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視頻
說課稿
《什麼是周長》
順德區容桂城西小學 呂凱妍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内容是《什麼是周長》,深度理解内涵,自然構建概念。下面我從兩部分展開課前說課。
一、說研究,明确方向
(一)說聯系
過去教學常把重點放在圖形周長的計算,忽視周長概念的構建,導緻學生後期學習容易把周長和面積的概念混淆。如何教學才能使學生構建周長概念?帶着這一思考我認真研讀教材。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是由對“線”的學習,到對“面”的學習,最後到高年級對“體”的學習。“什麼是周長”是對過去“線”學習的承接,也是為以後學習面積相關内容以及高年級這些内容打下基礎,這一過程尊重了“一維”到“二維”再到“三維”的認知規律。
(二)說目标
知識與技能:結合實物或圖形理解周長的含義,并能測量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經曆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與态度:感受周長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與探究能力。
(三)說學情
共性學情: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測量的活動經驗,經曆了長度單位的構建過程,具備小組合作、分享交流的能力。
個性學情:為把握學習起點,我對學生進行學前調研,發現約85.6%學生會描圖形的一周,但大約隻有24.4%學生知道如何量兩個圖形的周長。
(二)說重難點
根據教材分析,學情把握,制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并理解周長的概念。
難點:掌握測量周長的方法,并尋求簡單有效的測量途徑。
(五)教學方法
我将采用以下教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練習鞏固法)與學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
二、說教學,明确思路
(一)說教材處理
本課原教材的編排是這樣的:
本着激活教材,深度開發的原則,我對教材進行以下處理。
1.豐富素材,深化對周長概念的認識。
原教材隻有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周長,為使學生形成更清晰的周長表象,這一環節我增加以上素材,深化學生對周長概念的認識。
2.深挖素材,凸顯周長與邊線深度對接。
在數一數環節中,我把第一幅圖的長改為5厘米,更好地進行圖形比較,凸顯周長與邊線深度對接。
(一)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學編排,我設計以下4個環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教學;第二環節操作實踐,構建概念;第三環節練習鞏固,運用提升;第四環節總結質疑,促進發展)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激趣教學
創設螞蟻王國運動會的情境,激趣教學。
下面重點講解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 操作實踐,構建概念
活動一:描一描,摸一摸
我将根據學生課前生成的資源,組織學生判斷誰描的邊線是正确的,并說一說“你是怎麼描的”。讓學生初步感知“邊線”就是繞樹葉和數學書封面一周所畫的路線,順勢讓學生摸一摸身邊實物表面的邊線,積累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為接下來認識周長做鋪墊。
活動二:認一認,指一指
出示教材,組織學生自學,并彙報: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明确:樹葉一周的長度是樹葉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借此機會組織學生對學前調研的錯例進一步辨析,強調“一周”的實際意義,從任意一點出發,沿着圖形邊線運動,又回到這一點。
素材是學生對“量”感知的重要載體,素材越豐富,形成的表象越清晰越持久。為此我增加了這些素材,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這些物體表面的周長,接着隐去實物後,把實物表面的周長抽象為圖形的周長。這有利于周長概念的自然構建,也培養學生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一、活動二的設計是本課第一創新點,活用生成資源,初步感知周長概念。
活動三:量一量
“螞蟻長跑,這分别是紅黃螞蟻的比賽路線,誰跑的長?比的是什麼?”在前面的學習基礎上,學生可能反饋:比較它們一周的長度,也就是周長。學生可能産生不同的估測,有的估紅螞蟻跑的長,有的估黃螞蟻跑的長,也有學生可能在二年級測量的基礎上提議:用尺子量一量它們周長,再進行比較。
而探究測量周長的方法是本課難點。我将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如何得出它們的周長?你有什麼好方法?再組織小組合作,最後全班交流彙報。
測量數學書封面周長時,預設學生有2種想法,有學生可能逐一測量四邊的長度再求四邊之和,也有學生可能根據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隻測量一條長和一條寬進而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我将對學生這種化繁為簡的思想給予大力表揚。
通過學前調研發現學生在測量樹葉的周長時遇到困惑:如何量樹葉彎曲的邊。我将組織學生先在小組内交流課前調研的想法并嘗試測量,接着邀請會量的小組進行學生展示,有學生可能用繩子繞樹葉一周,拉直,測量繩子的長度得到樹葉的周長,也有學生把樹葉在直尺滾一圈得出樹葉周長,也有學生利用卷尺測量,在此過程中我将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也為六年級探索圓的周長做鋪墊。最後采用教師示範,微課補充指導學生正确的測量方法,并鼓勵學生多測量一次,盡可能減少誤差,精确測量,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态度。
經過測量、計算、比較,得出結論黃螞蟻跑的長,也讓學生逐步學會根據實際測量的對象和要求選擇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通過操作與思維經驗的積累,學生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内涵,周就是指圖形的一周,長就是指一周的長度,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
通過一系列有層次、循序漸進的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親身經曆量的形成過程,能使學生更好地構建周長概念,從而發展量感。
活動四:數一數
借助度量單位數圖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的理解。我對教材進行處理,将第一幅的長改為5厘米,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圖形的比較。
我先讓學生獨立數出三個圖形的周長,再進行全班交流。預設在交流中,有學生逐一數圖形一周包含多少個小方格邊線,從而“量”出圖形的周長,可能有學生把第二個圖形部分邊線通過平移使之變成長方形再計算周長,尋求簡單有效的測量途徑。
接着,引導學生将圖①與圖②比較,兩個圖形周長相等,但形狀、大小都不同,圖①與圖③比較,圖①大但周長短,意在凸顯周長與邊線的深度對接。同時,滲透後續學習中周長與面積概念的區别,從而實現深度學習。這也是本節課第二創新點:顯性強調,隐形滲透,深度學習。
最後組織學生,總結質疑,促進發展:驅動學生進一步的思考與學習。
(二)練習處理
為落實雙減政策,減負增效,設計以下分層練習。第一大題課本習題,課内完成。第二大題是我精心設計的拓展練習,凸顯周長與邊線深度對接,第一小題考察學生平移與周長的綜合應用,第二小題滲透圖形周長與面積概念的區别。
(四)教學評價
課堂上,我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和小組學習評價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設計分層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五)闆書設計
這是我的闆書設計圖文并茂,呈現學生對周長概念的認識由感知到抽象,體現學生自然構建周長概念的全過程。
以上是我說課所有内容,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