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綠水青山的訴說

綠水青山的訴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01:08:19

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群 王冰雅

一場小雨過後,祁連山腳下空氣清新,草木青翠。

在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新壩鎮,群山環抱,山頂白雪皚皚,山腳林木蔥茏,綠油油的莊稼拔節生長,在藍天白雲映襯下,仿佛一幅醉人的畫卷。

攝影師王将把滿眼的風景記錄在鏡頭裡,感慨道:“我的家鄉越來越綠,越來越美了!”

巍峨磅礴的祁連山,位于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彙地帶,是我國重要的生态功能區、甘肅河西地區三大内陸河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通道。

綠水青山的訴說(巍巍祁連的綠色蝶變)1

流經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的中國第二大内陸河黑河與兩岸茂密的植被、縱橫交錯的田野在夕陽映照下綠意盎然,盡顯勃勃生機,構成了一幅綠色畫卷。王将攝/光明圖片

“作為一個巨大完整的生态系統,祁連山與河西綠洲共同構成了阻止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裡沙漠南侵的防線,構成了拱衛青藏高原乃至‘中華水塔’三江源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丁說。

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把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全省工作的總方針總綱領總遵循,堅決扛起築牢國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責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整治生态問題,将祁連山生态保護修複和治理抓實、抓細、抓出成效。2019年8月,在甘肅考察時,肯定祁連山生态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

“野生動物多了,生态環境好了”

“6月底,我去楊哥村巡護,在返回的路上,看到黑河沿岸有兩三群岩羊在悠然地喝水。這些年,野生動物多了,特别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多了,這說明祁連山的生态越來越好啦!”張掖市肅南縣康樂鎮生态管護員蘭斌告訴記者。

祁連山生态環境持續向好,是這裡所有人的共同感受。

“野生動物種群的數量确實增加了,瀕臨滅絕的一些物種,比如馬麝,又出現了。”張掖市生态環境局辦公室負責人曹偉說。

曹偉多年來從事生态環保工作,親眼見證了祁連山經過多年的治理修複,重現了往日的甯靜祥和。

中科院一份祁連山生态環境問題整改及生态環境變化評估顯示,祁連山整治成效顯著,生态環境質量穩中有升、持續向好。草地面積明顯增加,植被生長狀況總體改善。植被指數、植被覆蓋度、植被生産力均呈顯著提升趨勢。

而蘭州大學對祁連山保護區生态保護狀況(2017至2019年)的調查也顯示,祁連山保護區内22個保護站中,有15個保護站内發現有“雪山之王”雪豹分布,雪豹數量在350隻到500隻之間。多年難覓蹤迹的珍稀物種頻繁被發現,藏野驢、白唇鹿、馬麝、馬鹿、岩羊、狍、豺等大型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上升,斑尾榛雞、雉鹑、藍馬雞、血雉、淡腹雪雞、暗腹雪雞等珍禽種群數量也在快速恢複。

“自然保護區人為擾動大幅減少”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甘肅省委省政府和祁連山區各地市的持續努力。

近年來,甘肅省堅持把整治生态環境問題與提升生态文明建設水平相結合,創新生态保護監管手段機制,着力構建生态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祁連山生态環境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

——祁連山保護區144宗礦業權通過注銷式、扣除式、補償式3種方式,實現全部退出并完成補償工作,生态環境恢複狀況良好,曆史遺留無主礦點恢複治理工作全部完成。

——42座水電站完成分類處置,關停退出的水電站完成生态恢複治理,規範運營的水電站均實現在線監控和預警管理,保證河道生态基流。

——25個旅遊開發項目通過差别化整治,全部完成整改和生态環境修複。

“傳統共牧區放牧牲畜全部退出并實現禁牧管理,積極穩妥推進保護區内生态移民,有效緩解人類活動對保護區帶來的影響和擾動。”甘肅省生态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建武介紹。

今天,祁連山生态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已經在甘肅各級黨委政府和公衆中達成高度共識。

“環保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自然保護區人為擾動大幅減少後,生态修複治理區草木蔥茏,呈現出休養生息的良好景象。”楊建武說。

“人類愛護樹木,樹木守護人類”

黃河以西,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生态地位突出。武威市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北部風沙線長達132公裡,有重點風沙口20多個,沙化面積238.9萬畝。

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沙人、管護員郭玺早上5點就出發到林場忙活了,一整天忙着給剛栽種的樹苗澆水,直到下午6點才收工。“這批小樹苗剛栽種,還很脆弱,需要格外關注照顧。”望着眼前稚嫩的樹苗,郭玺的目光充滿愛惜。

八步沙林場位于騰格裡沙漠南緣,是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之一。當地人笑稱,“八步沙,八步沙,出門八步就是沙”。昔日這裡風沙肆虐,“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周圍十多個村莊、兩萬多畝良田、三萬多群衆的生産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六位老漢在承包沙漠的合同書上摁下手印,誓用白發換綠洲。

40多年過去,“六老漢”的後代們接過前輩的鐵鍬,帶領群衆,護衛着這裡的鐵路、國道、農田和移民區。

如今走進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檸條、香茅草依偎在環林路兩旁,一簇簇梭梭、紅柳、花棒在沙漠中點綴出一片綠意。

八步沙,已不複當年的荒涼景象。

2019年8月21日,來到八步沙林場考察調研,深情囑托:“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态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鬥。”

的鼓舞讓八步沙林場職工更加信念如磐——“一定要堅守,因為被需要,也因為被理解”。“我是第三代治沙人,我很高興地看到,這些年來參與防沙治沙的群體在不斷壯大。”郭玺說,縣上年年組織全民壓沙、全民植樹,人人都參與到防風固沙的隊伍中來。如今,在古浪縣,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種上了蘋果樹、杏樹、國槐。“有人的地方,就有樹木。人類愛護樹木,樹木也守護人類。”郭玺說。

在八步沙林場“六老漢”當代愚公精神的帶動鼓舞下,截至目前,古浪縣完成人工造林179.23萬畝、治理退化草原106.25萬畝,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5.53萬畝。

如今祁連山下,綠色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先後湧現出治沙英雄石述柱、王銀吉和時代楷模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等生态環境保護治理先進典型。張掖市獲得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張掖市臨澤縣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号。

“過去,我爺爺他們靠幾把鐵鍁開始治沙造林,現在我們有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更堅實的物質保障,更廣泛的社會參與,我相信,隻要持之以恒,這片沙漠終将變成林海。”郭玺望着遠方的綠意,滿懷信心地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05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