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南必做的事?清補涼,海南甜水中的扛把子,海南人的夏日标配,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去海南必做的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清補涼,海南甜水中的扛把子,海南人的夏日标配。
有夜宵的地方,就有清補涼。
穿上短褲背心人字拖,約上三五好友,圍坐在小桌前,點上幾種不同口味的清補涼,suì一口,暑氣盡消。
對于每一個初到海南的外地人而言,這幾乎是被“安利”最多的食物。
在海南人心中,這也是一種從小吃到大的美味。
插畫by @畫畫的EllaYun
清補涼,食如其名,清清涼涼,爽口誘人。
但初次來海南的人聽到這個名字,多少都會奇怪地問一句:
“啊?什麼清涼?清什麼涼?補啥玩意兒?”
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清補涼”的叫法并不陌生,有的地方做法是煲老火湯,而在海南則屬于甜品。
海南清補涼的配料極其豐富,少則十幾種,多則二十幾種,對食材的包容性可見一斑。
比如說:紅豆!大紅豆!芋頭!(不小心跟着唱了出來……)
重來一遍。
比如說,常見的有冬瓜薏、花生、紅豆、綠豆、通心粉、紅棗、西瓜、鹌鹑蛋、玉米、珍珠、湯圓、薏米、芋頭等。
通常,這些配料都會提前煮好晾涼,在攤台上一字排開,任君選擇。
喜歡哪個加哪個,不喜歡吃的可以通通不要,選擇困難症?不存在的。
常見的海南清補涼有3種口味:紅糖水清補涼、椰子水清補涼、椰奶清補涼。
單是在海口,清補涼店就數不勝數,有名氣打得響的網紅店,也有藏匿在巷尾的老店。
至于哪家更好吃,來跟着打個卡便知一二。
紅糖水清補涼,清補涼中的“鼻祖”。
海南人吃清補涼,最早吃到的口味就是紅糖水。
各種配料混雜在一起,澆上古法老紅糖熬制的紅糖水,加入幾顆冰塊輕輕一攪。
先嘬一口清甜的紅糖水,再盛一勺配料,嘴裡塞得滿滿當當。
倆字:滿足!
在海口博愛南路一條狹窄的小巷裡,鄭大姐的清補涼小店開了将近35年。
沒有路牌,沒有店名,門上貼張寫着“傳統清補涼”的紙,就算是招牌了。
從起初的幾毛錢一碗,到如今的9塊錢,鄭大姐家的紅糖水清補涼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店裡的甜品隻有3種:冰的清補涼、熱的清補涼和糖水面,主原料都是紅糖水。
采購來新鮮的紅糖,每天熬煮一小時左右,口感清爽,甜而不膩。
口感Q彈、圓圓糯糯的冬瓜薏是配料裡不可或缺的一味,但鄭大姐家的冬瓜薏很特别,呈片兒狀,這在清補涼中實屬少見。
相較于其他許多裝修精緻、寬敞明亮的清補涼店,鄭大姐的店面并不大,一次隻能坐三兩桌,熱鬧的時候,食客們幹脆就坐在門口吃。
兩排塑料凳依次擺開,一排高,一排低,高的那排用來放碗,低的那排坐人。
即便是熟客,如果許久不來,也要反複确認是在哪個路口、哪條小巷。
但鄭大姐并不會因店開得偏僻而擔憂。
“想吃的人自然會找到。”
除了傳統的紅糖水,“好吃”的海南人還借助椰子創新了一把。
走進海口泰龍城小吃街二樓,一家名叫“芋上品”的甜品店首先映入眼簾。
因自幼皮膚偏黑,被起了外号“芋姐”(海南話“黑姐”),老闆娘由此取“芋”字開了這家店。
端上一碗椰子水清補涼,幾顆剪碎的紅棗漂浮在表面,銀耳、芒果丁、蔓越莓、葡萄幹、綠豆、花生等,與椰子水的甘甜滋味相伴相融。
“孩子愛吃紅棗,但是怕一整顆紅棗容易噎住,所以剪碎了再放進去。”
“芋上品”的配料搭配幾乎都是“孩子愛吃的”。
“芋姐”說,孩子愛吃甜食,擔心孩子在外面吃壞肚子,幹脆自己做起了清補涼。
這一做,便“一發不可收拾”。
開店至今,積累了許多固定的外賣客源,即便遇上疫情,生意也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市面上,糖水、椰子水的清補涼好找,但是一碗純正的椰奶清補涼卻不多見。
為了能吃上一碗,不少人選擇驅車十幾公裡到海口靈山鎮上去尋覓一味清涼。
“這家店很火的,我們靈山人都知道!”
在“新汁源”椰奶清補涼店内,看到有新客來,有的老客總會忍不住要多“宣傳”兩句。
椰奶清補涼純不純,關鍵看椰奶醇不醇。
隻見老闆老林從冰箱裡取出若幹塊老椰肉放到攪拌機中,沒水浸泡沖洗,再倒入足量的清水,開始攪打。
每一次攪拌都要花上至少1分鐘的時間,同樣的動作再重複5次,待椰奶溫度達到30-40度即可。
如何測量溫度?靠手來感知。
“新汁源”一般選用産自越南的老椰子,受疫情影響,目前店内選用的都是海南本地的老椰。
每天都有專人送來椰子,每個椰子都得從老林的手上過一遍,拍一拍、掂一掂,合格的才能被留下,可謂是“百裡挑一”。
雖然椰奶的制作過程不複雜,但人工成本、挑選椰子的難度讓不少商家“望而卻步”。
既然如此麻煩,為何還要堅持這麼多年?
老林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因為我想吃啊!”
清補涼的配料衆多,怎麼挑選?老林有自己的一套“準則”。
芋圓和湯圓是專人手工制作的,為了保持口感,煮好的芋圓要一直泡在糖水裡。
老林說,機器做的芋圓固然省事省成本,但始終缺少韌勁,手工制作雖然繁複,但能保證Q彈口感。
也許就是這樣的匠心,才讓老林收獲了一批又一批的“死忠粉”。
“他們嘴很刁的,連我用的不是越南椰子都吃得出來。”
老林的話裡沒有絲毫嗔怪,食客的認可是他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海南人心裡,清補涼始終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某種程度上,它像極了海南人民,簡單、淳樸,又極其包容。
走在街頭巷尾,每家清補涼店主幾乎都愛說自己是“第一家”。
但其實不論誰是“第一家”,每個吃貨心裡都有自己最愛的一家。
無論是哪款清補涼,每一樣也都有它的獨特密碼,等待食客一一解鎖。
想吃?地址在這兒
紅糖水清補涼
博愛南路鋒盛達文具批發商行小巷裡
椰子水清補涼
泰龍城2樓小吃街
椰奶清補涼
文西路與瓊文大道交叉口西50米
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熱愛美食
歡迎掃碼關注
小表妹的“深夜愛報社”
↓↓↓
來源:深夜愛報社微信公衆号(ID:SYABSIR)
撰文:杉菜 西瓜拿鐵
攝影:西瓜拿鐵 杉菜
插畫:Ella-Yun
編輯:張琬茜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