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煙雨”,炎炎夏日,跨越千百年的藝術結晶——青花瓷,以一抹“青”拂去觀衆的心頭燥熱。 6月21日,保利藝術博物館年度特展“青花的故事”——景德鎮禦窯遺址所出與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對公衆開放,展覽展出180餘件元明青花展品,解碼青花瓷文化史。
展覽現場照。
此次展覽以探尋中國青花瓷器的源流發展為脈絡,将景德鎮禦窯博物院收藏元、明兩代禦窯青花标本90件與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器90餘件進行對比展覽。6月20日,在舉行開展前的線上導覽時,工作人員還揭秘了一件此前尚未公布的重磅藏品——來自歐洲重要私人收藏的元青花鳳凰牡丹紋鳳首扁壺。其造型與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1970年元大都遺址所出青花鳳紋扁壺,以及1998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阿力麻裡古城遺址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類似。
展覽現場照。
明代的永樂、宣德時期,是陶瓷藝術的高峰。展覽的一大亮點是永宣四“神器”的首度集結呈現,囊括“明永樂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明宣德青花雲龍紋十棱葵瓣式洗”“明宣德青花梵文海水異獸紋高足杯”“明宣德禦制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其中“明永樂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為歐洲秘藏百年,此次于中國首次亮相。
展品“明宣德青花雲龍紋十棱葵瓣式洗”。
據介紹,“明永樂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是本次展覽的“明星展品”之一,為丹麥著名建築家所羅門·塞倫森(1856~1937)舊藏,其通體采用青花描繪紋飾,内壁繪牽連纏繞的纏枝花卉十二朵,計有山茶、蓮花、月季、扁菊等數種。盤心青花雙圈内繪奔湧的海水,再以留白技法表現一側面立龍。由于工藝難度極高,盤心留白而成的白龍紋樣于明初青花器中十分罕見。
展品“明永樂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
此外,展覽還首次在京展出元代藍地白龍紋硯盒(複原件)和明宣德青花蓮池鴛鴦紋蟋蟀罐。這兩組器物分别于1988年和1993年出土于珠山北麓和南麓,填補了元明瓷器研究的空白。本次特展由景德鎮禦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和保利藝術研究院聯合舉辦,接下來還将舉辦導覽直播與學術講座,為觀衆解讀元明青花的曆史。
展品“元代藍地白龍紋硯盒”(複原件)。
展品“明宣德青花蓮池鴛鴦紋蟋蟀罐”。
據悉,此次展覽将持續至7月9日,周末、節假日正常開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