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能躺平的原因

不能躺平的原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11:22:05

不能躺平的原因(有時躺平有時則不)1

名士穿着“裲裆” 《北齊校書圖》局部 北齊·楊子華

不能躺平的原因(有時躺平有時則不)2

躺平用的榻 《槐蔭消夏圖》宋·佚名

《高逸圖》局部 唐·孫位

最近網絡上流行起了一個叫“躺平”的新詞,大概意思是指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職場上打拼數年後,深感心累,不再有剛入職時那樣的工作熱情。于是他們選擇了随遇而安,降低生活欲望,按自己的想法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過,這個說法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有人認為年輕人應該努力奮鬥,也有人認為活出自我才是真理。其實,“躺平”這個概念自古以來就有,才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呢!想“躺平”,還是得先去找古人“抄作業”。

魏晉南北朝

竹林七賢引領躺平潮流

說起躺平的鼻祖,那非竹林七賢莫屬。在魏晉時期,他們可是著名的偶像天團。這個偶像天團總共有七個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其中站在C位(中心位置)的是嵇康,所以這個偶像天團還可以叫“嵇康和他的朋友們”。

魏晉時期是典型的亂世,朝堂之上隻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一陣腥風血雨,所以很多從前想走仕途實現人生抱負的年輕人就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從而選擇了躺平。比如竹林七賢的C位嵇康,他剛入職的時候,那可真是春風得意。那時的嵇康才華樣貌都十分出衆,還迎娶了魏武帝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當時世稱“嵇中散”。後來,司馬氏掌權了,嵇康堅決不做司馬氏的臣子,于是選擇了躺平,堅決不出仕。

一個人幹躺着豈不是有點無聊?嵇康躺平了幾天後,找到了竹林七賢裡的老大哥山濤,他先是聊了下自己躺平的人生态度,随後就開始哭訴躺平後的孤苦。山濤當時大腿一拍:“老弟啊,一個人躺平是躺,一群人躺平也是躺!”山濤讓嵇康先和阮籍一起躺,過了些日子,山濤又把向秀介紹給了他們。漸漸地,躺平的隊伍日益壯大,乃至一起躺的人增加到了七人。

這七個選擇一起躺平的人,好歹都是有身價的,個個都擁有頂級流量,并且他們的流量熱度一直都沒降低。到了唐代,有個名叫孫位的大畫家還專門給他們畫了一個海報,名為《高逸圖》,又被稱作《竹林七賢圖》。

就算是躺平,也得有個活動地點啊。這竹林七賢假如一起躺在其中一人的家裡似乎有點不合适,容易引起風言風語,傳出去不雅。據《晉書·嵇康傳》以及《世說新語·任誕》竹林七賢條記載,竹林七賢最後選擇了去嵇康在山陽寓所附近的竹林裡躺平。既然已經成團躺平了,也該有“躺平服”,于是竹林七賢就穿上了寬袖大袍,每天在竹林裡開沙龍,鑽研老莊玄學,飲酒作樂,放蕩不羁。擁有頂級流量的偶像天團自然是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因為他們的躺平生活太逍遙自在,太有範,後人便給他們這種行為起了個名字,叫“魏晉風度”。

偶像的力量就是那麼大,竹林七賢的躺平生活很快就引起了當時文人雅士們的效仿,于是各種奇葩的躺平方式都上線了。這些文人們也是每天開沙龍,并且還圍繞某個話題進行清談辯論,飲酒作樂,開心得不行。無奈“飯圈文化”過于混亂,有些文人躺平方式就有點消極了,比如在家裸奔、煉丹服藥,故意長期不洗澡,在身上養蛆……有意思的是,文人們的躺平服還各有不同,比如在《北齊校書圖》中,有的名士們居然隻穿着名為裲裆的吊帶背心,還披上了縠,那是一件性感的輕紗透視裝。果然,男人妖娆起來更可怕。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們大多數選擇了躺平,聽起來是真的逍遙自在,那麼請看一下他們對外宣稱躺平後的成果吧。老大哥山濤在書法上頗有造詣,《淳化閣帖》收錄有其書法作品《侍中帖》八行法帖,單是文集就寫了十卷,其中有五卷被錄入了《全晉文》;嵇康的作品有《琴賦》《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養生論》《與山巨源絕交書》《贈秀才入軍詩》;阮鹹精通音律,制作了一個樂器,而這個樂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劉伶喜歡喝酒,寫了傳世作品《酒德頌》;向秀寫了《思舊賦》;阮籍擁有傳世作品《大人先生傳》,單是《詠懷詩》就寫了82首,還有著作《達莊論》《為鄭沖勸晉王箋》等。

是不是像極了告訴你從不學習,最後卻考了高分的學霸?竹林七賢看上去是避世躺平,實際上根本沒有放棄對自己人生的追求,在亂世的掙紮中,依然堅強地度過了他們的一生。

唐代

王維,躺平是為了“雄起”

關于“躺平”這個話題,孔老夫子曾經非常認真地進行過讨論,并把這讨論的結果記在了《論語注疏·述而》中:“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孔老夫子認為:生活嘛,無非就是吃飯、喝水、睡覺,當然也不用吃得太奢侈,粗茶淡飯即可。至于睡覺,哪裡都能睡,枕着手臂睡就行。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富貴,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浮雲。

這段話很好地安慰了那些仕途不順的文人們。畢竟天下的文人們大多數都是經曆了寒窗苦讀,但并不是每一個文人都能獲得賞識與重視,所以在懷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日子裡,文人們隻有躺平才能疏解内心的苦悶。不過,躺平其實也是在等待“雄起”,它們并不矛盾,唐代的大詩人王維就是典型。

王維其實與嵇康很像,都屬于少年得志。他出身于河東王氏,有大家族背景,在他還沒有踏入仕途之時,王維就已經成為了文藝界的偶像。他不僅能寫一首好詩,還工于書畫,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有音樂天賦,所以王維十五歲那年,就已經成為了超級偶像。然而很不幸,這位超級偶像的初次科舉就落第了,落榜的原因并不是他的才學不夠,而是朝廷在對王氏一族進行打壓。大概王維還沒有怎麼難過,就滿血複活了,因為到了第二年,他就中了進士。

此時的王維與所有剛剛拿到offer(錄用通知)的大學畢業生一樣,簡直是滿腔熱情,準備大幹一場,那種自信,仿佛整個宇宙與蒼穹都是他的。期待有多大,被現實打臉就有多疼。王維就任後,他的官職是太樂丞,專門負責音樂、舞蹈等教習,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原本王維對這個官職就已經很失望了,萬萬沒想到現實打臉的速度來得是那麼快。沒過幾個月,王維的下屬就鬧了個幺蛾子:私底下偷偷舞黃獅子。黃獅子舞是皇帝的專供娛樂,伶人私自舞黃獅子就是大不敬,作為伶人的領導,王維也有責任,于是就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随後,王維深愛的妻子難産離世,他們的孩子也沒有保住。

一系列的打擊,徹底把王維這個原本滿腔熱情的年輕人打懵了。四年後,王維就辭職前往長安,開始了他的躺平生活。王維畢竟是個文藝青年,在躺平的日子裡,他遵循了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彈琴、賦詩、作畫,并且在這段時間裡,王維還認識了另一個郁郁不得志的詩人孟浩然。

還是那句老話:一個人躺也是躺,一群人躺也是躺。大才子之間都是惺惺相惜的,王維見孟浩然這位老哥混得如此潦倒,就給孟浩然寫了首詩,勸孟浩然與他一起躺平:“杜門不複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就這樣,孟浩然成為了王維的“最佳躺友”。

隻不過,王維這個人對生活與工作永遠充滿了期待,他的躺平隻是在等待“雄起”,他認為自己終有一天,可以再次回到大唐的政治中心。在躺平了九年後,賢相張九齡上台,于是35歲的王維開始給張九齡寫信自薦。在王維的不斷努力下,張九齡終于将他召回朝廷,授予重要官職。

王維運氣不太好,張九齡上台沒多久,就被奸人李林甫趕下了台,他再次跌入了事業的低谷。那能怎麼辦?繼續躺平呗!不過,這大半生的經曆也讓王維悟出了一些有關于躺平的真理,既然又躺平了,那就選擇優雅地躺平,于是王維又經營起了他的“辋川别業”。再往後,王維的人生依舊是跌宕起伏,還很不幸地成為了安祿山的戰俘。安史之亂平定後,王維用自己的大智慧為自己和弟弟解了困境,之後繼續躺平,但他還是遵循着自己的“躺平原則”:沒機會就躺下,有機會就爬起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很好地诠釋了王維躺平時的心理活動。王維的躺平,是積極的,他一直抱有對未來的期待。他“雄起”時拼盡全力,躺平時也沒有放棄過人生。

明代

袁宏道,叛逆的“躺平者”

作為一個躺平者,袁宏道是最有個性的一位,就連他的文學主張都是“獨抒性靈”。這種人的躺平生活,自然也是非常獨特。他不像竹林七賢避世式的躺平,也不像王維在躺平中等待機遇,袁宏道是有選擇的叛逆式躺平。

袁宏道出身官宦家庭,少年時期是個富家子弟。在他16歲那年,就已經在城南組織了一個文學社,他給自己封了個社長的頭銜。這個文學社,除了攻讀八股制義以外,還會研讨詩歌古文。很快,袁宏道這位社長就出圈了,文學社30歲以下的社員,都将袁宏道尊為老師,居然還沒有人敢冒犯他。袁宏道很厲害,21歲就中了舉人,然而沒有落榜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他在赴京會試的時候,名落孫山。

一般人落第後,肯定會傷心失落,随後就準備再考吧?這袁宏道一傷心,他的大哥袁宗道就把他帶入了躺平的世界,讓他在禅宗中尋找精神寄托。又過了些日子,躺平中的袁宏道以禅釋儒,還把自己的心得寫成了《金屑》,甚至還跑去了麻城拜訪李贽。

李贽可是個從小就叛逆的人,他12歲的時候就寫了篇《老農老圃論》,狠狠嘲諷了一下孔老夫子。這倆個性如此強烈的人碰到一起,那豈不是逆天了?沒錯,袁宏道與李贽一見如故,他們說文談禅,李贽還誇袁宏道是個“真英靈男子”。

躺平歸躺平,袁宏道沒忘記學習,到了24歲那年,他總算中了進士。雖說這中了進士後,袁宏道并沒有立即被朝廷委派官職,但此時的他心情大好,畢竟了卻了多年的心願嘛。于是袁宏道開始四處旅遊,與此同時,他想起了在麻城與李贽的談話,他立刻就發起了改變詩文創作之風的運動。搞就搞吧,但這袁宏道講話也太損了,居然說人家複古的詩文不如民間的俚語,這簡直是太遭人恨了!

在躺平期間,袁宏道遊山玩水,到處搞文化工作,他壓根就忘了自己還沒被選官。一直到了三年後,袁宏道才被選為了吳縣(今江蘇)的縣令。走馬上任後,袁宏道不再躺平了,而是選擇了當個好官。他判案果斷,對老百姓也很照顧,在當地頗受擁戴。然而這也招緻了當道者的不滿,加上這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事情又多又雜,袁宏道想清閑一會兒都難,這可是壓抑了他的個性。到了第二年,袁宏道就辭職不幹了,甚至還寫道:“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為尤苦,若作吳令則其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果然,袁宏道一如既往地叛逆,居然說當吳縣的縣令比當牛做馬還要辛苦。

這下子算是徹底躺平了。躺平後的袁宏道并不覺得孤苦,他壓根不需要“最佳躺友”,而是選擇了繼續搞文化工作。除此之外,他還培養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插花。畢竟是富家子弟,又讀過許多詩書,袁宏道的審美非常獨特,無論是在選擇花材,還是選擇插花的器具,他都很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後來,袁宏道還把自己插花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瓶史》,在躺平期間把插花這件事做到了極緻。

袁宏道叛逆式的躺平是發自他的内心,正如他的文學主張“獨抒性靈”一樣,強調的是個性。他的躺平是有選擇的,他選擇了在仕途上躺平,卻沒有對人生選擇躺平。

看到沒?發現真相了吧?古代的這些名人看似是選擇了躺平,實際上他們并非無所事事,也沒有表面上那麼“喪”。古人所謂的躺平,其實很高級,躺平是他們對坎坷人生的調侃與慰藉,卻并沒有真正地成為他們的全部人生。

文并供圖/金陵小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