藥,如口服四環素0.5g,每日4次,連服2周;或螺旋黴素0.2g,每日4次,連服1周。
4.當炎症控制、牙周袋變淺後,有些病例可用正畸方法将移位牙複位。
5.必要時行手術治療。
三、快速進展性牙周炎
快速進展性牙周炎是由Page等在1983年提出。發生于年輕的成年人。部分患者過去有青少年牙周炎史,突然加重,短期内牙周組織迅速破壞,牙齒松動。
診斷
1.發病年齡為青春期至35歲。
2.病變廣泛,波及大多數牙,牙槽骨吸收可為垂直型或水平型。
3.有些患者以前患過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4.有重度而迅速的骨破壞,并同時有牙龈組織的急性炎症表現。牙龈明顯紅腫,探診出血。
5.可有全身症狀,如疲乏無力、體重下降、食欲缺乏等。
6.多數患者嗜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功能缺陷。
治療要點
1.局部治療同慢性成人牙周炎,加強局部基礎治療(包括清潔治療、根面平整、調牙合等),局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藥物。行牙周手術,使牙周病損由破壞期盡早進入靜止期。
2.全身用藥及支持療法,如口服甲硝唑、螺旋黴素等抗菌藥物治療。
口服維生素C、中藥均為支持治療。
四、青春前期牙周炎
Page等在1983年首先報道了5例發生在乳牙的牙周炎,從此人們開始認識到乳牙也可發生牙周炎,并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此型較少見,病因不明,有彌漫型及局限型之分。
診斷
本病初起于乳牙萌出期,可根據臨床表現進行分型。
1.彌漫型
(1)病損波及全部乳牙,甚至恒牙亦受損。
(2)牙龈重度炎症表現,牙龈組織增生,龈緣退縮或龈裂。
(3)牙槽骨迅速吸收破壞,牙齒松動。
(4)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功能可有缺陷。
(5)常伴有中耳炎及上呼吸道的反複感染,而且對牙周治療及抗生素治療反應均欠佳。
2.局限型(1)隻侵犯數個乳牙;牙龈炎症較輕或為中等程度。
(2)有深的牙周袋,局限性骨喪失。
(3)中性粒細胞或單核細胞趨化功能障礙。
(4)對治療的反應較差。
治療要點1.年幼兒童應在家長監督和幫助下控制牙菌斑,注意用軟毛牙刷,0.12%氯己定含漱或擦洗牙頸部來清除菌斑。
2.仔細而徹底的牙周基礎治療,定期複查且間隔期要短,最好每2~3個月複查一次,而且要長期随訪。
3.配合全身應用抗生素。
五、根分叉病變
根分叉病變是牙周炎發展的一個階段,是指病變波及到多根牙的根分叉區。下颌第一磨牙發病率最高,上颌前磨牙發病率最低,任何類型的牙周炎都可能發生根分叉病變。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如根分叉區深袋、探診出血、溢膿或發生急性牙周膿腫,結合牙周探診,彎探針檢查根分叉區病變及X線片所示病變情況,綜合分析判定根分叉區病變的程度。當病變使牙根暴露或發生根面齲,或牙髓受累時,患牙還可出現對溫度敏感甚至自發痛等症狀。
治療要點
根分叉病變的治療目标是消除炎症及深的牙周袋,消除菌斑的藏匿處,使分叉區暴露而易于清潔,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新附着。
1.牙周袋較淺無明顯牙槽骨外形不佳者,做徹底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如果牙周袋較深而且牙槽骨形态不佳者應在根面平整後,作翻瓣術并修整骨外形。
2.骨成形術和(或)根向複位瓣術,以利于自我控制菌斑。如果根分叉區牙槽骨的形态較好,則可根據情況行翻瓣術及引導性組織再生術或植骨術,促使分叉處新骨形成。
3.翻瓣術加根向複位瓣術或行牙根截除術(或分牙術)以消除根分叉區病變,有利于患者自我保持清潔。
4.截根術或分牙術加骨外形修整,以利于消除病變及患者自我保持清潔。
六、牙周膿腫
牙周膿腫是發生于牙周袋壁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症,有急性與慢性之别,發病部位可為個别牙或多個牙,後者稱為多發性牙周膿腫。牙周膿腫不是獨立疾病,可發生于各型牙周炎的晚期。
診斷
1.急性牙周膿腫
(1)突然發作,在牙龈上形成卵圓形突起,色紅,水腫,表面光亮,待膿液形成并局限後,表面形成膿頭,擠壓時有膿液流出或從牙周袋口溢出。
(2)膿腫區局限性搏動性疼痛,相應的牙齒伸長感、叩痛、咬颌痛及不同程度的松動。
(3)嚴重者可有全身不适,發熱,末梢血白細胞增多,淋巴結增大。
2.慢性牙周膿腫急性牙周膿腫如果排膿不暢可延續為慢性牙周膿腫,也可開始就是慢性過程。
(1)無明顯自覺症狀,可有咬颌鈍痛,浮起感,輕度叩痛或叩診不适。
(2)牙龈上形成窦道,反複流膿,窦道開口于牙龈或黏膜,可能在開口處的周圍有肉芽組織或僅為小的開口。
治療要點1.急性牙周膿腫(1)止痛,防止感染擴散,引流膿液。根據膿腫成熟程度決定處理原則。
(2)膿腫未成熟者可以清除大塊牙石,沖洗牙周袋,牙周袋内置入抗感染收斂藥物。
(3)對成熟的膿腫可将膿腫切開引流或從牙周袋内引流,局部置入複方碘液、氯己定含漱,必要時全身使用抗生素。
(4)必要時少量調牙合以消除過早接觸點,使患牙得到迅速恢複。
2.慢性牙周膿腫慢性牙周膿腫應在基礎治療之後,行翻瓣術。
七、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由于胚胎發生及解剖學的聯系,牙周組織及牙髓組織的病變常可通過它們之間的交通途徑互相影響,而引起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診斷
1.牙髓炎引起的牙周病變
(1)患牙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既往史或現病史。
(2)牙髓活力無或遲鈍。
(3)可探到深而窄的牙周袋,且不易探入;有時也可見深而寬的牙周袋。
(4)X線片顯示根尖周區、根分叉處和(或)牙根的一側有齒槽骨破壞的X線透影區,而其他部位的牙周骨質正常。
2.牙周炎引起的牙髓病變(1)患牙為牙周炎并可有反複發生的牙周膿腫史,随後出現溫度激惹痛,或自發痛、咬颌痛。
(2)有深牙周袋或牙周袋深達根尖。
(3)患牙有程度不等的松動。
(4)溫度測驗疼痛或無反應,電活力測驗敏感或遲鈍。
(5)X線片可見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也可見根分叉的重度病變。
治療要點1.牙周治療與牙髓治療同時進行。
2.前牙應做完善的根管治療,同時做牙周治療(深部刮治或翻瓣刮治術)。
3.後牙應盡量做完善的根管治療,對根管擴通有困難可考慮做完善的塑化治療。
4.去除創傷性牙合力及食物嵌塞等局部因素。
5.根尖病變與牙周病變相通者,經牙周基礎治療和牙髓治療數月後,骨質仍未修複,牙周炎症不能控制者,應選擇性地做翻瓣術、骨修整術及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6.重度根分叉病變及一個根的根周牙槽骨吸收較明顯,可考慮做截根術或牙半切除術。
7.指導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并定期複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