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文/一丁
這個成語居所來自南宋文學家楊萬裡的《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志銘》,其中寫道“公器識宏深;襟度寬博;議論設施加人數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形容一個人預測事情非常準确。
因為這個成語經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預測事情非常準确”,于是它就跟錦囊妙計聯系起來,在舊小說,比如《三國演義》裡面,經常有這樣的描寫: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在《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諸葛亮說道,“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後來趙雲按照軍師的吩咐,果然如其所料,成功保護劉備脫線,導緻“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通過比較這兩個成語,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錦囊妙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做到料事如神。因此,料事如神是錦囊妙計的前提和基礎。而要做到料事如神,就必須對于事物發展的規律有清醒地認識和把握。因此,事前做好調查研究又稱為能否做到料事如神的前提和條件。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曾經這樣說: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即曆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态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産,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切從現實問題出發,從我們面對的客觀事物出發,研究現實問題的基本情況、運動和發展規律,從而蔡有可能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
我們把料事如神這個成語拿來分析如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就更加能夠說明上述結論。20世紀80年代初,王穎院士一班科研者在江蘇沿海調查時發現了數條潮汐通道——呂四外海的小廟洪水道、洋口外海的黃沙洋——爛沙洋水道以及大豐外海的西洋水道;其後,1983年,中科院在全國沿海港口普查中再次确認,如東借助黃沙洋——爛沙洋水道可建成10至20萬噸級港口。這裡就是所謂的“料事”,但這個“料事”是否能夠“如神”,還需要經過實踐反複檢驗。此後的30年間,如東人用堅毅與奮鬥書寫下從無到有、由滄海變桑田的偉大壯舉,讓大港夢照進了現實。
料事如神這個成語在如東洋口港開發建設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地體驗。在洋口港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洋口港精神”更是影響深遠——科學開拓、拼搏奉獻——這8個字,是洋口港建設者們創造的偉大精神财富,更是新一代海港人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所以,縣委書記陳慧宇說:“在跑赢新賽程、勇當排頭兵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大力弘揚洋口港精神,從中把握曆史規律、汲取經驗智慧,進一步保持發展定力、堅定發展信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