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萬衆期待的英特爾 12 代酷睿桌面端處理器來了。相比于在 14nm 中徘徊的前幾代酷睿,此次的 12 代酷睿從工藝到架構再到主闆接口全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進化,堪稱英特爾的絕地反擊。
那麼 12 代酷睿到底有哪些提升,能否幫助英特爾力挽狂瀾呢?在本篇文章裡,IT之家就以 12 代酷睿家族中的王者 —— 酷睿 i9-12900K 為例,幫助大家由内而外的讀懂它。
一、架構介紹此次 12 代酷睿基于 Intel 7 工藝打造,采用性能核(P 核)與能效核(E 核)的混合架構設計,這是 X86 桌面平台首次采用混合架構設計,性能核專注高性能計算處理前台任務,能效核則能效比更高,但其性能實力并不輸于一般的處理器産品,在英特爾的闡述中,能效核的表現可以逼近傳統的 Sky Lake 處理器。因此混合架構僅僅是一種異構設計,明顯不同于 ARM 平台大小核的概念。
得益于 12 代酷睿整體架構的變革,整體的性能也帶來了巨量的提升,在常見的幾款評測工具上,12 代酷睿相比于上一代酷睿處理器平均性能提升達到 19%。
單線程頻率表現上,12 代酷睿性能核相比于 10 代酷睿提升 28%,相比于 11 代酷睿性能換算下來也有 14% 的提升。即便是主要用于後台任務的能效核,在單線程性能表現上也是與 10 代酷睿不相上下的。性能核與能效核的全面提升,既可以滿足單線程的性能需求,也可以滿足在多線程場景下不同任務的性能需求。
那麼有了新架構,如何合理的調配讓 P 核 E 核發揮最大的效果呢?為了解決線程分配問題,英特爾推出了全新的硬件線程調度器 Intel Thread Director,這一調度器有着納秒級的調度速度,并為操作系統帶來更高效的線程調度建議,以此帶來更好的線程分配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分配是硬件和 BIOS 層面的,和系統無關,也不需要用戶主動幹預,哪怕你用的是 Linux 也能正常調配。針對浮點計算、AI 計算等高優先級、需要更高性能執行的任務會優先分配到性能核中,其他低優先級的任務、背景任務将會直接被調度到能效核上。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在 Pr 中前台渲染視頻時,默認會采用高性能的 P 核進行渲染,以提供更快的速度,但如果我們在渲染時打開 PS 制作圖片,此時系統對多線程要求明顯提高,因此 Intel Thread Director 便會自動将 Pr 移動到高效能的 E 核進行渲染,将 P 核讓給前台的 PS,保證前台工作的穩定流暢。
前面我們提到,Intel Thread Director 這項技術對于用戶來講完全是透明的,同樣英特爾也建議軟件開發者,無需針對 12 代酷睿混合架構更改任何代碼,目前 Windows 11 操作系統已經很好的支持 Intel Thread Director,可以更好的對 Intel Thread Director 所提供的決策信息進行運用。
二、功能亮點在巨大的架構改動下,12 代酷睿也帶來了不少全新的功能。在過去,英特爾針對自家處理器産品推出過 Intel Extreme Turing Utility 軟件(以下簡稱 XTU),而全新版本的 XTU 針對 12 代酷睿有了更多、更簡易的超頻的選項,有 K 的酷睿處理器,目前均支持性能核、能效核以及内存超頻。
針對性能核的超頻選項,12 代酷睿依舊支持每個核心單獨的參數調整,同時 12 代酷睿 i9 和 i7 的可超頻版本都支持睿頻加速 Max 3.0 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将處理器中兩顆體質最好的核心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在 XTU 中也有标注出這兩顆體質最好的核心。除了性能核可以超頻,能效核這次在 12 代酷睿中也支持超頻。
針對小白超頻用戶,英特爾更是提供了一鍵超頻的選項,這一功能通過對硬件預設以及散熱能力的智能分析,可以實現一鍵快速超頻,無需複雜的參數調整。
12 代酷睿産品也帶來了對 DDR5 内存的支持,目前諸多内存廠商已經正式推出了自家的 DDR5 産品,全新一代 DDR5 内存産品提供至高 4800MT/s 的傳輸速率,同時擁有更高頻率表現。
XMP 技術也迎來了升級,全新的 XMP 3.0 技術允許默認 5 個配置文件提供給廠商和用戶,其中 2 個可由用戶自主調試改變,另外 3 個則由廠商出廠測試最佳頻率寫入。
在英特爾最新的 XTU 工具中,内存超頻如今不需要關機重啟就可以實現一鍵超頻,這項技術被稱之為 Intel Dynamic Memory Boost 技術,它可以在 XTU 中不關機條件下動态調整内存的頻率和電壓,不僅對于小白用戶來講非常友好,而且對于未來的筆記本産品來說也可以實現省電和性能之間的熱切換。
面對更加複雜的處理器架構和内存技術,英特爾的 XTU 在超頻的路上給了小白用戶一個大禮包,無需複雜的參數配置,小白用戶也可以快速實現處理器和内存性能的進一步超越。當然,針對專業的玩家來講,性能核與能效核的參數調整也多了更多精細的參數,内存同樣也是如此。
三 、600 系列芯片組12 代酷睿的提升可謂相當之大,因此這一代搭載 600 系列芯片組的主闆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首先是 CPU 針腳改為 LGA1700,整體面積更大,因此以往的 CPU 不再通用。相應的,由于 CPU 面積變大,散熱器也不再通用,需要使用專用的新扣具。酷冷至尊已經宣布發布新款 LGA1700 扣具,供老款散熱器升級。
12 代酷睿 i7 以上的處理器都擁有 190-250W 左右的高功耗,因此對主闆供電穩定性也有了新的要求。這裡我們使用的技嘉小雕 PRO 主闆高達 20 1 2 相供電,很好的保障了 12 代酷睿處理器基礎電力需求。
雖然這一代新增了 DDR5 内存的支持,但依舊沒有放棄 DDR4 内存,我們仍然可以采用更便宜的 DDR4 内存正常使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代的内存不能通用。這是因為 DDR5 采用了 1.1V 電壓,而 DDR4 内存則是 1.2V 内存。
令人振奮的是,全新的 600 系列芯片在 PCI-E 通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是顯卡插槽新增了 PCI-E 5.0 的支持,最高速度 ×16 直接翻倍,可以達到 126.03 GB/s,為下一代顯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PCI-E 4.0 通道也增加到了 4 條,我們可以同時使用 PCI-E 4.0 SSD 了,也讓更多的 PCI-E 拓展硬件成了可能。
最後,所有的 600 系列芯片組主闆都提供了 USB 3.2 Gen2*2 20Gbps、2.5G 有線網絡和 Wi-Fi 6E 的外圍接口支持,為硬件玩家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體驗。
四、測試平台
為了更好地展現 12 代酷睿的性能,我們這次的測試平台會盡量将能拉滿的配置都拉滿,具體的配置如下:
由于 12 代酷睿支持 DDR5 内存,并可以通過更高頻率以實現更好的性能表現,這裡IT之家采用了英睿達 DDR5 内存條,單根默認頻率為 4800MHz,單根内存條大小 32GB,2 根内存條共 64GB。系統盤和數據盤大小分别為 500GB 和 2000GB。操作系統采用 Windows 11,版本是 10 月 29 日最新的 22000.282。
技嘉小雕 PRO 主闆 BIOS 采用默認設置,開啟 XMP 3.0,默認内存頻率為 4800MHz,設置如下:
為了保證測試溫度的穩定性,我們技嘉小雕 PRO 主闆默認風扇設定為自動模式。針對于新的系統,技嘉小雕 PRO 對部分功能進行了調整,由于 12 代酷睿 E 核也支持超頻,在 BIOS 中,針對 E 核的超頻選項同時也有新增。
由于 12 代酷睿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針腳設計,因此散熱器也需要進行升級,這裡酷冷至尊也在 12 代酷睿發售之際推出了全新酷冷至尊炎神 P360 水冷,支持全塔機箱。
作為針對全新 600 系列主闆推出的散熱器産品,酷冷至尊炎神 P360 後續會正式面向消費級市場發售。
五、 性能測試
我們測試的 i9-12900K 配備了 16 個核心和 24 個線程,其中 8 個高性能 P 核支持多線程,8 個高效能 E 核不支持多線程,因此在任務管理器中顯示為 24 個線程框框。
在 CPU-Z 中,我們可以看到更詳細的參數,i9-12900K 擁有 30MB 的超大三緩,和 14MB 的 L2 緩存,P 核頻率範圍為 3.2-5.1GHz,通過睿頻加速 Max3.0 技術可以達到 5.2GHz 的最大頻率;而高效能 E 核則是擁有 2.4-3.9GHz 的頻率,兩個核心均支持超頻。
我們接下來進行 CPU 理論跑分測試,首先是 CPU-Z 自帶的跑分,單核 777.8 分,多核 11206 分,可以看出與 R9-5950X 相比,單核有近 20% 的提升,多核則有約 5% 的落後。考慮到 i9 這邊用 24 線程打 R9 的 32 線程,這個表現堪稱驚喜。
在 Cinebench R15 中,i9-12900K 獲得了單核 281 分,多核 4188 分,作為對比,R9-5950X 的單核為 259 分,多核為 4625 分。
i9-12900K:
R9-5950X:
在 Cinebench R20 中,i9-12900K 獲得了單核 751 分,多核 10469 分,作為對比,R9-5950X 的單核為 582 分,多核為 10703 分。
i9-12900K:
R9-5950X:
在 Cinebench R23 中,i9-12900K 獲得了單核 1958 分,多核 27695 分,作為對比,R9-5950X 的單核為 1531 分,多核為 27618 分。
i9-12900K:
R9-5950X:
我們也為大家制作了 CPU 跑分表和柱狀圖,可以看出除了 R15 的多核成績有一定差距外,其它的多核成績 i9-12900K 和 R9-5950X 都非常相近,而單核成績則是有着 20% 左右的巨大優勢。
POV-Ray 跑分成績單線程得分 477.14PPS,多線程得分 8911.61PPS。
SPECviewperf 13 工業軟件跑分成績如下:
3DMark CPU PROFILE 跑分成績如下,全核心分數達到了 11905 分,相當出色。
接下來我們測試一下生産力及創意工具,首先是代表綜合性能的 PCMark10,它的成績高達 8634 分,打破了IT之家評測室有史以來所有電腦的記錄,比之前 R9-5950X RTX 3090 的電腦還高 15% 左右,表現極其出色。
基于真實場景的 UL Procyon 測試相比于 PCMark 10 更加接近真實的使用場景,這裡 UL Procyon 提供基于微軟 Office 辦公軟件的生産力測試以及基于 Adobe Premiere Pro 的視頻編輯測試。這裡 12 代酷睿 i9-12900K 辦公生産力得分 7161 分,其中 Word 得分 8543 分、Excel 得分 7532 分、PowerPoint 得分 7039 分,Outlook 得分 4648 分。視頻編輯得分 9965 分。
在視頻剪輯測試插件 PugetBenchMark 中,i9-12900K 的表現同樣爆表了:在 Pr 中得分為 1311 分,Ae 為 1547 分,這個分數同樣領先之前 R9-5950X RTX 3090 的電腦 10% 左右,這個生産力表現在消費級處理器中堪稱無敵了。
最後我們來進行一下内存測試,12 代酷睿對 DDR5 内存的支持無疑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我們這裡英睿達普條采用默認的 JEDEC 頻率 4800MHz,除此之外還有三個 XMP 檔位,其中 XMP2 頻率降低為 4400MHz 并優化了時序,XMP3 進一步降頻到 4000MHz 并進一步降低了時序。
最終的成績如下,可以說标準頻率下 DDR5 延遲和 DDR4 是相似的,但讀寫有了接近翻倍的提高,這裡讀取性能達到 70GB/s,寫入性能達到 66GB/s,拷貝性能達到 71GB/s,時序放寬點的話相信超頻潛力也不會差。
六、遊戲測試
英特爾表示,i9-12900K 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遊戲處理器,那麼它的遊戲體驗究竟如何呢?我們接下來選擇幾款自帶 BenchMark 的遊戲,來看看它的幀數表現。由于過高的分辨率對顯卡性能要求更高,所以為了降低顯卡的影響,以下遊戲測試均在 1080P 高畫質情況下進行。
《孤島驚魂:新曙光》平均 149 幀
《古墓麗影:暗影》平均 201 幀
《彩虹六号:圍攻》平均 503 幀
《CS:GO》平均 573 幀
《全面戰争:三國》平均 196 幀
《刺客信條:奧德賽》平均 138 幀
《荒野大镖客 2: 救贖》平均 166 幀
《看門狗:軍團》平均 146 幀
《地鐵:逃離》平均 128 幀
以上是一些自帶 BenchMark 的遊戲,據說 12 代酷睿超頻對遊戲幀數的影響很大,稍後我們将為大家測試超頻後上述遊戲幀率的提升。
七、溫度及功耗測試從上述的理論性能測試和遊戲跑分可以看出,12 代酷睿在性能上有了明顯的提升,那麼它的功耗表現怎麼樣呢?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英特爾都會用 TDP(熱設計功耗)來衡量發熱量,但這個參數其實參考價值不大;因此 12 代酷睿将功耗參數升級為了 PBP 基準功耗和 MTP 最大功耗,首批所有的 12 代酷睿處理器的基準功耗均為 125W,MTP 則為 150W-241W 不等,如果激活睿頻加速 Max 3.0 的話速度更是會達到 250W 以上,這無疑會對散熱器提出新的考驗。
因此,此次測試我們選擇了酷冷至尊炎神 P360 高端水冷散熱器,這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采用 360 冷排設計,全新第三代雙腔水頭設計将重要精密組件置于冷水層空間, 實現單向流通, 有效防止熱水回流。專業設計過的銅底冷頭采用微通道技術增加了表面積,再搭配帶有二代燈效的高性能風扇, 有效減少擾流, 降低噪音, 增加散熱效率。
此外炎神 P360 還采用了全新 ARGB 二代光效, 可與支持此功能的核心主闆制造商同步燈效.同時可以使用随附的二代 ARGB 控制器和 MasterPlus 軟件自定義每個 LED 燈珠。
為了模拟最大壓力,我們直接采用 Aida 64 的單烤 FPU 15 分鐘,在剛剛開始跑分時,CPU 短時功耗可以達到 280W 左右,15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功耗全程穩定在 247W 左右,P 核溫度穩定在 94℃,E 核溫度則在 89℃左右徘徊,可以說炎神 P360 完全壓住了 i9-12900K,因此如果想要選購 12 代 i7 和 i9 的話,強烈建議上高端 240/360 水冷,不然真有可能壓不住。
八、超頻體驗
前面我們有提到,12 代酷睿超頻對遊戲幀數的影響很大,接下來我們為為大家測試超頻後上述遊戲幀率的提升。12 代酷睿不僅 P 核可以超頻,專注多線程的 E 核同樣可以超頻,另外 P 核同時支持睿頻加速 Max 3.0 技術,也就是說,處理器會在出廠時标定兩個體質最好的核心供系統将重負載任務優先安排,另外,11 代酷睿支持的 TVB 技術在 P 核上同樣支持,隻不過 12 代酷睿并沒有默認開啟。由于 P 核和 E 核都可以超頻,所以對于小白玩家來講超頻變得更加複雜,而極限玩家也有了壓榨處理器能力的更多選項。考慮到超頻的複雜性,這次IT之家隻對處理器核心倍頻進行調整,并沒有考慮電壓等因素。
我們使用 XTU 工具,将各個核心頻率設定為:
P 核 x5.4 x5.3 x5.2 x5.2 x5.2 x5.2 x5.2 x5.2
E 核 x4.1 x4.1 x4.1 x4.1 x4.0 x4.0 x4.0 x4.0
這個超頻并不激進,哪怕是體質比較差的也能做到。最近不少新聞報道都說 12 代酷睿配合液氮超頻已經到了 8.0GHz,80% 的人類都要感謝英特爾了,這方面英特爾多年的技術積累還是很靠譜的。
超頻後 R23 單核分數達到了 2052,多核分數達到了 27720,相比于超頻前的單核 1958 分,多核 27695 分,略有提升。
CPU-Z 跑分單核 868,多核 11900,單核提升 11%,多核提升 6%。
對比表格如下圖:
雖然跑分軟件的提升并不明顯,但在遊戲中測出來的幀率發生了巨大的提升。在《彩虹六号:圍攻》中,幀數從原來的 503 幀暴漲到了 541 幀。
《孤島驚魂:新曙光》的幀率也從 149 幀來到了 163 幀,提升明顯。
可以看出超頻對遊戲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那麼超頻會不會導緻處理器溫度暴漲呢?實測烤機結果如下圖,P 核上漲了 2℃左右,E 核上漲了 3℃左右。這個功耗提升不太明顯,看來 12 代酷睿并非出廠即灰燼,還是有一定超頻潛力的。
接下來我們還嘗試了一下簡單的内存超頻,在保持時序不變的情況下,直接拉高頻率到 5200MHz,Gear 模式為自動,看看它的性能表現。
在 AIDA64 内存測試中,延遲沒有變化,而讀寫有了不小的提升,從讀取 70000MB/s、寫入 67000MB/s 來到了讀取 75000MB/s、寫入 72000MB/s。
内存超頻後,在《彩虹六号:救贖》裡又有了 10 幀左右的提升。
《孤島驚魂:新曙光》這裡也提升了 8 幀左右。
以下為 CPU、内存超頻後的遊戲幀數表格,我們隻是簡單拉了一點頻率就有如此多的幀率提升,看來 12 代酷睿不論是核心還是内存的超頻都對使用體驗有巨大的改善。
總結
不論是消費者還是英特爾,都被 14nm 工藝困擾了太久了,而如今基于 intel 7 工藝打造的 12 代桌面級酷睿無疑代表着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事實證明,基于高性能 高效能核心混合架構的模式在桌面端能通過 Intel Thread Director 實現多核心智能分配,帶來更好的前台應用體驗。
在高性能 高效能核心混合架構的加持下,i9-12900K 不僅單核頻率有明顯優勢,多核方面也用 24 線程就達成了與 32 線程的 R9-5950X 類似的多核性能,這使得 i9-12900K 不僅是最強遊戲處理器,也是出色的生産力處理器。如果你正準備升級你的電腦的話,不妨考慮一下全新的 12 代酷睿 600 系芯片組主闆 DDR5 内存套裝,配合 Windows11 的軟件優化,提前享受下一個時代的 PC 體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