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市政府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示,由華潤置地、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與規劃實施學術委員會等單位聯合打造了“西單更新場”,旨在探索核心城市核心商圈存量改造的方向及可能性。我們以圖文的形式推介,希望大家關注北京城市更新的新動向。
西單更新場就是原來西單文化廣場的所在地。地處西單商圈,毗鄰西單大悅城、漢光百貨等著名商業集團,地面是規劃的綠地公園——西單文化公園。地下為更新場,一共三層,地下一層是下沉廣場和室内的兩層商業空間,也是更新場的核心區。地下三層為停車場。
今年4月,作為核心區城市更新的全新實踐,西單文化廣場曆經六年升級改造以“西單更新場”重新亮相,并在短短一個月内赢得了口碑與流量。
如何平衡新與舊、開放與封閉、古都風貌與現代功能?更新場給出了最新解決方案——地面廣場打破綠地公園與商業賣場的邊界,24小時免費開放;下沉區域,超過20家首店和全新能級的概念店及潮流品牌,重塑核心區的潮流影響;場内場外,論壇、展覽、秀場、外景地等新業态輪番登場,吸引各路達人。
西單更新場是具備“年輕潮流力”的新型商業空間。規劃學會邱躍理事長認為:“西單更新場作為踐行城市二次開發途徑下老舊商業設施提升的成功試驗場,在老舊樓宇升級改造、調整功能、提升活力、建築功能混合及地下空間複合利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實踐。”
在公園裡逛街是什麼體驗?長安街與西單北大街交彙路口的東北角,是西單商圈核心點位,目前融入在綠地公園林木花草的環抱間。站在西單北大街南側過街天橋向下望,城市森林中的花草綠植不由得吸引消費者慢下腳步,流連其中。
廣場綠地公園作為長安街沿線的首個“城市森林”,是核心區城市更新、園林建設的最新探索成果。公園内有多類樹木地被花草,共同構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綠色生态,包括小葉白蠟、法國梧桐、銀杏、國槐、元寶楓、七葉樹、亞當海棠等,其中骨架喬木樹種超過20種。
廣場樹木環抱的中心地帶有6000多平方米,最中間的800多平方米種植着各類時令花草。改造提升後,廣場地上部分,休閑空間路徑開放,樹林、草坪圍繞着環形下沉廣場,有多個入口進入下沉廣場;地下空間模糊了室内室外的界限,給消費者一種在公園裡逛街的體驗。
此外,廣場不僅在地下與地鐵1号線西單站的A口和B口相連接,還與4号線F口實現了打通。消費者從地鐵出來可直接進入廣場地下一層。
如何在公園裡逛街?設計師們調研設計了快、慢、賞等不同的節奏,包容在同一廣場内。從廣場南首、西邊等方向,消費者會快行進入綠地中;等進入廣場穿行在林間中,各色樹木花草吸引人們放慢腳步,享受核心區城市森林的靜谧與綠意;公園的核心,園藝師們精心打造了花境,适合駐足觀賞。
集結潮流品牌 站上“更新”前沿新名字,新潮流,新趣味,“更新場”商業空間的“新奇”,體現在地下兩層的多處細節、角落裡,大批特色店鋪串聯起了多個“新穎”的玩法與消費,讓追逐前沿與潮流的年輕客群為“新鮮”埋單。
在更新場,針對核心商圈的提質減量升級,強調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年輕的生活态度與消費習慣,引入契合和引領當代年輕生活方式的品牌集合店,将商業、自然與景觀高度匹配,打造開放的消費空間。試營業一個月,市場的反饋積極正向,超過預期。
豐富、包容、複合性業态的更新定位,體現在場内入駐品牌的區域差異化。場内引入的數十個品牌,其中近一半都是全國首店、北京首店、北京西區首店及高能級概念店集合店。此外,更新場還通過與北京服裝院校的合作,孵化原創設計師和國潮作品。
地下二層的挑空天光、水幕,站上了更新場内人氣打卡地的C位。據介紹,為突出公共空間的通透與舒适,破解地下商業空間的局限,運營方将原有4層改造成3層,縮小可租面積,通過挑空等設計讓消費者渾然不覺身處地下,并通過多種業态的互補與交錯,像雕塑與家居,書店與花藝等,提升了整個綜合體的質感,讓更新場吸引人群在這裡慢下來,一起“玩點兒新的”。
西單文化廣場曆來被視為西單商業街的第一站,此次通過提質減量、完善公共資源、構建商業場景、優化業态等“更新”方式成功變身。未來更新場的身份不僅是綜合商業體,而是成為一個有活力、有多種可能性的場所。
地上是城市空間,地下是商業場所;外圍是城市森林,中心是商業空間。這些特色的相互交融中煥發強大活力,為西城系列“城市更新”中積累前沿經驗,為其他“城市更新”項目提供可複制的模闆。
本文内容根據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北京西城綜合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