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讀到廉頗蔺相如的事迹,總把廉頗的形象和白胡子老頭劃等号。後來才知道廉頗比蔺相如年輕,在負荊請罪時,廉頗撐死超不過40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廉頗跻身戰國四大名将之列,憑一己之力貢獻了“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成語和“将相和”、“渑池會”等故事,在曆史上的知名度遠超其他三位,擱到現在屬于自帶熱搜的體質。
長期以來,廉頗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都是積極正面的:有勇有謀、知錯就改、忠心耿耿。但實際上,廉頗并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心直口快的莽夫,他其實頗有城府,對待蔺相如的态度嚣張也是真的張狂,并非“直率”。
而且他的忠心很成問題,這點從讓蔺相如一炮而紅的渑池相會可以看出端倪。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派兵攻打楚國,但他擔心趙國會借機出兵搗亂,于是秦昭王約趙惠文王在渑池商談此事。
趙惠文王糾結壞了,之前因為和氏璧的事就已經把秦國得罪了,這次去能不能活着回來還得另說,他是真不想去啊。可秦國那個霸道勁,不去鐵定打你,真正是弱國無外交。沒辦法,趙惠文王把心一橫牙一咬,“我去”。
送别儀式上趙惠文王已經開始擔心自己“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可廉頗還給他上了一劑兇猛的眼藥。就在其他大臣拽着趙惠文王的袖子哀哀哭泣”大王,不要走“時,廉頗冷冷地來了句:“老大,我掐指一算,你一個來回三十天時間足夠。要是三十天以後你還不回來,我就立太子當新王了。”
趙惠文王人還沒走,廉頗就已經把他當成死人看待,趙惠文王的内心波動肯定相當劇烈,心髒不好的話此刻就得往嘴裡狂灌速效救心丸。雖說廉頗此舉的确是為趙國全局考慮,但他不管國君死活的做法未免太不近人情。
總感覺廉頗對待趙惠文王的态度并不像是普通臣子對待君王的态度,更像是雇傭兵對待雇主的态度。雇主出的價足夠高就可以豁出命去,萬一雇主沒錢了人家立馬拍屁股走人,不帶走一絲雲彩。
在渑池會上,知名度并不高的蔺相如站了出來,同秦王據理力争,既維護了趙王的面子,也捍衛了趙國的利益,是一位為國增光的人物。
雖然趙惠文王能夠平安歸來得益于廉頗在邊境陳兵威脅秦國,但廉頗的言行深深傷害了他。他扭頭看看廉頗,歎了口氣後痛苦地把臉扭回來,再看看蔺相如越看越喜歡,于是回國後就提拔蔺相如為上卿。
這下廉頗相當不高興,自己昔日上卿的位置被人取代不說,蔺相如的出身也不高,他曾是宦官的門客,連這種人都能爬到自己頭上,廉頗出離憤怒。
要知道,蔺相如沒有出現之前,廉頗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才是趙惠文王的“最愛”。
當年,英雄蓋世的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宮,相國李兌把持國政。趙國将領樂毅、劇辛等人受到排擠紛紛逃走。趙國人才的斷檔讓廉頗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剛剛即位的年輕的趙惠文王對廉頗給予了相當的信任。
在秦國實力受損、齊國險被滅國後,趙國的軍事實力在七國中躍居老二,偶爾也敢橫着脖子跟秦國叫闆。秦國一次次發動戰争,廉頗始終像門神一樣抵抗住了秦國的虎狼之師。
所以看見蔺相如壓了自己一頭後,廉頗的不滿宛若火山噴發。他當衆諷刺蔺相如的出身,還四處叫嚣着要狠狠收拾蔺相如一頓。廉頗雖然出身軍旅,卻并不是個大老粗,之所以如此嚣張是因為他自信趙王離不開他。
到了這時候,按照語文書裡的節選,蔺相如從國家大局出發,避免與廉頗起沖突,這樣博大的胸懷赢得了廉頗的尊敬,他特意負荊請罪,兩人冰釋前嫌,因此有了“将相和”的美談。
其實呢,從君王的平衡角度來講,趙惠文王提拔蔺相如也有想要制衡廉頗的意圖。廉頗手握重兵不說,似乎還盼着自己死,無論于公于私,趙惠文王都得給廉頗點顔色看看。
至于廉頗為何負荊請罪,想必也不是被蔺相如說了幾句“國家大義”之類的話所感動。而是蔺相如在公開場合展現出了自己的大度和明事理,自己再鬧下去會讓别人看笑話。
另外廉頗也有其他的心思,他想要展現自己的心胸氣度絲毫不輸蔺相如,同時讓趙惠文王知道這件事,等于變相跟國君服個軟,“我錯了,不應該詛咒你老人家,你看我認錯态度多好。”畢竟,尊重國君提拔上來的重臣就等于尊重國君了。
支持該觀點的證據是廉頗在負荊請罪時将場面搞得很大。要是他真心欽佩蔺相如,想要低頭認錯,選個沒人的時候登門拜訪便可,幹嘛非得光着膀子背着荊條,弄得血赤糊拉看着蠻吓人的。
這還不算,廉頗是在門客的引導下去向蔺相如請罪的。想象一下這種場景,一大群人簇擁着廉頗朝蔺相如家走去,周圍老百姓紛紛停下,舉起手機一通咔嚓咔嚓亂照。
道歉是件挺沒面子的事情,當衆道歉更是讓人顔面掃地。可廉頗不以為意,看着還挺有興緻,隻能說他是在搞一場表演而已,毫無真心。
蔺相如也不傻,搞政治的人沒有幾個真心朋友,表面過得去就行了。既然廉頗搞出這麼大的陣仗,自己也就順坡下驢配合他即可,畢竟這事對自己沒有任何損害。
廉頗消停後趙國的國際形勢也是一片大好,秦國有10年左右沒有打趙國,老百姓着實過了一段安生日子。内部的安定也為廉頗提供了舞台,隻要秦國不派殺神白起來搗亂,廉頗就沒有什麼可怕的,高興了在家裡呆一段,不高興了出門右拐打打當年的帶頭大哥齊國,生活樂無邊。
後來趙惠文王病逝,兒子趙孝成王即位。
這是位年輕急躁的主,因為接收了韓國出讓的上黨地區引發秦昭王的強烈不滿,秦國派出40萬大軍打算狠削趙國一頓,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起初趙軍方面的領頭人并不是廉頗,他是在4月份秦軍開始攻打趙軍後才緊急擔任統帥的。
在這之前,趙奢曾一度取代廉頗成為趙國最耀眼的将星。原因是秦國攻打韓國時,廉頗和樂乘都認為韓國沒救了,千萬别派兵,可趙奢拍着胸脯子認為可以救,最後用勝利打了廉頗的臉,從此以後,很多戰役都是以趙奢為主帥,廉頗隻能靠邊站。
無奈趙奢死得早,不然恐怕長平之戰的主帥之位仍然輪不到廉頗,廉頗是在一片反對聲中開赴長平的。
廉頗似乎有點“恐秦症”,一遇到秦軍就打蔫。在長平戰場上也是被秦軍打得節節敗退,最後隻能依托堅壁不出。趙孝成王着急了,國家糧倉已經見底,沒法打消耗戰了,于是屢屢派人催廉頗出戰,“廉大爺,咱出去揍秦軍一頓行嗎?”
廉頗回答“NO”,繼續做縮頭烏龜。其實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戰略意圖告訴大領導,溝通是很重要的,可廉頗的做法是不行動不解釋,我就是我,一朵不一樣的煙火,從這點上看他雖然為人比較精明,但在政治上還隻是入門級選手。
似乎名将都愛犯這個毛病,和廉頗齊名的李牧也是如此。
後來廉頗被趙括替換,長平之戰慘敗。燕國想要趁火打劫時廉頗挺身而出,因功被封為信平君,并且代理丞相一職,達到了職業盛業的巅峰狀态。
結果就在他一心一意攻打魏國時,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繼位。一向和廉頗有私仇的郭開說服趙王,讓大将樂乘取代廉頗。本來廉頗城都快攻下來了,結果功勞讓别人搶了,他的應對方法是“老子不伺候你了”。
說實話,那時候儒家的思想還沒流行開來,臣子們在本國受了氣完全可以跳槽到其它國家,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廉頗的做法卻是掉頭攻擊樂乘,這樣的性質就不僅僅是“棄國”而是“造反”了。
所以,廉頗本質上是一個趨利避害者,他的國家觀念極端淡薄。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沖突時,他選擇的是個人利益,始終帶着點私人雇傭兵的味道。你給我高官厚祿,我跟着你混,你給不起,我立馬轉場。
也難怪司馬遷在寫這段曆史時對蔺相如大加贊賞,卻對廉頗始終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當然,我們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眼光看待問題,廉頗所處的時代人們道德意識沒有漢朝強,但不管怎樣,他還是不應該主動攻擊自己人,終究給别人落下了口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