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年前,在北美平原上,一群三角龍正在向食物豐沛的地方遷徙。浩浩蕩蕩的隊伍揚起塵土,遮天蔽日。成年三角龍緩緩邁步,俯首前行;幼崽兒精力旺盛,在隊伍中來回穿梭,嬉戲玩耍。突然,不遠處出現一隻霸王龍,它渾身散發着惡臭。成年三角龍停下腳步,将幼崽兒擋在身後。它們知道,一場大戰即将發生……
以上畫面在電影或畫作中經常出現。但凡有霸王龍出現,我們總能看到頸上有盾、額上有角的恐龍,這就是三角龍。在人們的印象中,霸王龍和三角龍就像《貓和老鼠》裡的湯姆和傑瑞一樣,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冤家。在白垩紀晚期,霸王龍是稱霸一方的冷血殺手,最喜歡的獵物就是三角龍。但三角龍家族并沒有因為霸王龍的獵食而逐漸衰落,反而逐漸壯大。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三角龍是怎麼生活的?它們有什麼利器抵禦霸王龍的襲擊?一起來看看三角龍的生存之道吧!
1887年,美國丹佛市的農場工人在勞作時,從地裡挖出一對長角,它們大約1米長,類似牛角。農場工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于是将它們交給了耶魯大學的馬什教授。馬什教授是當時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對古生物化石非常熟悉,但這次他也認不出這對長角是什麼。他認為這對長角應該是古代野牛的,于是将這種生物命名為“長角北美野牛”。
長期從事野外考察的研究員克羅斯,當時是馬什教授所在研究所的研究員。他見到了這對長角,覺得馬什教授的觀點不對,因為從長角發現的地層來看,這對長角的主人應該生活在6600萬年前的白垩紀,而北美野牛生活在300萬年前的上新世。可是,克羅斯當時隻是一個小小的研究員,他的觀點在古生物學界沒人理會。兩年之後,克羅斯在一次野外考察中,挖到了一個右半身近乎完整的動物化石,它的頭頂上也有類似牛角的長角。這時馬什教授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仔細研究那半具動物化石,認為它是一種角龍類恐龍。因為除了兩隻長角,這種恐龍的鼻子上方還有一個短角,于是,在1890年,馬什教授給它命名為“三角龍”。
三角龍生活在68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在恐龍的大家族裡,它是最晚出現在地球上的一種恐龍。三角龍身長7到9米,高約3米,體重6到10噸,屬于鳥臀目角龍類恐龍,是角龍家族中個頭兒最大的成員。
我們常見的三角龍形象是一張布滿鱗片的臉,眼睛上方長着一對長角,鼻子上方有一個短角,身上就像蜥蜴一樣,長着光滑的鱗片。可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三角龍可能長得和我們想象中的不大一樣。
科學家研究三角龍的化石,發現它的頭骨上有許多溝壑,這些溝壑上應該長着角質類的物質。一般,角質物主要附着于動物的角、冠等部位,但三角龍不僅角上有,整個面部都有。也就是說,三角龍的整個頭部都被一層厚厚的角質物覆蓋着,從遠處看,就像戴了一副面具。
2007年,美國黑山地質研究所一個名為“萊恩”的三角龍皮膚化石,讓大家首次知道三角龍的體表究竟是怎樣的。這個皮膚化石顯示,三角龍的腹部鱗片類似于鳄魚腹部的帶狀鱗片,背部和尾部皮膚由粗糙的六角形鱗片構成,而且上面還有拳頭大的突起,就像豪豬背上硬刺的根部結構。另外,早在2002年,人們就在角龍類中的鹦鹉嘴龍尾部,發現了疑似毛狀的結構。由此分析,就像豪豬一樣,三角龍的背部後側和尾部可能覆蓋着刺狀突起。
三角龍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它的長角和頸盾了。事實上,角與盾并不是三角龍獨有的,角龍類的大部分成員都有。
但是,三角龍的頸盾和其他角龍類恐龍的明顯不同。三角龍的頸盾很大,是實心的;而其他角龍類恐龍,如開角龍等的頸盾中間有孔洞。這些孔洞減輕了頸盾的重量,但也使防禦能力大打折扣。三角龍的實心頸盾雖然沉,但憑借着發達的頸部和肩部肌肉,三角龍能用頸盾抵禦霸王龍等掠食者的進攻。
三角龍的頸盾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化。幼崽兒的頸盾邊緣有鋸齒,而成年三角龍的頸盾邊緣則變得很光滑。科學家認為,雄三角龍的頸盾可能有豐富的色彩,繁殖季節可以用來吸引異性。而且在許多三角龍的頸盾化石上,常常會看到一到兩個小洞,科學家說,這可能是為了争奪交配權,同類之間相互用角頂撞造成的。
和頸盾一樣,三角龍的長角也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幼崽兒的長角微向下彎,随着年齡的增長,長角會變長變直,直到長到超過1米,就不再長了。除了求偶時用來與同類交戰,三角龍的長角更多時候是用來與來犯的掠食者搏鬥的。
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三角龍在進攻的時候并不是跑過去用角刺向掠食者。2007年,科學家進行了一個模拟實驗:當三角龍全速奔跑刺向掠食者時,頭的前半部因為受不了過大的沖擊力而粉碎。
那三角龍究竟是如何使用它的角的呢?科學家認為,三角龍可能像今天的非洲水牛對付獅子那樣,擺動頭部,用角挑起掠食者腹部等柔弱的部位,給掠食者緻命的打擊。
三角龍是植食性恐龍,嘴部前端就像鹦鹉嘴,這是角龍類恐龍擁有的特征性标志。鹦鹉嘴邊緣光滑而鋒利,可以毫不費勁地切下植物的枝葉或根莖。三角龍的牙齒很堅固,覆蓋着琺琅質,上端略尖,可以咬下棕榈和蘇鐵等堅硬植物的葉片。它們在進食時并不咀嚼,而是囫囵吞下,依靠強大的胃慢慢消化食物。
起初,科學家認為在白垩紀晚期,北美洲最繁盛的恐龍家族是鴨嘴龍類。但根據已發現的化石來看,三角龍占當時生物種群的40%,而鴨嘴龍類隻有20%。
三角龍家族如此龐大,它們是怎麼生活的呢?三角龍是喜歡獨居,還是過着群體生活?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科學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人們認為三角龍是獨居動物,因為發現的三角龍化石很多,都是單獨的個體。但是直到2016年,科學家在美國發現了4隻三角龍在一起的化石,這才猜測三角龍可能是群居動物。
在危機四伏的白垩紀晚期,三角龍們群居在一起,組成了強大的團隊,共同抵禦來犯者。尤其對于三角龍幼崽兒來說,有了強壯的長輩們的保護,它們可以安全地成長。就像文章開頭描述的場景,當面對霸王龍的襲擊時,成年三角龍組成銅牆鐵壁,保護着幼崽兒不被掠食者攻擊。
三角龍是生活在白垩紀晚期北美平原上的恐龍,它們見證了大滅絕前恐龍最輝煌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