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是學習行書不可繞行的字帖,大家學習行書要給予高度重視。《蘭亭序》中個别字的書寫與現在有很大的變化不同,如:《蘭亭序》中的雙人旁的寫法,與簡化字、繁體字的寫法都是不同的。
蘭亭序 馮承素神龍本
《蘭亭序》中帶雙人旁的字,15行“暫得于己”的得字。
圖15 第15行的“暫得于己”
“得”在整篇中,就出現過一次。左偏旁“彳”雙人旁,寫成了“三點水”,這種現象在古字帖中,比比皆是,這是一種行書寫法。這種寫法在一些小楷字帖中也多見,尤其是魏晉楷書中多見。
蘭亭序中“彳”寫成三點水的字還有兩個“後”,24行“後之視今”的“後”字。
圖24 “後之視今”的“後”字
27行“後之攬者”的“後”字
圖27 後之攬者中的“後”字。
兩個“後”字的繁體字都是“後”,後和後,在過去字義是不同的,後,為前後的“後”,現在簡化成為“後”,但是,在過去,“後”,不是前後的後,而是,太後的後,就是皇上的媽媽。以後,我會在發文細講。回到我們今天的話題來,《蘭亭序》中,帶有雙人旁的字,就這三個,但是,王羲之老先生,都把他們寫成了“三點水”的樣子了。這就與現在通行的簡化字和繁體中文不同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文字發展留下的痕迹,在《蘭亭序》中王老先生寫的雙人旁,并非是“三點水”。而是, 彳 chì〈動〉象形字,小篆字字形的草寫。是我們錯誤的理解為“三點水”了。在這三個字中,都有雙人旁,尤其是,還有重複字兩個“後”字,王老先生不愧為書聖,把三個相同的偏旁處理的巧妙無論。
三個字的左偏旁“彳”,各有姿态。。“得”字的左偏旁,與兩個“後”字有什麼不同呢?
1、首點不同。“得”的首點比“後”24,起筆的角度不同,類似楷書三點水的首上點,與“後”24首點相比,“得”字首點在點的中心出鋒,露鋒入筆,向右下角頓筆後回鋒至點的中間,向左下角出鋒,完成首點。
2、筆斷意連。“得”字順筆露鋒寫第二、三個點,二三點是連寫,與“後”24 、“後”27的寫法都不同。二三點較直,并且“得”字在完成第三點後,有個駐筆轉換筆鋒的動作,然後,向右邊挑出。 “後”27是順勢向右挑出,沒有駐筆換鋒動作,并且,形狀向相“(”彎曲。“得”字,卻直着向右下寫。
圖15 “暫得于己”的得字
“得”字的右旁部首分析:
1、應注意,“日”上寬下窄,日的最後一橫探出托着兩豎,右多左少。
2、注意三個橫的角度,呈左寬右窄的放射“喇叭口”狀。第三個橫向上出鋒,筆斷意連,寫出豎彎鈎。
3、豎彎鈎的位置,不要靠左,起筆雖在“日”的中間,但整個豎彎鈎支撐的點在“日”的右豎上。豎彎鈎貫穿三個橫,三個橫呈左長右短,豎彎鈎平出,牽絲帶出最後一點。
4、最後一點,是在完成豎彎鈎後筆不離紙,用牽絲帶筆完成的,石刻版可能看不清楚,墨迹版的牽絲能看的很清楚。
5、整個字形呈“梯形”,上窄下寬,左旁雙立人上邊向右傾,右邊部首上邊向左傾。形成一個“八”字狀。這是蘭亭序處理這類字的一種開合方法。“得”字,就是上合、下開。在讀貼時要細心觀察字的開合形狀,多注意歸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