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河 (旅行團 & 吳青峰)音樂:旅行團樂隊;吳青峰 - 紅色的河 (旅行團 & 吳青峰)
曾聽過這樣一段話:
“有一位肺癌專家,評價肺癌的治療現狀是:
這個藥出來,生存期延長幾個月;那個藥出來,又延長幾個月;這樣一節一節延長下去,肺癌就變成慢性病了。”
想來,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人是一節一節活着的,路是一段一段走過的。
這一段路是泥濘坎坷,也許到了下一段,便成了花紅柳綠。
生命的吊詭與可愛之處,就在于,你永遠不會知道,轉過這個彎,前方等待着你的是怎樣風景。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陸遊失業了,閑居在家。
在此之前,他曾經任官隆興府通判,因為積極支持抗金将帥張浚北伐,遭到朝廷中主和派以及投降派的排擠打擊。
1166年,陸遊被誣陷罪名,罷歸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
對一心收複中原的陸遊來說,夢想破碎了,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但也正是在被迫賦閑的這段時光裡,他每日裡遊山弄水、探訪農家,悠閑自在。
在這裡,陸遊寫下了千古名篇——《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已是初春時節,詩人漫步在青翠的山巒間。
山泉澄碧,草木葳蕤。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徑,詩人一路走,一路看。
有時前路依稀難認,好似走到了絕路。
懷着迷惘往前走,拐過彎去,忽然便看見一片花明柳暗。
有農家茅舍數間,在花木扶疏之中,若隐若現。
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詩人原本低落的情緒,也随之高昂起來。
詩詞世界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知不覺間,詩人已在山間遊玩了一整天。
轉眼間暮色便籠罩天地,村落裡家家戶戶都升起了袅袅炊煙。
有村民慷慨地拿出豬肉、野菜、臘酒,熱情地招待詩人。
詩人很是感動地說:
不要嘲笑這農家臘酒(臘月釀造的酒)太過渾濁,不夠清澈呵。
農家酒味雖薄,這淳樸的待客情意,卻是無比深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宋代時盛行春社,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人們會拜祭社神,祈求豐收。
眼看着今年的春社也快來了,到時人們将擊鼓吹箫迎接。
詩人用熱情的詩句,贊美着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衣冠簡樸古風存”。
對故鄉的這片土地,這片鄉人,詩人的心中,滿是沉甸甸的熱愛。
他不由發出感歎——“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但願從今以後,能夠不時拄着拐杖,在溶溶月色中輕叩柴扉,再與鄉人們絮語家常。
在陸遊的筆下,一篇紀遊寫景的詩歌,硬是被寫得搖曳生姿。
有清幽的風景,有淳樸的鄉人,有深遠的哲理。
情景、情味、情韻,渾融無間。
整首詩裡,最為脍炙人口、成為後世無數人座右銘的,是這樣兩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回路轉,迷離撲朔,出路難尋,頓生茫茫之感。
然而就在你懷揣着猶疑、失措,試探着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前方風景忽然變幻。
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展露眼前。
它給我的感覺,好似讀陶淵明《桃花源記》。
詩詞世界
讀到“林盡水源”處,以為無路可走了,卻迎來下一句“便得一山”。
以為大山阻隔,便是絕境了,又迎來下一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那一瞬間的“天光”洞破,豁然開朗。
山間迷蒙的大霧散去。
天空厚重的烏雲移開。
小沙彌一彈指間的醍醐灌頂。
清晨醒來,昨夜的恸哭已随風而去,溫暖的日光照進窗來。
一切都有了轉機。
這就是人生了,高山低谷,如影随形。
你永遠不知道轉過哪個彎,前路會是怎樣的風景,會碰到怎樣的人。
在大霧還沒有散開時,在烏雲還遮住太陽時,在小沙彌還懵懂疑惑時,在,你還在泥濘中苦苦掙紮時。
先别急着放棄,先别認定前方便是絕路。
告訴自己,再往前走一步就好,再熬過今天就好。
不要焦急,給自己時間,一步一步來,一日一日過。
總會有大霧散開的時刻,總會不期然在拐角處遇到嶄新的風景。
在那之前,你不能囿于原地,你要走,一步也好,可你要走。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