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最讨厭的話?錢不能說錢,要說“米”;萬不能說萬,要說“W”;疫情原因不能說疫情原因,要說“口罩原因”;連直播間都不能說直播間,要說“啵啵間”……最近,一名短視頻平台用戶在微博上發出的吐槽,被轉發10萬餘次,一時掀起了一場針對“直播黑話”的熱烈讨論,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網絡直播最讨厭的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錢不能說錢,要說“米”;萬不能說萬,要說“W”;疫情原因不能說疫情原因,要說“口罩原因”;連直播間都不能說直播間,要說“啵啵間”……最近,一名短視頻平台用戶在微博上發出的吐槽,被轉發10萬餘次,一時掀起了一場針對“直播黑話”的熱烈讨論。
此前,不乏有新聞媒體和網絡大V把各種網絡新詞、字母縮寫和諧音梗當作例子,就如何在互聯網上“好好說話”,進而“保衛中文”的問題發起讨論。而“黑話”則引發了更多争議。
一則吐槽能激起如此強烈的共鳴,既是因為這些禁忌實在太過荒唐,也是因為互聯網上“不好好說話”的風氣,逐漸迫近了大衆所能容忍的臨界點。而從性質上看,平台潛規則導緻的“不能好好說話”,又比部分網友“不想好好說話”更加令人難以接受。
事實上,常在手機端刷視頻、看直播的資深觀衆,對“米”“W”“口罩原因”之類的“黑話”早已不陌生。相比于這些“黑話”在直播中司空見慣的程度,普通網友的激烈反應,甚至顯得有些“沒見過世面”。“黑話”盛行到令人習以為常的地步,說明長期浸泡在平台環境裡的用戶,已經自覺接受了潛規則的規訓。今天,這些“黑話”引發争議,是因為其他平台不熟悉、不适應這套潛規則的用戶“猛然驚醒”。可如果其他平台也有自己的潛規則,網友們又要到何處去勘破呢?
不熟悉平台生态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好好的中國話,為什麼到了直播間裡就不能好好說了?但是,對于那些以視頻為業,在“江湖”裡遊刃有餘的博主而言,一項項或明或暗的“語言禁忌”,卻自有一套成體系的“規矩”和“講究”。
之所以要用“米”和“W”代替“錢”和“萬”,是因為涉及金錢的表述容易被平台懷疑有引流帶貨的嫌疑,進而導緻直播限流;“疫情原因”要說“口罩原因”,則是因為平台有“不能借疫情博同情和賣慘”的規矩;至于直播間要說成“啵啵間”,則有點像是一種主播圈子裡的“玄學”,雖然沒有明确的對應規矩,但似乎真的可以降低限流風險。簡而言之,每種“不好好說話”的行為背後,都是一群人真真切切的“碰壁實踐”。
面對輿論批評,陷入争議的平台似乎有些“委屈”。按照他們的說法,平台從來沒有明令禁止主播使用上文所述的那些常用詞,隻不過是設置了一些規矩,引導主播規範表達。然而,平台的解釋忽略了主播選擇“黑話”的關鍵原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絡平台當然可以、也應該設立自己的規則。然而,任何規則都應以清晰透明、公平合理為原則,并充分考慮規則在字面含義之外可能引發的後果。
一方面,在既有的平台規範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相對模糊的表述。用戶無從判明具體的規則邊界,隻能一邊摸索、一邊猜測,這自然容易成為“黑話”和“玄學”滋生的溫床;另一方面,明面上的規範是一碼事,實際的流量分配又是另一碼事。如果一些正常表述名義上不違規,卻會讓用戶發表的内容無法正常獲取流量,實際上也是一種潛規則。在任何規則體系之中,潛規則的存在都不是正常現象,應當竭力避免。如今,部分網民的說話方式日益受到潛規則影響,顯得“不正常”起來,說明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網絡空間的規則體系,确保明規則合理有效,而不能讓潛規則起主導地位。平台也應正視既有的潛規則,不能僅以明規則回避争議。
平台以智能語音識别等方式,對特定表述暗中采取限流手段,其實質效果與明确禁止這些表述并沒有什麼區别。但是,潛規則的限流不僅會被質疑,也會沖擊明文規定。建設良好的平台秩序,不能寄望于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它既不會讓網友真的“心領神會”,還會給各種暗箱操作留下空間。
“錢”“萬”“疫情”“直播間”,這些平時常用的詞,難道真的就那麼“燙嘴”嗎?換個角度看,難道把這些詞替換成“米”“W”“口罩”“啵啵間”,人們就不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意思了嗎?底線的後退,往往發生在不知不覺之間。今天,如果默許我們的母語在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場合被扭曲成奇形怪狀的模樣,誰敢保證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下一代還能把标準的漢語傳承下去?
如何在網絡秩序與健全的表達之間取得平衡,重建一個“好好說話”的網絡環境,關乎所有網民的利益,也關乎中文本身的規範性與純潔性。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無疑不僅是特定平台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