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十九回,孫悟空在雲棧洞收服了豬悟能(豬剛鬣),然後悟空帶着悟能來見唐僧:
悟能道: “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三藏道: “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别名,喚為八戒。”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原著中出現的“五葷三厭”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現在常用“葷”指各種肉類,但“五葷三厭”中的“五葷”指的并不是五種肉。李時珍《本草綱目·菜部·蒜》是這樣寫的:
五葷即五辛,謂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練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興渠,即阿魏也。雖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熟食發淫,有損性靈,故絕之也。
李時珍《本草綱目》
可見,對“五葷”的解釋,各家各有說法,不過基本都是蔥(大蔥、小蔥)、蒜、芫荽(香菜)之類帶刺激味道的菜類。《說文解字》中就說: “葷,臭菜也。”
“五葷”說法之一
為什麼要忌食這些“葷菜”呢?
一種說法是,吃了這些菜,容易口内發臭。《楞嚴經》所謂“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念誦佛經或道經之時,口氣太重,佛祖或道祖也要讨厭遠離他。想想在現實世界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各位若是用餐時吃了這些東西,一定要刷牙漱口或嚼口香糖之類來清新口氣,否則會被人誇贊一句“海龍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氣”。如今人人戴着口罩,這重口氣怕是要把自己熏暈倒。
“好大的口氣”
而另一種說法更有意思,說食用這些菜類能夠刺激人腰部以下的欲望。《楞嚴經》就指出五種辛菜(即五葷) “熟食發淫,生啖增恚”。韭菜也有“壯陽草”的民間稱呼,至于科學依據麼,就不好說了,大約可能因名而得貴, “韭者,久也”。
按照這種說法,修行之人自然要靜心修性,不可食用這些“葷”了。
韭菜是個好東西
“五葷三厭”中, “三厭”又是指的什麼呢?
原來, “三厭”指的是“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厭,大概就是“不忍吃”的意思。
第一厭是“天厭雁”。傳說天上飛的大雁有序,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也有人說是因為,大雁對待愛情非常忠貞,雄雌相伴,若一方不幸死去,另一方會守貞到底,至死不渝。元代文學家元好問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之詞,寫的就是大雁。
“雁有序”
據說元好問在赴科舉考試途中遇到一個獵人。這個獵人将一對在天空翺翔的大雁射下一隻,另一隻在空中盤旋哀鳴,确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死。大雁的情誼深深打動了元好問,于是便有了這首詞。後來這句詞還被金庸改寫進了《神雕俠侶》之中,情場失意的“女魔頭”李莫愁就時時念誦着“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即便最後葬身火海,仍是念誦至死呢。
“女魔頭”李莫愁
第二厭是“地厭狗”,即不忍吃狗肉,是因為狗忠誠于主人(護主之義),乃有情有義之生靈。這自不必說。
電影《忠犬八公》
第三厭是“水厭烏魚”。烏魚,又叫黑魚、火頭魚、蛇皮魚等,據說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大約是洄遊之時有序有禮。還有說法是,母烏魚在産卵之後非常虛弱,眼睛也會看不到東西,無法捕食。這時剛出生的小幼魚就會遊到母烏魚的嘴邊,讓母烏魚吞掉自己來充饑,這種孝道的确令人感動。
烏魚
據說是藥神孫思邈所著的《孫真人衛生歌》裡就有這樣的話:
雁有序兮犬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總結一下, “五葷”指的是各種有刺激性氣味的菜類, “三厭”是不忍吃的三種動物肉。 “五葷三厭”是佛道教的說法,用于規定信徒的生活戒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