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2月15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進一步明确小區封閉管理的主要措施,要求對居民出入實施嚴格的管控,堅決阻斷疫情擴散,廣大武漢市民面對前所未有的宅家生活的考驗,許多人識大體,顧大局,主動服從管理,配合社區阻斷疫情,繼續安心宅在家中。
他們配合社區工作人員測溫,在社區和黨員幹部的幫助下團菜、購藥、就診,将日子依舊過得有條不紊。24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進部分小區,實地探訪市民生活。
全家體溫每天量好貼大門上
不讓網格員辛苦敲門
南湖雅園社區書記萬瑩上門排查時看到門上貼的手繪圖畫 社區供圖
入戶排查吃了“閉門羹”,社區工作人員卻倍感暖心。24日下午,洪山區洪山街南湖雅園小區社區書記萬瑩跟往常一樣,逐戶上門摸排發熱病人。排查到9号樓包女士家門前,她在大門上看到了一幅孩子手繪的蠟筆畫,畫的右上角用鉛筆寫着一家5口人的體溫,與圖畫訂在一起的還有小零食。萬瑩事後得知,畫是包女士6歲兒子畫的,他們一家怕社區工作人員敲門影響老人孩子的午休,但又不想耽誤社區工作,便提前量好體溫,貼在大門上。
“社區工作人員大家辛苦了,我們一家二人身體都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異樣,也不發燒,你們太辛苦。”2月24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漢陽區江堤街江欣苑社區,找到這位在門上貼條的居民陳滿祥。57歲的陳滿祥住在江欣苑社區109棟,他說,看着工作人員為了排查,每天不是打電話就是上門量體溫,爬樓爬得直喘氣,有時候敲門居民還不應答,陳滿祥便寫了一張紙條貼在門上。同時他和妻子每天按規定,一天兩次測量體溫,并把結果通過微鄰裡上報到社區。“這樣就免得他們多敲一次門,多費一次事”。
江欣苑社區網格員陳莉說,工作中遇到這樣的居民,不僅是感動,更是欣慰和放心,“我們也知道一家家去敲門,有的居民會覺得打擾,也害怕不安全,但要把工作做實,聯系不上的就得上門敲。如果大家能都這樣主動申報自家情況,我們也能更放心”。
64歲退休教師
陪同老母親宅家一個月
楊漢群在家裡打快闆誦讀《社區戰疫情》 視頻截圖
64歲的楊漢群是武漢市第六中學的退休語文教師,和80多歲的老母親一起居住在漢陽米糧社區。在一個多月的宅家期間,楊漢群支持配合社區管理,每天給自己和老母親測量體溫報給社區。
楊漢群告訴記者:“以前我一周有六天都在外面跑。剛開始真有點不适應,後來從新聞裡看到那麼多醫護人員、基層工作者為抗擊疫情連家都不能回,我們隻是待在家裡有什麼問題。”她現在天天在家做家務、搞創作、打乒乓球,堅持不外出活動。
她看到社區最近一直在為居民組織生活物資團購、上門排查量體溫,專門創作了一首百子歌(一種流行于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民俗藝術形式)《社區戰疫情》傳到網上,她一邊打快闆一邊用正宗漢腔贊揚社區工作者,“抗疫前線奮戰撸袖子,社區基層工作者應該贊下子……”在近百個微信群引發共鳴。
宅家36天隻下兩次樓
還當起線上“心理疏導師”
張佳妮在家上古筝網課
張佳妮是一名古筝老師,她媽媽劉曉雲是武鋼第一職工醫院傳染科的退休醫生。她們告訴記者:我們36天沒出過小區門,隻下樓拿過一次菜和一次水果。
然而,這對母女“超長待機”宅家,日子卻過得挺充實,不焦慮不虛度,不僅自己生活井井有條,還是身邊人的“心理疏導師”。
曾在三甲醫院傳染科工作30餘年的劉曉雲加入了各種群,在線上科普醫學知識,進行心理疏導。身邊朋友懷孕的、身體不适的、求醫又不敢去醫院的,就拉個群在線解答,她還“定時查房”:沒事别胡思亂想,每天少看手機、少看群,嘗試做幾道新菜換下口味,學習一些生活技能和醫學常識,不出門、少團購、多動手。
讓宅家生活多姿多彩
教鄰居自制蛋糕餅幹
楊敏發的自制面窩及配方
在糧道街戈甲營社區有一個“暖心幫幫團”微信群。小區封閉管理後,幫幫團的成員曾璐璐坐不住了,使出了十八般武藝,與家人一起自制油條、蛋糕、薯條曬到群裡。她說,“這樣做是為幫助街坊鄰居們繼續宅”。
社區封閉管理這些天,這個群成了才藝展示群,好幾位居民自己錄制茶藝、手工藝等教學視頻,傳到群裡,讓志願者們轉發給街坊鄰居們。
曾璐璐分享自制的蛋糕、餅幹、油條後,引來了多位居民圍觀,大家紛紛詢問配方步驟。成員楊敏也忍不住曬一曬自己做的面窩,還附贈配方。(記者肖娟 黃哲 楊蔚 傅雪嬰 甯秀梅 萬淩 陶可祎 王靜文 通訊員劉傳培 詹鷗 胡莎 杜雲)
責編:劉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