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4:48:54

黃河岸邊,六盤山下,九大産業已奏響美妙音符。

2020年,肉牛産業被列入自治區九大重點産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甯夏以環境載畜力,布局中南部地區優質肉牛産區、引黃灌區優質肉牛産區,打造高端肉牛生産基地,肉牛産業被賦予高質量發展新使命。面對品牌影響力、産業優化、品種叠代、市場營銷、企業帶動等挑戰,“關山初度路猶長”正成為發展我區肉牛産業的時代呼喚。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1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2

2000年起,我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構建起樹木蔥郁、山峰疊翠、綠草如茵的生态屏障,繪就百姓富、産業強、生态美畫卷。

“生态改善為養殖肉牛創造了美麗空間。”1月26日,固原市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張國坪感慨。

随着生态、政策雙輪驅動,我區審時度勢,以環境定産業,突出優質基礎母牛擴繁補欄,建設多元化飼草基地,實施百村肉牛養殖示範工程,推進肉牛産業擴量提質增效。在産業發展道路上,原州區通過國家肉牛良補項目政策推動肉牛良種覆蓋率,支持品種改良和選育;同心縣把西門塔爾、安格斯牛作為主打品種,配套良種良法;泾源縣發展純種安格斯高端肉牛,促使産業從數量向質量轉變。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3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4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牛肉需求量不斷增加。”張國坪分析,牛屬單胎動物,從懷孕到餐桌,一頭牛的生長周期需3年以上,這會讓牛肉越來越緊俏,加之“北牛南銷”,我區肉牛産業大有可為。

“現在肉牛養殖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标準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等短闆,以農戶飼養為主,受圈棚面積限制,普遍采用栓系飼養方式。”張國坪介紹,農戶通過控制牛活動量,減少能量消耗,節約成本,卻會影響牛肉品質。

“經常運動的牛,其肉質細嫩、脂肪少、口感佳。”原州區中河鄉中河村黨支部書記蘭文明坦言,圈棚寬敞、運動頻率高的肉牛以質量取勝,每公斤牛肉以高于市場價2元的價格,全部采用訂單形式銷往廣州、深圳、福建等地。“相比拴養牛,放養肉牛每頭多賺1200元,利潤提高25%。”

“要想保持肉牛産業健康發展,必須着眼長遠發展,踏準升級節奏,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西吉縣四豐綠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購牛後,第一時間将體重、體長等數據輸入電腦,進行分圈精準飼養。“牛吃了多少飼料,成本是多少,打開電腦,一目了然。”公司總經理馬存錄說,“每天按照能量飼料60%、蛋白飼料30%、粗飼料10%的比例配料,進行标準化育肥,确保每頭牛每天增長1.5公斤。”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5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6

走進青銅峽市恒源林牧有限公司萬頭肉牛生态養殖園區,隻見牛兒惬意地踱着步,吃着草。2016年以來,該公司與青銅峽市簽訂肉牛托管扶貧協議,托管生态移民肉牛,每頭牛每年托管費1200元。2019年與青銅峽市政府簽訂恒源牧場扶貧土地流轉協議,流轉土地6171畝,帶動移民參與肉牛養殖和生态種植。

2019年,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潤集團和海原縣三方30餘名農業科技專家組成的科研和技術協作團隊,提供肉牛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示範、産業技術服務等六大功能服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研究員、甯夏西海固高端牛産業研究院特聘專家王永軍介紹,肉牛研究院與智通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提供新品種凍精、配種、母牛産中營養搭配、産後護理方案等全套技術,形成母牛“一年一胎”高效繁殖技術體系,母牛産犢間隔由原來的15個月縮短至12.5個月,其中約50%母牛産犢間隔小于12個月。

“家庭養殖普遍标準低、規模小。”西吉縣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忠傑介紹,目前肉牛産業以農戶養殖為主,并以10至20頭牛的規模養殖戶為主體。西吉作為我區肉牛養殖大縣,全縣養殖500頭以上大型養殖場隻有1家,飼養100頭牛以上27家,50頭以上147家。

“村裡發展肉牛産業有基礎,但發展壯大難,根子在有限的養殖場地上。”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開元村黨支部書記馬輝反映,全村280戶養牛,大部分養殖10頭以下,院落小,很難實現規模化養殖。“院子都讓牛給占了,連放草的地方都沒了。”村民海天雲有些無奈。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7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8

當開元村的鄉親們為養殖場地犯愁時,同心縣預旺鎮土峰村的養殖棚内卻顯得空空蕩蕩。土峰村村郊的肉牛養殖園區中,建有12座高标準圈棚,隻養了600多頭牛,不足設計養殖能力的三分之一。脫貧攻堅期間,土峰村建成了高标準肉牛養殖園區,供村民自家肉牛“入駐”。然而,土峰村村民卻選擇在家養牛。究其原因,村民覺得相比集中飼養,養在家中更方便。該村唯一入駐養殖園區的是該村黨支部書記虎正雲的養殖合作社。

同心縣畜牧中心幹部金錄國介紹,絕大多數養牛戶沒有從中享受到養殖園區集中規模化養殖帶來的好處,當初的普惠性政策初衷沒有實現。

在農村,規模化養殖也遭遇成長煩惱。

隆德縣楊河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年飼養肉牛5400多頭,去年出欄3860多頭,肉牛外銷上海、廣東、東北等地,基礎母牛銷往本地和東北,是當地有名的養殖企業。

近年來,因草料供不應求,養殖場隻能外購飼料。“外購飼料無形中增加了飼養成本,按照每頭牛每月900元飼料成本計算,育肥成功需要9000多元。”公司總經理擺世虎介紹,在飼料價格紛紛上漲的情況下,養牛出現了虧損。

“近段時間,豆粕每噸漲價1000元,蛋白飼料每噸從3300元漲價至4300元,能量飼料每噸2400元漲價至3000元,輔料每噸漲價400多元。”擺世虎說,“受飼料市場波動影響,養殖場已虧損500多萬元,每頭牛虧本3000元。”

此外,肉牛養殖周期長,需要周轉資金,在手中“活錢”不夠的情況下,唯有銀行貸款一條途徑。“每年需周轉資金7000多萬元,缺口達2000萬元。”擺世虎表示。

張國坪認為,按照優質青貯飼料澱粉含量和幹物質含量“雙30%”的标準,固原種植的90萬畝青貯玉米,幹物質含量達不到30%标準,無法滿足高品質肉牛喂養需求。

可喜的是,今年甯夏地方金融監管局、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甯夏回族自治區動物活體抵押貸款服務指引》,盤活農業資産、拓寬企業融資擔保渠道,滿足産業融資需求。

每逢集日,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活畜交易市場,千牛競秀,商賈雲集,交易火爆。

貴州客商熊明軍長年“駐紮”在單家集,從事肉牛販賣生意,每年向貴州輸送肉牛5000多頭。“甯夏的肉牛品質好,尤其是貴州當地水牛肉越來越少,黃牛肉食用量從原來的50%增加到80%。”熊明軍介紹,“老家人喜歡食用熱鮮肉,活牛在當地深受青睐。”

在固原,從事肉牛交易及販運人數超過5000人,形成了以泾源縣甯夏六盤山活畜交易市場、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活畜交易市場和彭陽縣古城肉牛交易市場為中心,以全市62個鄉鎮活畜交易市場為輔的肉牛交易網。

西吉縣興隆鎮單民村馬連傑從事肉牛交易7年,以訂單的方式,年均向廣東販賣活牛1萬頭以上。“活牛運送到廣東,經屠宰分割,兩個小時内就上了餐桌。”馬連傑說。

“賣活牛有多重因素造成,一是外地人喜歡食用熱鮮肉,二是本地缺乏大型加工廠,冷鮮肉運輸加工成本高。”張國坪介紹,現有的屠宰加工廠以代加工為主,産品加工轉化率較低。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9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10

“調優種養結構、調大經營規模、調強加工能力、調長産業鍊。”今年,我區固原、中衛、吳忠等地皆布局建設高端肉牛生産加工基地,推進形成布局區域化、生産标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産業化。

固原市招商引進甯夏融僑豐霖發展有限公司,年計劃屠宰肉牛量10萬頭。“以每頭活牛650公斤為标準,按照市場價可賣到2.4萬元。”公司總經理謝志強介紹,經過屠宰深加工,精細分割後,一頭牛可賣到3萬元左右,利潤增加20%。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将進一步擴大固原乃至甯夏牛肉銷售渠道,促進牛肉從“賣産品”向“賣品牌”轉變。

“突出抓好安格斯、西門塔爾等品種選育,投産融僑肉牛加工項目,推進飼草料科學化種植、養殖場标準化建設,提高分級加工、分割包裝、冷鮮儲運比重,擴大六盤山牛肉品牌影響力,讓農民發牛财、更牛氣。”固原市主要領導說。

近年來,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資肉牛産業的熱情持續高漲。

“甯南山區尤其是海原縣不缺牛,缺的是優質高端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研究員、甯夏西海固高端牛産業研究院特聘專家王永軍一針見血指出,市場競争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倒逼肉牛産業必須向優質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在質量上做文章,提高附加值,增加養殖收入。

什麼是高端肉牛?王永軍說,甯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産業發展研究院成立兩年來,從品種改良入手,在肉牛繁育與雜交利用、母牛高效繁殖、犢牛飼養管理技術集成等技術層面,取得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院帶動,海原縣智通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肉牛1020頭,27歲的負責人劉晗炜感慨技術革新和品質提升對肉牛産業帶來的變化,“品種改良後,同齡牛喂同樣的飼料,生長期十幾個月能多長360斤肉以上,而且新品種順産率升高、難産率降低了。”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11

王永軍說,研究院通過科技攻關,形成母牛“一年一胎”高效繁殖技術體系。該院同步開啟肉牛品種改良、基礎母牛擴繁、飼草料加工配送、疾病防治與疫病預防、牛肉生産加工與銷售、科技服務與人才培養等六大體系建設,全力支撐肉牛産業轉型升級,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開發好産品,才能賣好價。”研究院将研發功能性牛肉産品,如中草藥牛肉、富硒牛肉等精深加工産品,形成“吃幹榨盡”式肉牛全産業鍊條。培育飼料加工、良種繁育、育肥生産、品牌建設等龍頭企業,帶動肉牛向全産業鍊挺進。

【記者手記】

打赢脫貧攻堅戰,産業脫貧是關鍵。

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區肉牛飼養量達192萬頭,同比增長13.6%;全年肉牛平均價格33.12元/公斤,同比上漲18%。牛肉平均價格71.32元/公斤,同比上漲13%。

面對千載難逢的肉牛産業發展機遇,甯夏人也使上了“牛勁”,千方百計把産業做大做強做精。

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丁建華守在午夜時分為村集體新生牛犢做人工呼吸,生病入院銀川後還放心不下村裡的牛,瞞着醫生偷偷駕車跑回村,為集體的牛配藥、打針。

在我區,像丁建華這樣為肉牛産業而努力奮鬥的幹部群衆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些普通人鑄就了肉牛産業的“高光”時刻。

甯夏肉牛養殖園區(一線調查甯夏肉牛産業)12

成績面前,我區在發展肉牛産業中也遭遇到發展“瓶頸”。

少數肉牛養殖村莊面臨村内無地多養、村外有地難批的尴尬,隻能“小打小鬧”“提籃小賣”。

與之相反,也有少數養殖園區地界“闊綽”,養殖規模卻十分有限,入駐園區後需要村民兩頭兼顧,十分不便,造成資源浪費。

上述現象在我區肉牛産業中隻是個例。可喜的是,廣大幹部群衆通過在發展中不斷解決問題,催生肉牛産業實現螺旋式上升。

最近,我區在動物活體抵押盤活畜牧業融資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讓更多養牛人看到了金融助力産業發展的曙光。

“牛勁兒”是甯夏養牛人身上的寶貴品質。在即将步入的牛年中,相信他們一定會養出肉牛的新高度。

【短評】

我區聚焦肉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以打造“高端肉牛生産基地”為目标,推動産業擴規增量、精深加工、生态種養、集群發展。着眼于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各地積極對接華潤、福建融僑、山東水發、河南雙彙、伊賽、廣東溫氏等知名企業,推進了肉牛全産業鍊協調發展。

不能忽視的是,在當前肉牛産業發展中,還存在分散養殖水平低下、飼養技術單一增效緩慢、品種改良和保種選育滞後、飼草料不能滿足規模化發展、融資渠道狹窄、品牌附加值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制約着肉牛産業的發展壯大。

政貴有恒。發展肉牛産業,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在實幹中解決問題,在發展中化解問題。按照相關規劃,到2025年,我區肉牛飼養量達到300萬頭,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55%,肉牛加工轉化率達到43%以上,全産業鍊實現綜合産值600億元。有了這個藍圖,就要立足當下,久久為功,加強資源要素聚集,充分調動行政、技術、生産、市場、金融等主體的積極性,推進擴群增量、規模化發展、加工能力提升,重視綠色品牌和全産業鍊追溯體系建設,确保肉牛産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态勢。

[ 責編:張悅鑫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