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然界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自然界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21:44:03

自然界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讀經典 學理論】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這表明,我們所要努力實現的現代化,是旨在實現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蘊含着生态文明内涵的現代化如何認識和正确運用自然規律,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生态文明内涵的現代化?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著,學習領會生态文明思想,能夠獲得諸多思想啟迪,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自然界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自然界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1

自然界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讀經典 學理論】

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這表明,我們所要努力實現的現代化,是旨在實現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蘊含着生态文明内涵的現代化。如何認識和正确運用自然規律,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生态文明内涵的現代化?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著,學習領會生态文明思想,能夠獲得諸多思想啟迪。

人類社會的一切發展均奠基于自然

對于人類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告誡,“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複。每一次勝利,起初确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和再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恩格斯為何會作出這樣的論述?這需要我們回到經典文本和偉大思想誕生的思想史語境和曆史境遇之中加以探讨。

恩格斯的這一論述建立在對人與自然關系真切把握的基礎上。恩格斯分析了人與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别,由此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作出透徹解釋。他認為,在政治經濟學看來,勞動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甚至可以這樣說,勞動創造了人,構成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差别,即人能夠“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體論基礎。但人類對自然的支配并不是毫無章法的,而是如馬克思所說的,人“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社會,即“按照美的規律”構造屬人的世界。因此,通過勞動改造自然,并将自然的世界改造為合目的性與和規律性的人類社會,這構成人類社會及其曆史發展的基礎性條件。

恩格斯的這一論述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基礎上。一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就是一部人類同自然打交道進而創造屬于人自己的世界的曆史。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變遷大體經曆三個階段:古代社會,人對自然的完全依賴階段;現代社會,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未來社會,“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産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财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階段。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着重對上述第二個階段作了剖析。他指出,支配自然是人類的本性,隻有尊重自然規律才會帶來人類社會的繁榮與進步。由此他強調:“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确運用自然規律。”這一論斷為我們在尊重、順應、保護自然中創造曆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指明了方向。

認識和正确運用自然規律

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和運用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思想家們為此作出不懈努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發展辯證關系的規律性認知基礎上,提出了破解現代社會生态危機的路徑:認識到人類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建立顧及較遠效益和結果的生産方式。

認識到人類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即準确理解人的自然屬性以及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馬克思指出,一切曆史的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曆史”,必須能夠生活。因此,人類曆史的第一個活動就是生産物質生活本身,人類無法離開自然界而獨立生存。這就決定了,人類要創造屬于自己的曆史,就必須“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習常過程的幹預所造成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尤其是“學會認識并從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産行為所造成的較遠的自然後果。……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以對抗那種認為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認清我們的生産活動在社會方面的間接的、較遠的影響,從而有可能去控制和調節這些影響”,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鋪平道路。

建立顧及較遠效益和結果的生産方式,即超越建立在生産資料私人占有為根本的私有制的生産方式,建立以生産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産方式。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隻會導緻需求和供給之間“兩極對立”。這是因為,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産方式隻會導緻人們受制于資本增殖的邏輯,隻顧及“眼前的利益”和“直接的利潤”。因此,要真正消解這一“兩極對立”,隻能訴諸建立顧及較遠效益和結果的生産方式,即以生産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産方式,“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産資料,……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在這一曆史境遇中,人們将在認識和正确運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進入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的階段。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一制度基礎上的政治的、文化的、法律的等各項具體制度,将使得這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曆史階段的到來成為必然。在這個意義上,内蘊着綠色發展理念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然具有開辟人類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曆史意義。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需要在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關系、認識和正确運用自然規律等問題的論述基礎上,以生态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強調的是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衆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綠色發展理念蘊含着“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态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等重要思想内涵、時代内涵和文明内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觀,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把生态文明建設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态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标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在此過程中,我們開創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價值追求。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從根本上講,美好生活需要與優美生态環境需要是辯證統一的,隻有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還自然以甯靜、和諧、美麗,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才能讓人民在優美的生态環境中過上優雅美好的生活。

(作者:王海鋒,系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資料整理及研究”〔21&ZD047〕階段性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