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牙龈疾病有哪些?一、慢性龈緣炎慢性龈緣炎又名慢性龈炎、單純性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兒童、成人均可發病,我國成人的發病率達70%以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常見的牙龈疾病有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一、慢性龈緣炎
慢性龈緣炎又名慢性龈炎、單純性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兒童、成人均可發病,我國成人的發病率達70%以上。
診斷
1.刷牙或咬硬物時牙龈出血常為患者就醫的主要症狀。
2.輕度龈炎隻侵犯遊離龈和龈乳頭,嚴重者可波及附着龈。牙龈顔色鮮紅或暗紅;龈緣變厚,龈乳頭圓鈍,光亮、點彩消失;牙龈質地松軟脆弱,缺乏彈性。牙龈探診出血,刺激後出血。由于牙龈的炎性腫脹,龈溝深度可超過3mm,但龈溝底仍在釉牙骨質界處或其冠方,無結締組織附着喪失,X線片示無牙槽骨吸收。龈溝液量較健康龈增多。
治療要點
口腔衛生宣教,清潔牙龈治療,去除一切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
預後及預防
牙龈炎是可逆的,隻要徹底去除病因,清除牙石,控制菌斑,牙龈炎症可在數日至一周内消退,色、形、質恢複正常。牙龈炎是可預防的,隻有堅持每日徹底地清除牙菌斑,才能有效地防止牙龈炎症的發生或複發。
二、增生性龈炎
增生性龈炎又稱炎症性牙龈肥大,是牙龈腫大的最常見疾病。
診斷
1.增生性龈炎好發于青少年,女性多見。
2.龈增生一般進展緩慢,無痛。
3.通常發生于唇頰側,偶見舌腭側,主要局限在龈乳頭和邊緣龈。
4.口呼吸患者的龈增生位于上颌前牙區,病變區的牙龈變化與鄰近未暴露的正常黏膜有明顯的界限,可能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和組織表面幹燥環境的改變所緻。其他因素引起的可位于某一局部或全口牙龈。牙龈增生大多覆蓋牙面的1/3~2/3。
5.增生性龈炎分為炎症型(肉芽型)和纖維型兩型。
(1)炎症型表現為牙龈深紅或暗紅,松軟,光滑,易出血,龈緣肥厚,龈乳頭呈圓球狀增大。
(2)纖維型表現為牙龈實質性肥大,較硬而有彈性,顔色接近正常。
(3)臨床上炎症型和纖維型常混合存在,病程短者多為炎症型,病程長者多轉變為纖維型。
治療要點
1.口腔衛生宣教,控制菌斑(清潔治療、刮治)。
2.對錯牙合畸形者進行正畸治療,改正不良修複體或不良矯正器。
3.糾正開口呼吸,睡覺時牙龈塗凡士林或戴口腔防護屏以防止組織幹燥。必要時到耳鼻喉科就診。
4.經上述治療後仍有牙龈外形不良者可行龈切除術。
三、壞死性龈炎
壞死性龈炎又稱急性壞死潰瘍性龈炎,最早由Vincent報道,故稱Vincent(奮森)龈炎。病變累及牙龈組織,無牙周附着喪失。如果病變導緻附着喪失則應稱“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暠;病變超過膜龈聯合則應稱壞死性口炎。如在急性期疾病未得到适當治療或控制,組織破壞速度轉緩,壞死組織不能徹底愈合,則轉為慢性壞死性病變。本病主要發生在青壯年、較貧困地區和國家的營養不良者或患傳染病(如麻疹、瘧疾、水痘)的兒童。
診斷
1.症狀壞死性病損起病急,疼痛明顯。牙龈重度疼痛往往是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但是在病損初起階段壞死區少和輕、中度疼痛。牙龈自發出血以及輕微接觸即出血,腐敗性口臭等也是該病的主要症狀。
病損可局限于牙間乳頭或延伸至附着龈的唇舌側,極少累及牙槽黏膜。
重度患者可發生颌下腺腫大和觸痛,唾液增多,颌下淋巴結腫大,低熱等。
2.檢查所見
(1)最初病損常見于下前牙的龈乳頭區,乳頭腫脹圓鈍,色紅,個别牙間乳頭的頂端發生壞死,使牙間乳頭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狀,上覆灰白色污穢的壞死物。輕症者牙間乳頭紅腫。外形完整,易與龈緣炎混淆。
(2)若病變迅速擴展至鄰近乳頭及邊緣龈,則龈緣呈蟲蝕狀,表面覆壞死假膜,易于擦去,一般不波及附着龈。在壞死區和病變相對未累及的牙龈區常有一窄的紅邊為界。
(3)壞死性牙周病損很少有深袋,因為廣泛的牙龈壞死常與牙槽骨的喪失一緻。疾病進展迅速,常導緻小塊或大塊牙槽骨壞死,這種狀況尤其見于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細菌學檢查:病變壞死區塗片可見大量的梭形杆菌和螺旋體。
治療要點
1.急性期初步清潔治療去除大塊牙石,3%過氧化氫溶液擦洗及含漱清除壞死組織。重症者口服甲硝唑,每日3次,每次0.2g,服3日一般可控制病情。全身給予維生素C等支持療法。
2.急性期過後治療原則同慢性牙龈炎。
四、牙龈瘤
牙龈瘤為牙龈部生長的局限性反應性增生物,是較常見的瘤樣病損(具有腫瘤樣外形,但不具備腫瘤的生物學特性)。肉芽腫性牙龈瘤又稱化膿性肉芽腫。
診斷
1.症狀牙龈發生瘤狀物,一般無痛,腫物表面發生潰瘍時可感覺疼痛。
2.檢查所見牙龈瘤好發于龈乳頭部。通常呈圓形、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大小不一,有的有蒂,如息肉狀,有的無蒂,基底寬廣。血管性和肉芽腫性牙龈瘤質軟、色紅;纖維性牙龈瘤質地較硬而韌,色粉紅。
3.分型牙龈瘤根據病理變化可分為三型。
(1)肉芽腫性牙龈瘤:似炎性肉芽組織,有許多新生的毛細血管及成纖維細胞,有許多的炎性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纖維成分少,龈黏膜上皮往往呈假上皮瘤樣增生。
(2)纖維性:肉芽組織發生纖維化,細胞及血管成分減少,而纖維組織增多。粗大的膠原纖維束間有少量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纖維束内有鈣化或骨化發生。
(3)血管性:血管多,似血管瘤。血管間的纖維組織可有水腫及黏液性變,并有炎性細胞浸潤。
治療要點去除刺激因素,手術切除,切除應達骨面(包括骨膜),以免複發。
五、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是非特異性的、多血管的、有大量炎症細胞浸潤的炎症。
診斷
1.妊娠婦女的菌斑指數可保持相對無改變。
2.妊娠性龈炎龈緣和龈乳頭色鮮紅,質地松軟,光亮,極易出血。
3.妊娠性龈瘤牙間乳頭出現局限性反應性增生物,有蒂或無蒂,生長快,色鮮紅,質松軟,易出血。
治療要點1.細緻的口腔衛生宣教。
2.控制菌斑(清潔治療),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複體等)。
3.在分娩以後切除妊娠瘤,一般認為分娩後病變可退縮。對一些體積較大妨礙進食的妊娠瘤可在妊娠4~6個月時切除。
4.在妊娠前治療牙龈炎和牙周炎,并接受口腔衛生指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