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的魏晉時期,社會上流行一種“名士風潮”,隻不過有的人是真正的風骨盎然,有的人則是趨炎附勢。魏晉名士之中,首推“竹林七賢”,而竹林七賢當中,風骨第一當屬嵇康。
竹林七賢
嵇家本來姓“奚”,後來為了躲避仇家,改姓作“嵇”。輪到嵇康這一輩兒的時候,嵇家隻能算是一個中小戶,比不上世家大族或是豪門顯貴。但是三國那年代英雄輩出,世家門閥與庶族之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北方曹魏從曹操以來,推崇“唯才是舉”——甭管你出身如何,隻要有才能我就推舉你。雖然後來還是采用了九品中正制,但政策的影響尚未根深蒂固。偏巧嵇康的哥哥嵇喜,能力一流水平出衆,一舉被三公府征辟入朝為官,連帶着嵇康也受到了不少的恩惠。
論及本領,嵇喜可謂是人中龍鳳,被人評為“有當世才”。而且這個人能文能武,既能夠治理民生,還能打仗。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代魏,到了西晉泰始年間,東吳将領孫遵、李承帶兵進犯江夏。作為西晉的前哨,江夏地理位置甚重,時任江夏太守的嵇喜率軍出擊,一舉擊破吳軍。
再後來三分一統,西晉一統天下,東吳故将反叛,包圍了揚州,時任徐州州刺史的嵇喜,親自領兵挂帥一讨而平,彈壓叛亂振旅而回。
嵇康
與拼命當官的哥哥相比,嵇康的官當得簡直是優哉遊哉:被辟為中散大夫——一個專門負責當皇上有問題的時候,給皇上做做顧問的閑得不能再閑的官;家庭生活也是美滿自如,老婆是當時魏國的長樂亭主,算是跟曹操沾上了親(一說為曹操孫女,一說為曾孫女),而且每個月還能拿到特定的補貼。就這還不算,後來幹脆是辭掉了官職,整日裡遊山玩水,在竹林子裡和人鬼混,誠可謂是一派“高士名節”。
嵇喜在前台費心費力,把嵇氏家族從一個不入流的小家族,帶成了後起之秀中的模範生,絕對是光宗耀祖的典範;而嵇康則是寄情山水,每日悠遊閑逛,過得好不開心,在纨绔子弟與風流名士兩種身份之間左右橫跳。
有意思的是,嵇喜和嵇康兄弟二人的關系,似乎不能用“好”這個字來形容。平日裡跟嵇康“鬼混”的幾個狐朋狗友,也對嵇喜不太友好。“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母親去世了,嵇喜前去吊唁,阮籍認為嵇喜為人鄙俗,心中不爽,于是乎全程翻白眼,白得嵇喜隻好尴尬地回去。等到嵇康攜酒挾琴前去,阮籍欣喜非常,才開始用黑眼珠瞧人。
有個詞叫“青睐(眼)”,就是拿黑眼珠看人,而遭人“白眼”,就是青睐的反義詞。
到後來嵇康臨死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給生前的好友、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而沒有選擇自己的哥哥,各種辛秘,怕是隻有當事人自己才能說得清。
當然名士隐居,并不意味着嵇康什麼都不幹,除了在竹林之中逍遙之外,他還有兩個樂趣,一個是彈琴——天下間聞名的《廣陵散》古曲,幾乎隻有他一個人會;另一個愛好,就是掄着錘子打鐵。
書言:
“康性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涼,恒居其下傲戲,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說鍛者,康不受直。唯親舊以雞酒往與共飲噉,清言而已。”
壞就壞在這個錘子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