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恐海獸?腽肭獸是中國古代典籍中對海狗的稱呼,腽肭似是外來語彙的轉譯,海狗在日本的蝦夷土著的語言中稱為onnep,取其諧音譯為“腽肭”,腽肭二字在古漢語中也指肥軟之貌,用來指代海狗的肉身狀貌,倒也貼切皮日休詩中有“猿眠但腽肭,凫食時啑唼”之句,用的就是這層含義,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七大恐海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腽肭獸是中國古代典籍中對海狗的稱呼,腽肭似是外來語彙的轉譯,海狗在日本的蝦夷土著的語言中稱為onnep,取其諧音譯為“腽肭”,腽肭二字在古漢語中也指肥軟之貌,用來指代海狗的肉身狀貌,倒也貼切。皮日休詩中有“猿眠但腽肭,凫食時啑唼”之句,用的就是這層含義。
海狗稱為腽肭獸,海狗鞭則稱為腽肭臍,是名貴的滋補藥。《臨海志》載腽肭獸“出東海水中,狀如鹿形,頭似狗,長尾。每遇日出即浮在水面,昆侖家以弓矢射之,取其外腎陰幹,百日味甘香美也。” 當時捕獵海狗的活動,以弓箭射擊為主,其藥用功效是捕捉的原動力,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腽肭獸“出登、萊州,其狀非狗非獸,亦非魚也。但前即似獸而尾即魚,身有短密淡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點,久則亦淡……其臍治腹臍積冷、精衰、脾腎勞極有功。”明代名将戚繼光鎮守登州一帶時,曾出高價收買漁夫入海捕捉腽肭獸,将腽肭臍獻給當時的内閣首輔張居正,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中記載:
宇宙間真何所不有,媚藥中又有腽肭臍,俗名海狗腎,其效不減昚恤膠,然百中無一真者,試之,用牝犬牽伏其上,則枯臘皮間陽莖挺舉,方為真物。出山東登州海中,昔張江陵相,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專取以劑藥,蓋薊帥戚繼光所歲獻,戚即登之文登人也。藥雖奇驗,終以熱發,至嚴冬不能戴貂帽。百官冬月雖承命賜爰耳,無一人敢禦,張竟以此病亡。
這裡所說的張江陵,就是張居正。在這段野史中,我們看到了名将戚繼光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後來官運亨通,與張居正有着密切關系,而腽肭臍成為重要的籌碼。張居正服用腽肭臍之後,副作用也是極為明顯的,渾身大熱,冬天不能戴貂帽,最終因此病逝,張居正死後遭到清算,戚繼光也随之一落千丈,晚景凄涼。↑腽肭獸 據聶璜《海錯圖》,故宮博物院藏
在曆史的字裡行間,隻見到腽肭獸的藥用功效,卻難見其形貌。内陸人對腽肭獸極為陌生,隻能從漁夫的口中聽聞其形狀,在具體的描繪中,往往離題千裡,這使腽肭獸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海怪,紙面上的圖像虛構,左右了對腽肭獸的認知史,聶璜的《海錯圖》為腽肭獸繪像,畫成了狗頭魚身的怪獸,有兩隻前足,除了頭部以外,周身上下布滿魚鱗。可以看到,在圖像的描摹中,海狗變成了拼接式的怪獸。
↑腽肭獸兩幅,東京博物館藏
日本畫家對腽肭獸的描摹,是将其當做獸類,尤其是對毛皮的細緻刻畫,使腽肭獸成為一種異獸,有别于聶璜的“異魚”,現藏于東京博物館的一套《獸譜》中,有兩隻接近于腽肭獸的怪獸,其中有一隻頭上還長着角,怪相百出。在日本甚至有一部《腽肭臍圖考》,書中繪制了大量腽肭獸的形象,也注意到了海狗的胡子等細部。
↑《腽肭臍圖考》封面及選頁
當腽肭獸回到海狗這一稱謂,似乎就不如腽肭獸這樣的名字更顯奇異。
海狗也曾被拟人化,清末王孫溥心畬曾畫過一幅《海狗精》,畫中的海狗身穿紅袍,其頭部仍有犬科的嘴鼻特征,側臉角度的描繪使嘴鼻特征更加明顯,雙目小如黑豆,透着詭異,頭上有茂密的卷發,腳着黑色的圓口布鞋。溥心畬在《海狗精》上的題畫詩雲:
人形變就出洪波,步向街頭學踏歌。
盜得紅衣學文士,塵寰誰識舊妖魔?
↑海狗精,溥心畬/作
溥心畬所諷刺的,正是以文士裝扮來混淆視聽,裝模作樣的混世者,這類人物,在今天仍如過江之鲫。時下遍地是畫家,遍地是作家、詩人,即是此例,許多人生就俗骨,卻偏偏喜歡以文化的僞裝作為混世手段,四處蒙騙。試問:塵寰誰識舊妖魔?溥心畬之問,問得沉痛之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