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話:“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啥意思?諺語咋預兆。
今天是7月16日,入伏第一天,從今天開始,慢慢迎來蒸煮模式,天氣高溫酷熱,潮濕悶熱。這個夏天熱不熱?秋天是不是好年成?老祖宗留下寶貴的農諺,正如老話說:“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我們看看農諺啥意思?到底有什麼預兆?
1、看看諺語所說:“頭伏有雨二伏旱”,什麼說法。
諺語是農耕年代,先祖勞動實踐的結晶,通過當前的天氣情況,預測下一階段天氣變化,正如入伏期間,諺語這樣說。
諺語說:“頭伏有雨二伏旱”,在農諺俗語裡面,“頭伏”:不僅僅指的是入伏第一天,也指的是頭伏這十天期間。如果這時候出現降雨,那麼往往進入入伏雨水相對缺少,天氣比較幹旱,是個幹旱缺水的諺語預兆。
還有的老話說:“頭伏漏,幹死豆”,諺語預兆大緻差不多,在頭伏期間,如果出現雨水降臨,那麼預示着下一階段天氣幹旱,連一些耐旱的豆類植物都幹死了,看來雨水匮乏,天氣酷熱幹旱。
2、看看諺語:“三伏有雨吃飽飯”,啥意思。
接下來,我們探讨下半句諺語,看看有什麼預兆。
農諺說:“三伏有雨吃飽飯”,在諺語裡面,這個“三伏”,不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而是指的是末伏,最後一個伏天,也就是立秋之後了,農作物面臨着收獲時節。這時候來一場及時雨,則有利于糧食作物喜獲豐收,人們生活幸福美滿。
諺語還說:“伏裡雨,缸裡米”。不難理解,在三伏天裡,天氣酷熱難熬,陽光暴曬,如果時常出現降雨,可謂風調雨順,非常利于糧食作物生長,到了秋天收獲時節,人們才能喜獲糧食豐收,家家戶戶糧食滿倉。
3、看看三伏時節,其他農諺怎麼預兆
諺語:“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是經驗結晶,當然,諺語具有地域性,看看其他農諺怎麼說。
還有的諺語說:“ 淋了伏頭,旱伏尾”。不難看出,如果在入伏這天,也就是伏頭,如果迎來降雨,諺語預兆着到了末伏結束前後,往往雨水不足,陽光高照,天氣比較幹旱。
也有的諺語這樣說:“伏幹不算幹,秋幹斷火煙”。 雖然三伏天比較炎熱 天氣也比較幹燥,甚至是幹旱少雨,但是,這并不算幹旱,而且雨水時有降臨。關鍵是立秋之後,天氣不要幹旱,這樣才能保證農作物粒粒飽滿,喜獲豐收。
正如老話說:“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頭伏出現降水,二伏通常幹旱,等到了立秋之後,進入三伏時節,這時候雨水充足,才利于豐收,糧食滿倉。
今天入伏,你們哪裡有什麼說法?歡迎交流暢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