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問題已經是社會性難題,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前都對未來充滿向往,想象着自己成為職業精英的樣子,但是現實總是給你迎頭“一擊”,很多學生遲遲找不到落腳點。
就算是已經落實單位的畢業生,也會在複雜多變的大環境之下,随時要面臨失業的危機,所以就有大批畢業生盯住了“鐵飯碗”,希望能夠通過考試來獲得一份安穩的工作。
但是能夠一戰獲勝的學生是鳳毛麟角,除非學曆高、名校畢業或者是有過海外留學的經曆,否則隻能不斷陪跑,最終還是難以獲得編制。那麼為什麼事業單位如此難考呢?難道隻是因為競争太過激烈了嗎?實際上并非如此,很多真相隻有業内知情人才懂。
為何事業單位難考?競争激烈隻是一方面,老員工告訴你真實原因根據多年來的數據統計來看,考編的學生呈上漲趨勢,但是能夠進入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卻并不多,也就占了不到一成的比例,那麼為何淘汰率如此之高呢?
很多人覺得是競争者太多,“内卷”太嚴重,就連很多的研究生都敗下陣來,慢慢就變成了精英學子的“角逐場”,但其實這隻是表象,真正深層次的原因隻有老員工才懂。
考編看似是一場考試,實際上考察的項目很多,不是光有好成績就可以的,綜合能力要強,從學曆、畢業院校到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方方面面都會進行考察,稍有不慎就與成功失之交臂。
另外編制崗位素來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很多崗位對專業有着明确的規定,能力再強專業不對口也是不會上岸的,所以真正能做到崗位和能力匹配的并不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雖然大部分崗位都面向應屆生開放,但是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說,考試的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在面試的時候就暴露出了很多短闆,除非是那種“樣樣都強”的考生,否則都會被淘汰的。
還有一點就是報考的人數逐年增加,招錄比也持續走高,其中還會有很多有經驗的“二戰”“三戰”的考生,所以競争壓力日盛一日,很多學生最終隻能淪為“陪跑”。
既然事業單位如此吃香,選拔标準必定嚴苛,任何一關出現纰漏都難以上岸事業單位是僅次于公務員的“鐵飯碗”,雖然很多福利待遇比不上公務員,但是也具備穩定性和保障性的優勢,所以近些年來考編的人也越來越多,競争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由于崗位有限,競争者衆多,事業單位必然是優中選優,所以沒有“兩把刷子”是很難獲勝的,需要經過筆試、面試、資格審查、體檢等多個環節,任何一關有纰漏都不行。
學生在報考之前要先審查一下自己的資質,比如專業是否對口、自己和家人的政審結果是否符合規定等等,先将一些客觀因素排除,這樣才能更放心地去進行備考。
另外學生選擇專業對口且有發展前景的一些崗位,一定要适合自己,否則就算上岸了也很難堅持做下去,到時候再離職反而是耽誤自己的時間。
當方向确定好之後,就放平心态去進行備考,做好詳細的學習計劃,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學習,筆試和面試都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就從這些方面入手去準備總不會太差的。
有時選擇大于努力,報考事業編制要學會權衡利弊,否則隻能不斷“陪跑”
我們所說的事業編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崗位分支還是比較繁雜且廣泛的,不同崗位之間的考試内容、形式以及未來的職業走向都不一樣,所以報考之前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方向。
那些單位體面、福利待遇好的崗位肯定是報考的大熱門,競争壓力巨大,除非學生有能力、有人脈,否則很難脫穎而出,所以盡量避開太過熱門的崗位,當然太偏太冷門的也盡量不要選,以免考上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凡事都不會是完美的,學生要結合自己的情況權衡利弊,先整理出自己想要考的一些崗位,然後再從中選擇出上岸率較高且自己喜歡的崗位,這樣能夠規避很多風險。
【筆者寄語】事業編考試難度不亞于公務員,很多學生都是經曆過多次考試才上岸的,而且雖然事業編比較穩定,但也會存在收入不高、内部晉升難等問題,所以學生在報考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要隻盯着好處看,将眼光放長遠一些,綜合考量之後再做決定。
如果選擇走上考編考公的道路,學生就要踏踏實實去備考,不要以此為幌子逃避社會競争,打起十二分精神去應對學習和考試,這樣才能為上岸打好基礎。
今日話題:你覺得事業單位的工作有哪些好處?歡迎留言分享與讨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