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地級行政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最南端,地處北緯約21°10’,東經99°55’至101°50’之間,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東西面與江城縣、普洱市相連;西北面與瀾滄縣為鄰,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邊界線長達966.3公裡,約等于雲南省邊境線總長的1/4,面積19582.45平方公裡。
西雙版納位于雲南的最南端,介于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之間,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和泰國、越南近鄰,土地面積19582.45平方公裡,國境線長達966公裡。[2]
西雙版納橫跨唐古拉-昌都-蘭坪-思茅和貢山-騰沖兩個褶皺系,以瀾滄江斷裂為分界線。前者為半坡複背斜和德化複向斜,後者占有臨滄-勐海褶皺系東南端。
半坡複背斜以中生界類複理石建造、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建造并伴以磨拉石建造為主,紅色建造零星出露,新生界磨拉石建造不整合其上。德化複向斜,中生界紅色建造大面積分布,局部為磨拉石建造、碳酸鹽建造與含煤碎屑建造。臨滄-勐海褶皺東南端,出露元古界瀾滄群與大勐隴變質岩,華力西-印支期勐海花崗岩基占據很大空間。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圖
西雙版納地處橫斷山脈的南延部分,怒江、瀾滄江、金沙江褶 皺系的末端,山地丘陵約占95%,山間盆地(壩子)和河流谷底約占5%。全州周圍高,中間低,西北高,東南低。以瀾滄江為界,分中、西、東3個地貌區域。東部無量山脈,縱貫景洪市東北部和勐臘縣,海拔1000-1500米。西部為怒江山脈餘脈,分布在勐海縣全境。除有少數珠狀相串的盆地和低山外,多為切割山巒,山地海拔在1500-2000米之間。中部被瀾滄江下遊及其支流侵蝕切割成衆多的開闊低峽和群山環抱的寬谷盆地,集中在景洪市西部、南部和勐臘縣南部,地勢相對平緩,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西雙版納屬整個地勢多為高度被切割的山原地貌。州内最高點在勐海東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為2429.5米,最低點在勐臘縣良各腳西南的瀾滄江河谷,海拔470米。[3]
西雙版納境内河流屬于瀾滄江水系。有大小河流2761條,河網總長達12177公裡,河網密度0.633平方公裡。全區水資源豐富,總量達145億立方米。
西雙版納境内瀾滄江
瀾滄江發源于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脈崗果日峰的紮曲,留置昌都後始稱瀾滄江,全長2354公裡,流域面積16.5萬平方公裡,其中在中國境内全長2198公裡,是中國最長的南北向河流。瀾滄江在景洪市河段幹流總長174公裡,流域面積7093平方公裡,年徑流量57.89億立方米。河水大流量出現在9月份,曆年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59立方米/秒,出現在4月份;年平均流量1845立方米/秒。瀾滄江于内勐臘縣南臘河彙口流出國境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東南亞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後彙入南海。[3]西雙版納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北有哀牢山、無量山為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南面東西兩側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氣流的影響,造成了高溫多雨、幹濕季分明而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因而西雙版納氣候終年溫暖濕潤,無四季之分,隻有幹濕季之别,幹季從當年11月到次年4月,濕季從5月至10月。
西雙版納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濕季期間,雲雨多,風速小,日照少,氣溫高,濕度大。幹季期間,雲雨少,光照強,霧露濃重。西雙版納年平均氣溫18.9℃-22.6℃之間。[1]
1.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概況 [引用日期2018-11-26]
2. 西雙版納州概況 [引用日期2018-11-26]
3. 西雙版納旅遊軌道交通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引用日期2018-11-26]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張宸墨、周在郭裡、用戶6086316007979、萬鼎星辰琴、小佳智i509參與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