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們國家的經濟中心,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人流量、經濟、文化都特别的發達,在上海,不僅可以見識大城市的繁榮,還可以認識各式各樣優秀的人才,隻要肯努力,在大城市有很多的機會。
上海除了經濟發達,美食也是很豐富的,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美食更多了一份江南水鄉特有的柔美和委婉,生活上精緻,美食也不馬虎。上海美食以精緻為美,最能代表上海的這4種“名小吃”,地道上海味,本地人都吃過了吧。
生煎是土生土長的上海美食,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曆史,生煎在上海又叫做“生煎饅頭”,不過不要誤會了,地道上海人包子也叫做饅頭的。
吃過一次上海生煎的朋友,那個味道一定忘不了,外皮綿軟又帶了點酥脆,底部煎至金黃又剛剛好,雪白的包子表面又點綴了點芝麻,顔值真的很高。最贊的是生煎包的湯汁,鮮嫩濃郁,吃的時候要輕輕咬,不然會爆汁哦。
早餐吃生煎非常方便,買個二兩,用紙袋子裝着,邊走邊吃,既享受美食了,又不耽誤上班,簡單方便。就是出鍋有點慢,如果正好上一鍋賣完了,要等下一鍋,要等很久,如果不着急,建議耐心等,剛出鍋熱乎的生煎最好吃了。
總結起來上海生煎就是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即使去上海旅遊的朋友,離開了上海,還是會懷念他的味道。
小籠包還是要吃上海南翔,南翔是一個地名,是上海嘉興縣的一個鎮,南翔小籠包以皮薄、餡多,味鮮而出名。南翔小籠包,屬于小型的灌湯包,是大改小的典範,曆史很悠久,起源于清朝的同治年間。
南翔小籠包,是以精肉為餡,沒有味精,是用雞湯加上肉皮煮成皮凍,取雞湯的鮮美。除了雞湯還要加上磨碎的芝麻粉,取芝麻的香味。小籠包的皮很薄,在蒸熟之後是呈現半透明狀的,隐隐約約可以看到裡面的肉餡。
取一隻小籠包,放在小碟子上,把皮戳破,一則可以喝到裡面的湯汁,不至于燙到嘴,二則可以觀察到肉餡和湯汁的情況,一隻飽滿的小籠包,以湯汁剛好一個湯勺為佳。吃南翔小籠包一定要配上當地的米醋,酸香十足,搭配小籠包的鮮甜,特别有味道。
相對于生煎和小籠包,排骨年糕,顯得有些小衆了,其實不是的,排骨年糕很受當地人的歡迎,隻是名氣沒有那麼大,外地人不知道而已。
第一次吃排骨年糕的朋友一定一定會吓一跳的,認知中,我們認為這是排骨炒年糕,結果點了一份炸豬排和炸年糕。兩樣食材好像沒有什麼關系,這菜名起得也是有靈魂。
排骨年糕的排骨,也不是我們常吃的排骨,而是豬大排,排骨少肉多,既能滿足吃肉的欲望,又有骨頭的香甜,比單吃排骨爽多了。雖然排骨和年糕是分開做的,但是一起吃還是很有味道的,年糕和排骨相輔相成,排骨酥香,米糕軟糯香甜,既能增香又能解膩。
吃排骨年糕還要配上特調的醬汁,甜面醬、醬油等調味料調和煮開,再淋在年糕和大排上面,酸甜鹹香四溢,去上海一定要嘗嘗哦。
陽春面屬于江南一帶的美食,很多地方都有陽春面,但是要數上海的陽春面最有特色。
據說陽春面是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的時候吃到一碗清湯寡水的面條,面湯清澈透底,面條根根利索,又正好是陽春三月,于是就取名“陽春面”。不過,微服私訪的事情怎麼會被知道,這也是個奇迹。
陽春面是一種光面,什麼叫做光面,就是光光的,沒有澆頭,吃的是湯汁的鮮味和面條的勁道。陽春面雖然沒有澆頭,但是湯汁卻是别有一番乾坤,靈魂是一勺豬油,有了豬油之後香氣四溢。陽春面的做法很簡單,在家都能做,隻要家裡有豬油就可以了。
你覺得這4樣可以代表江蘇小吃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