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聯網企業利潤

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聯網企業利潤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20:35:13

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聯網企業利潤?有論者認為,過去十年,互聯網公司坐享流量紅利、政策紅利、稅收保護等政策,刷新了一個又一個市值記錄但受國際環境、疫情影響等影響,互聯網企業也正在經曆凜冬,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聯網企業利潤?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聯網企業利潤(互聯網大廠财報背後)1

2022年一季度各大互聯網企業利潤

有論者認為,過去十年,互聯網公司坐享流量紅利、政策紅利、稅收保護等政策,刷新了一個又一個市值記錄。但受國際環境、疫情影響等影響,互聯網企業也正在經曆凜冬。

不過,最近多家互聯網大廠的二季度财報相繼出爐,從數據來看,似乎又在給觀察者帶來新的認識,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先來看一下各家的數據:

京東營收2676億元,同比增長5.4%,淨利潤為44億元,同比增長450%;

拼多多營收314.396億元,同比增長36%,淨利潤為88.963億元;

美團營收509億元,同比增長16.4%,淨虧損11.2億元,同比收窄66.7%;大幅增長甚至于破紀錄的數字足以證明,以閃購業務為代表的即時零售為美團提供了強勁的新動能。

快手營收216.95億元,同比增長13.4%,國内市場經營利潤首次轉正,達9362萬元。

…………

标題1:财報背後是什麼

風起于青萍之末。

互聯網大廠交出的财報,引發了市場的正向回應。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消費市場從低谷中恢複的一大征兆,或者說,有力證據。

衆所周知,2022年二季度,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GDP增長僅為0.4%。在所謂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表現最為疲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了4.6%,其中

4月和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别下降了11.1%和6.7%,但短暫下降之後,就在6月,消費增速已由降轉升,同比增長了3.1%;7月,恢複之勢不減,消費增速達2.7%,若不考慮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餐飲(下降1.5%),商品零售增速達到了3.2%。

在某種意義上,互聯網大廠齊刷刷的亮眼數據,是内需回暖的一個先導性先行數據,同時,也擔當着主力軍的角色。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3.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了四分之一(25.6%)。

這其實更可見電商的價值所在。二季度在上海等地疫情爆發之時,電商展現了“保供”居民生活需求的社會價值;而從各項消費數據中也可以看出,電商也承擔着“穩消費大盤”的關鍵經濟角色。

标題2:“内需反擊戰”

從互聯網大廠交上來的成績單,到全國消費數據的回暖,在這背後,是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正經曆的一場規模浩大群策群力的“内需反擊戰”。

在中央層面上,5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7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延續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商務部7月下旬啟動“2022國際消費季”,舉辦了第二屆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廣州、杭州等地啟動了“中華美食荟”、“家電消費季”,結合汽車消費政策和家電消費政策,開展了“百城聯動汽車消費季”等重點配套活動。

5月以來,各地也密集出台着消費鼓勵政策。上海、重慶、深圳等地分别啟動了“上海第三屆55購物節”“2022不夜重慶生活節”“2022深圳購物季”;5月20日,成都首次面向全市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共發放消費券264萬張;從“五一”小長假到8月中旬,廣東已發放政府消費券超12億元,帶動消費額近80億元;7月18日,北京宣布發放1億元餐飲消費券;從8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上海将分3次發放總額達10億元的電子消費券;太原投入4.2億元發放消費券,貴州發放1.4億元零售文體和餐飲消費券,長春市發放5000萬元汽車消費補貼等……

從中央到地方,鼓勵消費啟動内需正凝結為各方共識,也成為了“穩住經濟大盤”中的重要關鍵詞。

标題3:為何是消費先發力

為什麼是消費先發力?放在我們面前的邏輯異常清晰。

7月,中國出口564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連續三個月保持 15%以上的高歌猛進。但從中期看,加息周期中的歐美經濟在今年有可能步入衰退,再加上國際大環境的日益複雜,下半年的出口形勢大概率難以延續上半年的強勢。

對投資也不能寄望過大。盡管中央财政和開發性政策性銀行當前正在發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大項目,但與2008年“四萬億”的時代相比,現實情況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基建投資的全面鋪開。作為一個事實,近兩年中央各部門反強調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币,發改委明确表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是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更不是通過實施大規模的基建投資計劃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當出口和投資各有各的時代煩惱,三駕馬車中,刺激起來副作用最少,最符合發展經濟題中應有之義的也隻有消費了。

标題4:強調“廉價”不合時宜

按照傳統的說法,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是有一支精幹勤勞用之不竭的勞動力大軍,在這之前,可能還有一個令人心情複雜的前綴定語:“廉價”。但随着國内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升與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深,相比越南和印度等正處于人口紅利期的鄰國,中國的這一“比較優勢”正日益縮減。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人均GDP已逾一萬美元的當下,再去過度強調“廉價”已不合時宜,中國勞動者念茲在茲的是更體面的收入與勞動條件,用政府文件的權威說法就是,“推動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當廉價勞動力已漸成往事,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答案是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目前擁有14億多人口、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而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以内需為主導、内部可循環。

疫情時代,中國消費乃至中國經濟的韌性從何處來,對互聯網經濟乃至中國經濟的長期信心從何處來,答案仍然系于超大規模市場。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固然在于其舉世無雙的巨大體量,也在于其需求層次豐富的現實。各個收入階層、各個年齡代際,都有着消費升級的渴望與需求,此種消費升級未必都在衆目睽睽之下,更有可能是深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潤物細無聲:一件一百元的外套,大城市人或許視作“降級”,但在鄉村和小城鎮居民的語境中,就是“消費升級”;從更廣闊的意義而言,讓中國更廣大的人群接觸到電商,順暢的網絡購物,是影響更為深遠的消費升級,也正是發揮超大規模市場潛力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互聯網大廠和電商的财報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中國大地的真實溫度,看到那一顆顆渴望改變自己生活與提升消費層次的驿動心靈,他們值得擁有更多,而這個“更多”就是當前和未來中國經濟之生生不息萬物生長所在。(文魯霞)

本文源自中國經濟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