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王寅琳)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宜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十年,是戰勝各種困難、風險挑戰的十年。十年來,宜城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沉着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風險挑戰,克難攻堅,砥砺奮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宜城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宜城主動适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态,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經濟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宜城地區生産總值連跨兩個百億台階,從2012年的185.1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09.14億元,再到2021年的409.49億元。2012-2021年,GDP總量實現翻番,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速達7.9%,高于湖北省、襄陽市年均增速。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由2012年的35959元增加到2021年的87274元,是2012年2.4倍,年均增長10.4%。
經濟結構更趨協調。着力産業提升,全面實施“産業興市”戰略,實體經濟進一步壯大。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升級,第一産業總量從2012年的39.8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68.40億元,年均增長4.1%。重點産業做大做強,第二産業總量從2012年的88.2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57.90億元,年均增長7.9%。商貿服務業加速發展,第三産業總量從2012年的57.1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18億元,年均增長9.9%。産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産業結構由2012年的21.4:54.4:24.2調整到2021年的16.7:38.6:44.7,産業布局實現“二、三、一”結構向“三、二、一”結構的根本轉變。第三産業比重提升2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引擎。
産業發展成色更足。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宜城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以赴調結構、轉動能、提質量,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2012-2021年,宜城市農業總産值年均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9.9%;固定資産投資額年均增長15.1%。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聚焦共享發展、共同富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穩增長與惠民生互促共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總量大幅增加,2021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到38386元和22273元,分别是2012年的2.5倍和2.3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别達到24587元和15663元,分别是2012年的2.5倍和3.1倍;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51.41㎡、60.45㎡,分别比2012年多5.44㎡和22.42㎡。
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2021年,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2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12萬人。全市養老機構16家,養老床位4240張。城市低保标準由2012年的350元/人.月提高到690元/人.月;農村低保标準由2012年的125元/人.月提高到490元/人.月。職工平均工資從2012年每月2065元提高至2021年每月4842元。
生态文明成效顯著。堅持生态優先的發展理念,城鄉及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漢江水質保持Ⅱ類,蠻河水質提至Ⅲ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标率100%。城市更新行動持續發力,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城市、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等榮譽稱号。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闆橋店成為“省級生态鄉鎮”,小河山河、流水楊林等7村獲評“省級生态村”,流水餘棚、黃灣、黃沖等3村獲評“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村)”。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