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19:06:09

原創 安斌 東西兒童教育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

大家好,我是安斌。

前幾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想必大家都吃過粽子了。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2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傳說,戰國時楚國的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在這一天紀念屈原。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3

小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由來,也都聽過屈原的鼎鼎大名。

但如果細問:

屈原是誰?他為什麼要投江自盡?

人們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天紀念他?

屈原的代表作是什麼?

也許知道得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屈原,一起緬懷這位詩人。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4

在講屈原之前,先了解一下他成長的時代:戰國後期。

戰國後期那叫一個亂,國與國之間不是我打你,就是你打我,各不相讓。

當時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是号稱“戰國七雄”的齊、楚、燕、韓、趙、魏、秦。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5

在這七個國家裡,秦國實力是最強大的,經常沒事就揍身邊的小國。

為了自保,其他六個國家經常聯合在一起對抗秦國,這就叫“合縱”

秦國也沒有閑着,派人挑撥離間六國之間的聯盟,并拉攏它們與自己聯合,這就叫“連橫”

南北為縱,東西為橫,所以南北聯合叫“合縱”,東西聯合叫“連橫”。

在屈原的時代,楚國就跟北邊的齊國合縱對抗秦國。

屈原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期。

由于他是楚國王室中的一員,從小就肩負着國家複興的使命。

屈原不姓屈,他的姓是楚國的國姓芈mǐ。

前兩年有一個電視劇叫《芈月傳》,就是這個“芈”字。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6

屈是屈原的氏,楚武王封兒子瑕于屈(今湖北秭歸),其後代以“屈”為氏,屈原就是這一枝的後代。

屈原從小受到良好教育,長大後博聞強識,才華過人,擔任楚懷王的左徒。

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論國家大事,制定政令。

對外就接待各國使節,處理對各諸侯國的外交事務。

楚懷王對他非常信任。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7

上官大夫和屈原職位相同,他也想得到懷王的寵信,所以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有一次,楚王交給屈原一個任務,要他制定一份國家法令,剛寫完草稿,還沒完全修訂完成,就被上官大夫給盯上了。

他心想,要是我能制定出這樣的法令,大王一定會對我刮目相看,就想着把屈原的法令據為己有,但屈原說什麼也不肯給他。

于是他就跑到楚王面前告黑狀:“屈原這個人太狂傲了,大王您讓他制定法令,他沒事就吹噓自己多牛,搞的好像沒有他誰也做不出來似的。”

楚懷王聽了,非常生氣,慢慢就對屈原疏遠了。

屈原被疏遠之後,接着被流放,心情變得非常煩悶。

他對楚王不能明辨是非,任用一些谄媚之徒感到無比悲憤。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8

他的憂愁苦悶傾瀉而出,凝結成了一篇千古絕唱——《離騷》。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9

屈原被疏遠之後,秦國想發兵攻打楚國。

可是齊國與楚國有合縱的盟約,秦惠王擔心齊國會幫楚國打自己。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0

于是秦惠王派張儀告訴楚懷王:

“若是楚國能和齊國斷交,那麼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裡的土地。”

楚懷王貪圖土地,就和齊國斷絕了關系,張儀卻說:“我和楚王約定的是六裡,沒聽說過有什麼六百裡。”

楚懷王知道自己被騙了,勃然大怒,起兵攻打秦國,卻被打得大敗。

齊國痛恨楚懷王背棄盟約,也不肯派兵救楚國。

秦楚大戰之後,楚國元氣大傷,跟盟國的關系也鬧僵了,不得已跟秦國聯姻。

作為親家的秦昭王,邀請楚懷王去秦國聯絡一下感情。

剛放逐回來的屈原死活不讓楚王去,理由也很充分,秦國就是一個虎狼之國,他們的話标點符号也不能信。

可是楚王的小兒子子蘭卻覺得,人家秦國也是一片好意,沒啥不能去的。

楚王猶豫再三,沒能聽進屈原的話,大腳一邁向秦國出發了,結果剛進秦楚邊界武關就被秦兵扣下來了,秦國有了楚王這個人質,立刻要楚國割讓土地。

楚懷王雖然糊塗,還是挺有血性的,他甯死不屈,後來客死在了秦國。

楚懷王死後,楚懷王的大兒子楚頃襄王繼位,任命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1

等到楚王的屍體運回楚國時,屈原放聲痛哭,邊哭邊罵他的小兒子令尹子蘭。

子蘭心裡當然不痛快,就找人向楚頃襄王告狀,于是屈原再一次被流放了。

被流放的屈原身心疲憊,不時傳來秦國攻打楚國的消息。

不久,秦将白起攻下了楚國郢(yǐng)都,楚頃襄王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

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提前在屈原身上上演,他一想到楚國的百姓便“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在極度苦悶絕望的心情下,農曆五月五日那天,屈原抱着一塊石頭自沉汨羅江。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2

傳說屈原投江以前,走在汨羅江邊,臉色憔悴,形體幹瘦。

一個漁翁看到他,就問:“您不是三闾大夫嗎?為什麼會在這裡呢?”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3

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所以我被放逐了。”

漁翁說:“舉世皆濁,你為什麼不在其中随波逐流?衆人皆醉,你為什麼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

屈原回答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要戴幹淨的帽子,剛洗過澡的人要穿幹淨的衣服。誰願意以清白之身,而蒙受外界污垢的玷污呢?我甯願跳入江水,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蒙受世俗的污染!”

屈原是含冤而死的。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4

在古代,人們相信人死了之後是有靈魂的,如果含冤而死的人的靈魂不得安甯,就會影響大家的正常生活。

于是人們就用獻祭來安撫屈原的冤魂。

後來慢慢演變成,将屈原看作守護神,通過給他獻上一些供品,來保佑大家生活安甯。

這就是後人為什麼在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原因。

至于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據說《續齊諧記》記載:

東漢時有一個叫區回的人,有一次他見到一個士大夫,自稱是三闾大夫屈原,那人對對區回說:每年人們水中所祭之物都被蛟龍所食,今後如果有祭品,應當用楝樹葉包裹,用彩絲纏繞,因為楝葉、彩絲都是蛟龍害怕的東西。從此,五月五日做粽子用楝葉并纏五花絲便成為風俗。

也有人說,端午節是春秋之前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賽龍舟的活動在屈原以前就已經存在。

不管端午節的真正起源是什麼,東漢之後,百姓在端午節追念屈原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風俗,一直延續到今日,每年端午,我們就會自然的想起屈原。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5

屈原的《離騷》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被魯迅稱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他的作品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體裁——“楚辭”。

漢代的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和後來的宋玉、王褒等人用這種體裁所寫的作品整理為《楚辭》一書。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屈原推崇備至,他宣稱: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意思是屈原的詞賦至今仍與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王宮早就化成一堆黃土,無影無蹤了。

除了《離騷》,我想特别聊聊屈原的《天問》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6

這首詩可以說是古代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涉及到宇宙生成、自然變化、神話故事、曆史傳說、社會現實各種問題,充滿了對人生、對世界的各種疑問,問天問地問鬼神,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更是被當代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認為“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篇大範圍追問的文章。”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7

丘成桐之所以對屈原的《天問》評價這麼高,是因為他覺得中國學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不喜歡問問題。

而丘成桐自己33歲的時候,就提了120個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界往後幾十年微分幾何的走向。

可以這麼說,丘成桐成為第一位獲得國際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華人,也是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善于提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同學們要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好奇心,學習不僅是回答别人的問題 ,更主要的是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要自己給自己提問,有了追問,才有了學問。

小知識

《詩經》與《楚辭》

與《詩經》相比,《楚辭》的文辭更華美多彩,句式更富于變化,更多奇思異想和神話色彩。

如果說溫柔敦厚、質樸自然的《詩經》代表的是北方的周文化,那麼想象瑰奇、情感豐富的《楚辭》代表的就是南方的楚文化。

EASTWEST

屈原之所以能引起後人的懷念,除了他開創了楚辭這種全新的文學體裁,還因為他的道德和人格有着強大的感召力。

今天我們過端午,除了緬懷屈原,更需要學習他“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堅守,堅守自己的理想,踐行自己的價值。

還有保持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這是屈原留給同學們另一個寶貴的品質。

文章圖片:采集于網絡,版權歸圖片作者所有,侵删。

端午節屈原和粽子(端午節吃完粽子)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