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古塔腳下的金城鎮。 栗順平攝
應縣木塔,聞名遐迩。古塔之鄉,靓麗展顔。
漫步木塔下的應縣縣城,高樓鱗次栉比,街道幹淨整潔,環境清新優美,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美不勝收。黨的十八大以來,應縣不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陶瓷産業化發展,一個國家級園林縣城在塔鄉崛起。
改造提質展新姿
城區建設有内涵
金城鎮是應縣核心區域。8月4日一大早,金城鎮應縣木塔西的祇園廣場已是人頭攢動。“白鴿飛翔在東方藍天,鳥語花香、豐富資源,生活美好、國泰民安……”一曲《生在中國比蜜甜》廣場舞曲,旋律歡快、歌聲甜美,廣場舞愛好者舞姿優美,神情十分投入。
51歲的武果花告訴記者:“我是馬岚莊村人,在塔前街買了街面樓。這幾天正往村裡批發蔬菜包裝箱和包裝袋。我還開着古玩店,在木塔景區賣古玩,生活像蜜一樣甜,沒事時就到這兒跳跳廣場舞,鍛煉健身。”園内還有仿古糧倉、涼亭、長廊及多種花木,環境優美,景色宜人。
應縣縣城的房屋,曾經80%以上是百年以上的土木結構老房子。近年來,應縣以木塔為基點,開展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城鎮化建設,改造以文化旅遊、景點恢複、建築風格定位,人文與生态、曆史與現實、旅遊與商貿相統一,建設内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近5年,城鎮住宅建設項目盛世江南、寶邸閣等33個項目相繼完工。
縣城舊貌換新顔,不斷豐富新内涵,大力開展園林綠化,先後建成清甯公園、迎賓公園等14個公園和遊園。截至2021年,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到444.51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7%,綠化覆蓋面積達到495.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1.3%。早在2017年,應縣就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一座蘊含深厚文化底蘊、充滿無限魅力和巨大潛力的旅遊文化城展現在人們眼前。
“我原來在村裡種地,為了孩子們上學,在城裡買了房,現在做着小生意,生活安逸,日子舒心。”已完全融入城裡生活的代生舉告訴記者。“花園”式城鎮似強磁場,吸引着群衆“湧”入,農村小夫妻紛紛進入城鎮購房落戶,享受高質量的就醫就學條件。現在,有部分人還在農忙時返村幹農活、農閑時城裡打工,過着“候鳥”式生活。
“2022年,縣城建成區常住人口92667人,比2017年建成區常住人口71729人增長了29.19%,占全縣總人口的37.98%。”應縣金城鎮黨委書記郝建平說。
工廠建在家門口
務工務農兩不誤
“從我家到陶瓷廠4裡地,上下班太方便了,工廠建在家門口,我每月能掙6000多元,妻子掙4000多元,再加上種地收入,我們全年收入7萬多元。”8月7日,在應縣新波利陶瓷公司模型車間,正忙碌着生産碗、盤模型的工人馬強告訴記者。記者看到,石膏做成的碗、盤模型,将百餘平方米大的車間堆得滿滿當當。
馬強是南河種鎮大穗稔村村民,聊起務工的事,他打開了話匣子:“我種着12畝地,都種了玉米,陶瓷廠離村很近,進了廠子我是工人,走出廠子是農民,上班務農兩不誤。”他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們村有400多人在村附近的陶瓷廠打工,平均工資在4500元―5500元之間。”
“全國文明鄉鎮”是南河種鎮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全鎮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把這塊招牌擦得更亮。
南河種鎮和金城鎮、下社鎮的經濟位列全縣前三。三鎮因地制宜,區域化發展,走集約、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道路,産業各具特色,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了城鎮化發展全過程。
南河種鎮是全國蔬菜産業強鎮之一。除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全鎮還建起日用陶瓷企業13家,年産日用瓷8億件,産值8.5億元,陶瓷産業為全鎮經濟騰飛注入了活力,成為農民家門口的聚寶盆。朔州市的“中國北方日用瓷都”稱号,有應縣“半壁江山”的功勞,南河種鎮的陶瓷企業就占全縣18家陶瓷企業的70%。全鎮積極發展蔬菜、陶瓷及旅遊等特色産業,建設新型工業基地鎮、現代農業排頭鎮。
“應縣已經不是20年前的産業格局,已經成為全國新興陶瓷生産基地,年産日用瓷10億件、建築瓷3300萬平方米。目前陶瓷企業就業人員達1.2萬人。企業為農民緻富創造了優越條件,應縣正從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轉變。”應縣工信局局長劉喜春告訴記者。
下社鎮打造蔬菜産業特色鎮,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2.4萬畝,是全縣規模最大的設施農業産業區,“下社淨土”牌蔬菜銷售到全國10省40多個城市,展現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景象。
特産插上金翅膀
電商助力闖市場
“網絡營銷成為市場的助推器,過去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物流不便,有好貨賣不出去,制約了經濟發展。但是城裡人需要這些産品,通過電子商務營銷,農副特産現在源源不斷外銷,解決了買難賣難。”8月8日,在應縣金城鎮的應縣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趙志強對記者說,電商為産業賦能架起了科技金橋,助力應縣農副特産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上午一個多小時,已經銷售了3000多元的農副産品。”在樂村淘直播間,網絡主播張秀清告訴記者。記者看到,兩名網絡主播正在直播帶貨,幽默風趣地推銷正北堂黃芪茶、皇金丹小米等農副土特産品。
在該公司展廳,應縣生産的小米、綠豆、黃芪、陶瓷産品等四大類60餘個品種的産品陳列在展架上。“應縣是農業大縣,我們公司在152個村設立了電商服務網點,發揮網絡優勢,通過網絡營銷,全國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産品銷售到了10多個省,并引來客商大量采購産品,去年為全縣網絡銷售農副土特産品1074萬元。今年僅兩個月時間,幫助群衆銷售農副産品380萬元。”趙志強對記者說。
“我們建立了淘寶賬号,在淘寶網、大衆點評、百度搜索銷售我們公司生産的真空禮盒涼粉、黑豆腐幹、純胡麻油、傳統家釀醋、土豆粉條等土特産品,并為60餘戶農戶銷售農副土特産品30多噸,網上銷售年營業額達200萬元,網上銷售已經超過了實體店。”在塔前街,山西二女農副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曹軍輝告訴記者。網上銷售後,該公司真空禮盒涼粉暢銷全國多地,“二女涼粉”品牌叫響全國。
目前,應縣從事農副土特産品銷售的電商主體有15家,從業人員近500人,這些電商平台,為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了應縣城鄉面貌,提高了群衆生活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當前,應縣朝着既定目标,在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應縣縣長王晉軍告訴記者。
來源:山西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