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他尤其擅長七絕,被稱為“七絕聖手”,今天我們來欣賞《從軍行》的前兩首。
《從軍行七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獨上 一作:獨坐)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這是一首邊疆士卒思歸懷鄉之作,筆法簡潔,極富意蘊。
在城西的瞭望塔上,征人獨坐,四顧着浩瀚蒼茫的邊塞景象,一股寂寞感湧上心頭。加上正值秋季,涼氣襲人,又适逢黃昏,更容易觸發人們對故鄉,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就在此時,遠方忽然傳來一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如泣如訴,征人的思親之情再也無法控制。統治者好大喜功,不斷用武力強行開邊,緻使邊疆的将士們有家不能歸,隻能徒然地思念着親人。作者寫此詩表達的是對邊疆将士深切的同情。
全詩情景交融,先描寫環境,層層渲染,營造出一片蒼涼寂寞的氛圍,為最後一句抒情作鋪墊,使得所抒之情更有力度,感人肺腑。
《從軍行七首·其二》
唐代: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别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這一首描寫的是邊疆将士們生活的一個片段。詩人正是通過軍中晏樂這個小小的片段,而将将士們豐富的内心表現出來。
軍中晏樂開始了,琵琶雖翻成新聲,可在遠離故鄉的将士們聽來卻總是别離的曲調。那異域之聲擾得人愁緒不斷,永遠牽動着戍邊者的心,叫人既怕聽,卻又愛聽。最後,離情入景:高高的秋月下萬裡長城連綿不盡。整首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無限餘味,供讀者細品。
鄉愁,是永遠藏在戍邊者内心的一種情感,縱使戰功累累,那喜悅也總歸是短暫的,異域的一切都會牽扯起戰士們濃烈的思鄉愁情。 筆觸細膩,刻畫入微,戍邊者内心世界的複雜變化就于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畢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