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童年中,肯定有看過很多關于經典國産系列的動畫片。在童年時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以及教育意義。在那時候,國家扶持中國動畫産業,才會産生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動畫片,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大耳朵圖圖》等等,都是其他年代不可多得的“寶貝”。然而同為國産動畫片,《喜羊羊》系列其實變得越來越不靠譜了,真正适合兒童的現在僅剩下《大耳朵圖圖》這部動畫片。
《喜羊羊與灰太狼》
現在喜羊羊果然是越來越不靠譜了,完全變成黑科技亂飚,毫無現實意義:不是說這些黑科技在現實中跑不起來,但是不太符合實際。
就比如機器貓也是黑科技,但他的科技都是有現實意義的。不像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中這些黑科技非常亂,沒規律性,也沒多少象征意義,完全是“為了設定而設定”,用過了觀衆也記不住。最關鍵的是五隻羊和三隻狼的形象都不再有鮮明性,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喜羊羊善良、懶羊羊好吃懶做之外,細節性格可能每部都不一樣。
《熊出沒》和《豬豬俠》
《熊出沒》和《豬豬俠》近幾部作品都是3d畫風,反而在産量上可以穩超每次需要重畫圖的2d的喜羊羊(類似的圖圖和大頭兒子的産量也很低)每年保持2部,在近幾年《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中(嘻哈闖世界、羊羊小偵探、深海曆險記的下面一部)的畫風完全變成了更簡單的畫風也可證一斑。
所以有段時間曾經是《熊出沒》接着《豬豬俠》的4大動畫台循環聯播完全霸占了電視機,而當年國産動畫穩排第一的喜羊羊倒是快要被排擠出電視了。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和《京劇貓》
小時候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爽,裡面的爸爸各種縱容兒子,但到了自己也做爸爸的時候,就覺得很多操作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為了插私貨而故意扭曲設定性格之類的太多。就和鄭淵潔的故事一樣,完全幫着小孩說話。關鍵如果做的好看,塞點私貨也無可厚非。
就比如《京劇貓》一樣,雖然插了一堆京劇唱念做打之類的名詞,但畫風到劇情設計還是很不錯的,大家也就無視那點私貨了。但從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三人的配音是劉純燕、董浩和鞠萍,你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官方”的動畫,所以也别期待其中有啥有意思有想法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故事了。
《豬豬俠》
而豬豬俠我覺得缺點是,雖然畫面、打鬥都做的不錯,造型每年都在變化,但又一脈相承,風格看起來還很适合做玩具(雖然至今還沒看到過這種玩具)。
但總覺得豬豬俠第7、8、9部總是那種不斷被怪獸打敗,最後怪獸結合起來才一波滅掉的劇情;後面的還有颠覆性把以前的我方角色劃入敵方的。這些都不符合豬豬俠自己的熱血流的設定。
《大耳朵圖圖》
提到《大耳朵圖圖》的話,雖然和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一樣屬于貼近現實生活,但不得不說特别是父母帶孩子的這種故事,但裡面的劇情在現實中也有“可操作性”,圖圖媽媽發脾氣時,更是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了那種“氣憤”,能夠讓兒童直觀的就能看出母親發火時的樣子。而不像大頭兒子那樣父親過于寵溺母親又像反派的感覺。
各位小夥伴是怎麼看待童年時期的動畫片是否對兒童有教育意義的這件事情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