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皮膚發癢是什麼引發

皮膚發癢是什麼引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23:09:49

王洪圖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如何用《内經》中關于“癢”的理論治療疾病。

皮膚發癢是什麼引發(皮膚發癢)1

痛者陰,癢者陽

《靈樞·終始》篇雲:“病痛者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陽也,病在下者陰也,癢者陽也,淺刺之。”

從此經文針刺淺深看來,“癢”者病位淺而屬陽,“痛”者病位深而屬陰。針刺與用藥之理相同。

【臨證應用】

舉驗一

劉某,女,47歲,1987年6月10日診。

左下肢疼痛2年餘,入夜則痛尤甚,難以入睡,且自覺該下肢怕涼。午後足胫部浮腫。

經某醫院檢查:左下肢血流偏低。其兩下肢膚色及皮溫度無明顯差異。脈左弦、右澀,舌質紅暗有瘀斑,苔薄白。

血行瘀滞,不通則痛,故有此證。治以活血通經。

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15克,桃仁12克,土茯苓20克,廣地龍12克,紅花10克,川牛膝12克,雞血藤15克,丹參15克,制乳沒各10克,茯苓15克,赤芍12克,熟附片8克,北細辛3克,獨活8克

6劑,水煎溫服,每日1劑。

6月17日二診:藥後下肢疼痛明顯減輕,夜間已能入睡。怕涼亦減,午後下肢未見浮腫。脈弦緩,右寸弱,舌暗苔薄白。

前方加減。

炙黃芪25克,蒲公英20克,地丁20克,連翹12克,金銀花12克,全當歸15克,丹參15克,廣地龍12克,路路通10克,紅花12克,川牛膝12克,北細辛5克,獨活10克,雲茯苓12克,熟附片12克

6劑,煎服法同前。藥後諸症悉除。

舉驗二

趙某,女,38歲,1987年4月29日初診。

半年來頭皮瘙癢難忍,每日洗浴仍不可止。伴有心煩急躁、口幹口苦、腹脹、睡眠不實。大便幹,六七日一行。觀其頭發茂密,無頭屑及過多油脂。脈弦細,舌紅苔薄黃略膩。

此乃胃家實、肝血虛,陽邪為患之證。治宜調暢中焦、養血散風。方用升降散加味。

蟬衣6克,白僵蠶10克,片姜黃6克,生大黃3克(後下),焦三仙各8克,粉丹皮10克,紫丹參15克,赤芍藥12克,紫草10克,春砂仁5克,清半夏10克,桔梗10克,浙貝母粉2克(沖服),花粉12克,生甘草8克

6劑,水煎溫服,每日1劑。忌食辛辣、油膩及無鱗魚等發熱之物。藥後頭癢全消,食欲改善。病愈。

【發揮】

舉驗一,下肢疼痛屬于血行瘀滞的證候是很明顯的,如舌暗有瘀斑、脈澀等,參考原檢查血流偏低,亦當屬不通而痛之象,又其左脈弦,則是疼痛的脈象表現。

治法以活血通經為主,而諸證悉除,正是《素問·舉痛論》“通則不痛”之理。

方中之所以用蒲公英及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類藥物,是因其舌質雖暗,但仍偏紅,恐其内蘊毒熱之故。

然而血得溫則行,遇寒則凝,是以又用熟附子溫陽、細辛通經;用茯苓、獨活者,意在使藥行于下肢,令濁氣滲利而出。其餘諸藥皆為活血通經之品,俾血和經通而痛除。

我們用此類方藥治療下肢靜脈炎,亦每獲良效。

此病例為門診患者,近期療效顯著,但不曾長期随訪,亦未知其下肢血流變化情況。然而其證屬陰,病在血脈之中卻是無疑的。

舉驗二,舌紅、脈弦細、心煩、口苦諸症,顯系肝血不足而有熱之象,故用丹皮、赤芍、紫草、丹參養血涼血,兼達皮表等藥。

選用升降散者,用其調暢氣機,而僵蠶、蟬衣功可散風而兼止癢,生大黃瀉下而通暢陽明。

砂仁、半夏、焦三仙調中焦之滞,以治腹脹、納差、舌苔略膩之症。天花粉則清涼入胃,以緩其熱,又制約半夏、砂仁之燥烈。

又取浙貝母、桔梗,意在調肺,因肺主皮毛而主人身之上部,此亦遵《終始篇》:“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之旨。

“痛”與“癢”的分證,雖均有寒熱虛實之别,但概括言之則痛以實證、寒證為多,而癢以熱證、虛證常見,且癢之部位多居于表。

是以《素問·舉痛論》中所列14種疼痛,除一種屬熱之外,其餘皆屬寒氣所緻。

又《靈樞·經脈篇》關于任脈為病亦雲:“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以痛者為實,癢者為虛。

《靈樞·刺節真邪篇》謂:“虛邪之中人也……搏于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于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

亦以邪在皮膚之間部位淺表,且“往來行”者而見癢症。

任脈之别,虛則癢瘙

《靈樞·經脈》雲:“任脈之别,……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任脈别出的絡脈有病,屬于正虛的,表現為皮膚瘙癢。

【臨證應用】

舉驗

程某某,女,75歲,雲南人,2003年11月24日診。

患者皮膚瘙癢難忍,又以腹部為甚。舌暗苔薄白,脈弦細略數,大便調。

證屬血虛受風,治以養血涼血,散風潤燥,補益肝腎。

當歸15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參15克,丹皮10克,連翹12克,蟬衣6克,僵蠶10克,地膚子10克,胡黃連8克,雞内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五味子10克,黑芝麻12克,全瓜蒌12克,生甘草6克

6劑,水煎服,每日1 劑。藥後瘙癢消除,觀察2月未複發。

【發揮】

本病案為皮膚瘙癢之症,以腹部為甚,這與《靈樞·經脈》中的論述相一緻。而任脈承任一身之陰,且其循行部位通過腹部。

所以腹部皮膚瘙癢,是任脈的絡脈陰血不足為其病本。

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病機為氣血不足,肌膚失養,化燥生風,應治以養血涼血,散風潤燥。

方中首用歸、芍等養血之品治其本;用蟬衣、僵蠶散其風氣;黑芝麻、地膚子補益肝腎,養血潤燥;黃芩、焦三仙、全瓜蒌在于調暢腸胃,使裡熱從消化道排出。

此外《靈樞·終始篇》有“癢者陽也”之說,可與本案互參。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王洪圖内經臨證發揮》,翟雙慶、王長宇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6.4。本公衆号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于攝圖網。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