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愛走的更遠?作者:桫椤言情小說是大衆文學中備受讀者喜歡的“寵兒”,在當下網絡文學閱讀市場上也是占比最大的類型之一,因為得到了跨媒介傳播的加持而影響力劇增網絡言情叙事在演變過程中不斷細分,如按照所描寫的時代有現代言情、古代言情之分;按照不同的情感體驗則可分為“甜文” “寵文” “虐文”等;按照愛情發生的生活空間又可分為校園愛情、職場愛情、鄉村愛情等由于不同性别的情感和審美心理的差異,女性讀者是網絡言情小說最大的讀者群,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麼讓愛走的更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桫椤
言情小說是大衆文學中備受讀者喜歡的“寵兒”,在當下網絡文學閱讀市場上也是占比最大的類型之一,因為得到了跨媒介傳播的加持而影響力劇增。網絡言情叙事在演變過程中不斷細分,如按照所描寫的時代有現代言情、古代言情之分;按照不同的情感體驗則可分為“甜文” “寵文” “虐文”等;按照愛情發生的生活空間又可分為校園愛情、職場愛情、鄉村愛情等。由于不同性别的情感和審美心理的差異,女性讀者是網絡言情小說最大的讀者群。
網絡文學遵循接受美學原理,注重讀者喜歡什麼,作者就偏重寫什麼。一些作品成為爆款,是因為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因為受到差異化審美趣味的誘導,才出現了上述類型區分。由此可見,網絡言情小說中的不同類型的叙事模式反映着社會大衆,尤其是女性群體的婚戀觀念、愛情體驗和情感期待,其中以現代言情小說的表達最為直接。在顧漫、葉非夜、蔣離子、沐清雨等的一些超人氣作品中,折射出當下時代的情愛征候。
在現實的困境中重塑普通人對愛的信任
在傳統觀念中,愛情因純潔而神聖。張生與崔莺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之所以代代傳頌,正是因為它們寓意着人人都心向往之的聖潔愛情。古代生活中的一些封建觀念鉗制了愛的自由,但這些故事中所蘊含的忠貞愛慕、内斂含蓄、互敬互愛的愛情方式深入人心。在曆史發展交替之際,追求愛的自由成為新潮生活的标志;伴随新婚姻法的實施,自由戀愛、追求愛情成為人的基本權利。進入現代社會,浪漫奔放的愛情成為時代生活的重要表征,但在消費價值影響下,“愛情”有時成了金錢、權力和欲望消費的對象,娛樂明星們的婚戀八卦與某些劇情中的背叛愛情的故事交織在一起,造成了一種愛情不可信任的感覺。對愛情的追求伴随着愛而不得,情感何處是歸宿?當代青年中也會出現因渴望愛而引起的焦慮。
上述情境也投射在網絡文學中,一些作品表現出對愛情生活的熱切期盼和美好想象,女主渴望遇到真愛。顧漫的小說《何以笙箫默》中的愛情發生在校園裡,性格開朗的趙默笙對法學系才子何以琛一見傾心,“女追男”的獨特方式吸引了何以琛的目光,二人開始了甜蜜的青春之戀。但随之而來的誤會使趙默笙遠赴美國。七年之後她學成回國,又遇到了這個讓自己百轉千愁的初戀。俗世的愛情生活會陷入“七年之癢”的困頓中,但時空距離不僅沒有使趙、何之間的感情變淡,分别之後的回憶,相逢之後的誤會,更多的溝通使他們更加明白了對方的心緒,從而找到了愛的路徑,有情人終成眷屬。
顧漫的另一部作品《微微一笑很傾城》講述了貝微微與肖奈這對網絡俠侶在線下相愛成親,并誕下愛情結晶的故事。兩部小說通過甜蜜而又曲折的情節極盡對真愛的歌頌,盡管如此理想化的愛情是烏托邦式的,但心理補償機制使小說很好地慰藉了讀者的心。
在戀愛中找到生命和靈魂的皈依之所,是根植于女性潛意識裡的生命期待,因此對真摯愛情的渴望是所有現代言情小說推動情節的動力。這類小說的終極叙事目标,就是要通過對人物命運和情節結局的安排來滿足讀者對愛的期待。無論是趙默笙與何以琛舊情重續,還是貝微微與肖奈在現實世界裡結婚生子,這種“大團圓”式的故事套路絲毫不影響讀者的熱情,究其原因,在于這些作品重新塑造了普通人對愛的信任。
愛情“白日夢”的爽感對接被寵的渴望
言情小說圍繞愛情設置情節,“愛”本身及其精神意義作為被形象闡釋的對象出現,這是“甜文”的顯著标志。在表現方式上,雖然是在主觀幻想中呈現愛的甜蜜與幸福,但愛的雙方具有大體平等的主體地位,人物行動基本上是符合生活情理和情感心理的。但在“寵文”路數上,女性的愛情觀發生變異,渴望得到心儀男性極端和特殊的寵愛成了人生的唯一内容。這類作品的感情套路一般先是“男虐女”或“女虐男”,然後再轉向“男追女”和“男寵女”;在情感關系中,女主變成了愛情的“純粹客體”,男女之間平等的情感交流消失了,男主就像是為了專寵女主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愛幾乎成了“寵”的工具。
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愛情,堪稱成年女性的愛情童話。葉非夜的小說《我的人間都是你》講述一場男性主動發起的愛情攻勢,面對男主的進攻,女主景好先是采取守勢“虐男”,告誡男主良辰自己不是随便可以赢得芳心的女性,男主非但沒有知難而退,反而以“寵”追求。女主從開始的反感到最後的依賴,在男主無條件的愛中獲得了無限的幸福,契合的正是女性期待被寵的渴望。《億萬星辰不及你》更顯示了葉非夜對“甜寵文”故事範型的娴熟運用,小說開篇是“男虐女”,讀高中的女主季憶認為酒後與自己相戀的男主賀季晨喜歡自己,但當她傾心表白時,卻遭到了侮辱式拒絕。四年後男主以室友男友身份出現,女主不僅沒有怨恨,而且依舊百般欣賞。在命運的戲弄下,二人以一年為期假結婚,相約到期後離婚。但婚後的劇情發生翻轉,男主對女主開始了無原則的寵愛,一年後不僅不肯離婚,還成了女主的“寵妻達人”。當然她的小說在“虐與甜”的關系上,還是把握得很好,梗新和甜度都很有吸引力。
愛情“白日夢”小說的流行有着社會原因,最根本的心理基礎當然來自于女性對愛情的向往,但背後關涉的則是生存境遇。大部分城市女性要承擔家庭和職場的雙重責任,生活壓力使她們極度渴望得到愛的撫慰,但在骨感的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的理想并不易實現,她們隻得從“白日夢”的愛情想象中體驗被愛的感覺,所以小說中女性越是被寵愛,越能使讀者獲得閱讀中的代償與追捧,讓“甜寵”在現代言情的小說叙事中蔓延。
在現實生活的考驗中對愛的追求和堅守
“純愛”和“白日夢”的愛情書寫盡管看似在現實世界裡建構故事,但本質上緣自對愛情的渴望和想象,而非對現實生活和情感邏輯的審美反映。另有一類現實向度的愛情小說,它們在複雜的時代生活現場審視愛情,一方面使愛情回歸生活的原位,另一方面诠釋愛在女性生命中的意義。這類作品雖然采取類型寫作的方式處理現實題材,但充滿現實關懷感,呈現了當代青年在現實生活的種種考驗中對愛的追求和堅守。
沐清雨的《無二無别》融合了“中藥産業 鄉村助學 愛情”三重主題,但歸根結底是一個愛情故事。小說講述媒體人餘之遇與具有藥師和教授雙重身份的肖子校的愛情糾葛。一則關于中醫亂象的報道将二人卷入其中,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教學實踐中互生愛慕,肖勇敢向餘表白,共同投入到女童救助計劃和中藥産業化發展中,更在新冠疫情發生後,他們共同奔赴抗疫前線。毫無疑問,愛情是這部作品的核心主旨,無論是兩人的相遇,還是餘與前男友之間的恩怨,以及化解初戀女友林久琳對肖的糾纏,都是言情小說慣常的情節。小說的不俗之處,是為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找到了當代社會生活的支撐,使人物對愛情的追尋,對事業的追求形成了人生的一體兩面,摒棄了為了愛而愛的狹隘,提升了愛情的意義。作者另一部作品《你是我的城池營壘》被改編為電視劇後熱播,情節與此異曲同工,醫生米佧和特警隊員邢克壘在醫院與警校聯合應急演練中相識,卻因為誤會心生裂隙,幾次意外救援中的合作使他們得以互相了解,盡釋前嫌後,走向了愛情的殿堂,彼此為對方築起了生命的營壘。警察和醫生在危難面前視死如歸的精神與意志經由愛情故事得到表達,但其意義已經超越男女私情,彰顯的是社會主流價值。
蔣離子的《糖婚》是一部生活倫理小說,作品對愛情的處理為讀者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小說以周甯靜、方緻遠夫婦婚後的生活為主線串連起了幾個高中同學的日常生活,展現了當下青年群體的情感和家庭狀況。有評論家分析時說:“周甯靜和方緻遠的情感是否能經受得住來自愛人的信任考核,陸澤西在任性的感情遊戲結束後會不會塵埃落定,付麗麗‘磨刀霍霍’向同學的金融詐騙最終如何收場等等。作品通過他們對于婚姻和愛情的質疑與出離,對婚姻進行更為深入的拷問。”顯然小說是将愛情作為構成婚姻家庭的倫理基礎來處理的,同時人物表現出的不僅僅是對愛的渴望,更通過對愛的喚醒,拯救靈魂進而拯救生活,小說開掘的主題對現實是有警醒作用的。
作為流行風潮的風向标,網絡文學是一定時期的社會心理情緒的反映。即便是那些玄幻、仙俠還是架空、穿越小說,講述的也并非毫無來由的故事,而表達着大衆的樸素願望、價值認同和對世界結構的基本認知。在上述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現代言情小說與現實情感之間的緊密關聯,從模式化的情節中窺看到了當下社會青年的情感律動,折射出他們的愛情觀在新時代生活中的趨勢性變化及其對網絡言情叙事的深刻影響。
(作者為河北省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
來源: 文彙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