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在鹹甯市嘉魚縣官橋鎮官橋村八組舉行落成典禮。這是武漢都市圈第一個也是全國第一個由村小組創辦的大學,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餘名大一新生,成了這裡首批入駐的大學生。官橋八組在周寶生和周志專的帶領下,實現了在家門口辦大學的夢想。
村小組是中國最基層的村民自治組織,官橋村八組何以能夠辦大學?為何要辦大學?為何要将大學辦在村口?辦學路上經曆了哪些坎坷?家門口的大學為這個“神州第一組”帶來了什麼?近日,長江日報記者深入官橋村八組和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進行了探訪。
農民辦大學?
異想天開最終變成現實
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
官橋村八組,地處嘉魚縣南部,占地3.8平方公裡,村民67戶247人。改革開放以前,官橋村八組貧窮落後,“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返銷糧,一個工值9分錢,上山砍柴換油鹽”。
1978年,官橋村八組村民一緻推舉周寶生擔任村民組長。在周寶生的帶領下,官橋村八組發展集體經濟,開展多種經營,辦起了一個個工廠,并成立了田野集團。
“我們是鄉鎮企業,對人才充滿了渴望。”田野集團創始人、武漢東湖學院董事長周寶生說,集團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可總感覺還是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為此,田野集團和武漢的高校合作進行技術攻關,聯合高校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引進大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後經國家人事部批準,創建了中國博士後高科技工業園,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專家工作站”;還聘請了武漢7所高校的退休校長當顧問。
田野集團求才若渴的虔誠,也感動了專家學者。200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鼓勵社會力量辦學。一位高校退休老校長對周寶生說:“你們為什麼不自己辦一所大學呢?為什麼不自己培養人才呢?”
一語點醒夢中人。沒有上過大學是周寶生一生的遺憾,他想帶領田野集團進軍教育領域,讓更多的孩子能上大學。
“農民辦大學?”當周寶生提出和高校合辦獨立學院的想法後,曾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少的非議,很多人認為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周寶生是說幹就幹的性格,他立即組織開展可行性調研、和主管部門和高校接洽,克服種種困難。2003年7月,田野集團終于獲準參與合辦武漢大學東湖分校,這是全國最早設立的4所獨立學院之一。
2011年,武漢大學東湖分校經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轉設并更名為武漢東湖學院,成為一所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
辦學困難重重?
在引進模仿中創新
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環境優美。
沒有辦學經驗,對教育規律、人才培養規律了解掌握不夠,民辦高校師資隊伍流動大,社會和從業者對學校認同感和歸屬感較弱……一進軍教育領域,田野集團便遇到了不少困難。
為此,田野集團制定了“優先投入辦教育、舍得投入辦教育、保障投入辦教育”的戰略,确定辦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方針。
武漢東湖學院副校長儲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為了強化師資隊伍力量,武漢東湖學院走過了從“引進”到“模仿”再到“創新”的路子。
通過實施“優秀人才引培工程”,武漢東湖學院吸引和集聚了一批來自“985”和“211”的博士和碩士,積極選派優秀骨幹教師到國内外高校訪學交流,完善青年教師導師制,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大力支持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堅持教師赴企事業單位挂職鍛煉制度,鼓勵教師參與校企合作;改革教師考核評價、職稱評審制度,實行教師分級分類管理與考核;以教學名師和專業帶頭人為主體,選拔構建教學團隊。
經過20年的發展,武漢東湖學院現有專業教師980餘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8.4%,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比86.5%,其中博士生導師20餘人、博士學曆教師178人。
“學校與多家頭部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4%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保持在95%以上。”儲鑫介紹。
在2022中國民辦普通本科院校綜合競争力排行榜100強中,武漢東湖學院位列全國第七、湖北第一;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文法學院新聞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等榮譽。
除了為社會培養出各類畢業生7.2萬餘人,田野集團培養優秀人才為己所用的目标,也在辦學中慢慢得到了實現。嘉魚縣官橋生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餘歡是東湖學院的前身武漢大學東湖分校的第一屆畢業生,田野集團中像他一樣由東湖學院培養的中層幹部已經有十多人了。
武漢校區制約了發展?
那就回官橋八組辦學吧!
9月16日,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第一批入駐學生開展軍訓。
武漢東湖學院武漢校區坐落在武漢市江夏區大學城,位于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之濱,緊鄰國家光電子産業基地“中國光谷”,占地面積1496畝,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在校學生3萬餘人。随着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武漢校區的一些基本辦學條件指标無法滿足教育主管部門對高等學校辦學的要求,比如校園占地面積和校舍建築面積,嚴重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那就回官橋八組辦學吧!”武漢東湖學院董事長周寶生果斷決策。周寶生有家鄉情結,在家門口辦大學,可以提升家鄉的文化素養,更能給家鄉帶來就業機會和消費潛力;嘉魚縣緊鄰武漢,與東湖學院武漢校區僅50分鐘車程,交通方便。此外,嘉魚縣有承接武漢外溢資源的強烈渴望,具備較好的産業環境和辦學環境。
學生們在圖書館自習。
辦好大學,規劃先行。官橋村八組組長、田野集團董事長、武漢東湖學院副董事長周志專堅持博采衆長,帶隊前往國内外著名高校考察學習,充分借鑒比利時魯汶大學融合式辦學理念,并先後聘請多家專業設計團隊,結合嘉魚實際精心設計總體發展規劃,經數十次打磨修改,最終落定校園規劃。
2019年10月31日,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投資簽約儀式舉行。當年底,嘉魚教學改革基地建設全面啟動。2022年9月,嘉魚教學改革基地落成。嘉魚教學改革基地位于鹹甯市嘉魚縣武深高速嘉魚東出口處,緊鄰“神州第一組”官橋八組4A級風景區,占地面積2664畝,一期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可滿足2萬名學生就讀。
在辦學重點方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将延續此前的成功做法,繼續堅持“一個中心、四個面向”,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面向需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面向行業推進校企協同育人、面向課堂實施教學改革創新、面向一線培養“一體兩翼”人才。
10月12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看到,行政中心、教學樓、實驗大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體育館、圖書館、網球館、校醫院、學術交流中心等一應俱全。尤其是實驗大樓東西長315米,建築面積達5萬餘平方米,氣派非凡。學校食堂幹淨整潔,各種風味應有盡有,豐儉由人。
“武漢東湖學院不在武漢,本來心裡有點失落的,但這裡有趣的大學生活,一下就打消了這點小失落。”來自河南的2022級護理專業學生陳敏瑞說,寝室環境非常溫馨,提供24小時熱水,還有空調和洗衣機,很有家的感覺。她經過層層考核加入了國旗班,每天都進行訓練,“大學生活過得非常充實”。
陳敏瑞說,她已經習慣了在嘉魚校園的生活,她給自己的大學生活制定了詳細的目标:入黨、考過英語四六級、拿獎學金、專升本、參加第29屆湖北省翻譯大賽……
2022級工程造價專業的陳政爽,來自長江對面的仙桃市,家裡自駕送他到嘉魚上學,走高速一個小時就到了。“這裡的校園環境,很符合我對大學的期待。”他說,他加入了網球協會,課餘時間可以打打網球,還想學習拳擊。
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學工部主任汪岚介紹,嘉魚教學改革基地首批入駐的學生主要是2022級的專科生和2022級本科自考助學班。學校完善了各類生活設施,宿舍、食堂、超市、影院可以滿足學生衣食住行的需要,學校還組建了各類社團,可以豐富學生們的校園課餘生活。
嘉魚教學改革基地和武漢校區共享師資,每天6輛大巴運送老師到嘉魚上課。嘉魚校區已征地187畝,計劃建設1200套商品房供教職工使用,在嘉魚校區工作滿10年的免費提供商品房。
辦在家門口的大學
給官橋八組帶來了什麼
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
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59歲的官橋八組村民周金湖正指揮工人在校園裡種樹。他是校園裡園林綠化和保潔工作的負責人,種樹的工人和學校的保潔人員都請的是周邊村民。
“校園建設期間,每天做事需要幾百人,給村民們帶來了就業機會。以前大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現在家門口就有了大學,可以營造學習氛圍,讓我們農家的孩子讀書更努力一點。”周金湖說,周邊村民都支持官橋八組将大學辦到家門口。
武漢東湖學院常務副校長唐鐵山認為,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的建成,将極大助推嘉魚縣鄉村振興。南校區依托武漢東湖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開設農業技術、文化旅遊、健康護理等專業,每年可培養、培訓鄉村振興技能型人才萬餘人。校區通過推進産教融合、産學融合,培育引導文旅、康養、現代農業、現代商貿服務業等新興業态,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校區還能推動城鄉融合,帶動就業,提供就業崗位2300多個,帶動周邊群衆共同富裕。
“光看能增加2300多個就業崗位,我就覺得在家門口辦大學值了。”周志專說,父親周寶生帶領大家創辦田野集團,就是為了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田野集團投資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計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促進鄉村振興,讓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官橋村八組一直走在中國農村改革發展最前列。通過全體村民員工40多年的艱苦奮鬥,官橋村八組已構建形成現代工業、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生态旅遊、礦産資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經濟格局,集體總資産60億元,年創利稅2.8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8.5萬元,獲得“神州第一組”的美譽。
如今,官橋村八組完善了覆蓋全體村民的福利保障體系,達到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目标:投入資金4800萬元,統一規劃、設計,為每戶建造了别墅式的村民新村,并統一配置了家用電器、家具;完善了覆蓋全體村民的福利保障體系,全體村民參加社會保險,退休村民每月領取3000元的養老金,且逐年遞增100元;村民治病在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實行100%報銷,特殊情況特殊照顧;設立村民子女教育、生活費補助,每個小孩從出生到高中畢業,組裡按月發給補助1000元;考取大學、與田野集團簽訂定向培養協議的,按照大專每年1.5萬元、本科每年2萬元、研究生每年2.5萬元的标準發給教育、生活費補助,畢業後按協議優先安排工作并享有集團股份;青壯勞力在企業上班并持有公司股份;村民使用水、電、天然氣和訂閱報刊由集團按發生費用的50%給予補助……
近些年,官橋村八組還先後籌資40多億元,幫助周邊鄉親實施整村搬遷、興建油茶基地、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建設高标準農田,走共同富裕之路。
周志專表示,官橋八組和田野集團能走到今天,是處理好了分配和積累的關系。“不能把賺來的錢都分光,要把積蓄用來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引進和培養人才為企業發展,才能為村民做更多的事,才能持續給村民創造更好的生活。”嘉魚教學改革基地立足鹹甯、服務湖北、面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産業發展,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服務特色産業發展。辦一所這樣的高校,既是田野集團支持縣域經濟建設、培養人才、回報家鄉的情懷體現,也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有益嘗試。
“美麗的城市與生态的校園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嘉魚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嘉魚縣委書記王永表示,田野集團把大學建在鄉親們家門口,是實行産業回歸、報效家鄉的義舉,是助推鄉村振興、幫助全縣人民共同緻富的義舉。嘉魚縣委、縣政府将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營造更優質、更高效、更滿意的環境,共同努力将武漢東湖學院打造成為更高水平的一流高校。
随着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順利投用,再加上前些年建成的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嘉魚縣已經擁有了兩所高校。“武漢南”大學城正在嘉魚慢慢形成。(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武漢東湖學院供圖)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