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段玮 李鑫 董立景 霍豔華 李澤亞 馬宬
生态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2018年,天津将把生态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态環境短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精心呵護生态資源、建設生态宜居城市,将天津變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麗都市。
天津建宜居新家園
垃圾分類實現“智能化”
2017年底,天津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意見出台。從2018年開始,天津市啟動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并正在積極探索一套符合本市實際的垃圾分類運作模式。
早在2013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就全面推行了生活垃圾分類。按照“每日人均生活垃圾産生量低于0.8千克、垃圾回收利用率大于60%、危廢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三個固廢指标體系,形成了“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綜合處理”的垃圾管理模式,構建起一整套能複制、可推廣的城市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體系。
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居住在生态城,垃圾可是不能亂扔的。如果細心的話,就會發現,這裡的垃圾桶分藍、綠、灰三種顔色。“藍色是可回收垃圾桶,綠色是廚餘垃圾桶,灰色則是其他垃圾桶。”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津雲新聞記者,“隻要看清楚顔色,就不會扔錯。這樣既能直觀分辨投放垃圾的種類,又能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
2018年年初,生态城又推出了垃圾分類APP,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垃圾分類,體驗垃圾分類投放、大件垃圾預約、查詢回收終端、參與公益活動等功能,讓生活更加智能、環保。
“這是我提前在家裡分好的生活垃圾。”居民呂女士告訴津雲新聞記者,她一邊往智能回收機投放垃圾,一邊用手中的積分卡在機器感應區上一掃,機器很快“吐”出一個二維碼,而智能系統則會給卡内充入相應的積分。拿着積分卡,她就可以去小區便利店換取相應的生活用品。
目前在天津,餐廚垃圾經過微生物處理變廢為寶,成為生物能源和肥料;在社區設立捐衣箱,衣物回收加工為再生纖維再利用;嚴格落實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實施辦法,杜絕醫療廢物外洩。目前,全市各區縣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摸索經驗,各出“妙招”:智能垃圾回收平台、回收垃圾攢積分兌換日常用品、廚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等已初現效果。而在探索過程中,垃圾分類的意識也逐漸傳播開來,深入人心。
生态社區讓天津更宜居
加快建設生态宜居的現代化天津是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标之一。為此,天津“以點帶面”,通過安靜居住小區、美麗鄉村、綠色學校、綠色幼兒園等評選,推動生态宜居城市建設。
在薊州區小孫各莊村,過去土路泥濘、河道堆滿垃圾。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村子的生态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先後拆除了100多座違章建築,清運了2000多立方米的垃圾,整體硬化了11000餘平方米的道路,栽植了6萬多株綠化樹木,粉刷了1.7萬平方米的臨街牆面,修建了整個村莊6800米的排水邊溝。同時,安裝了260多盞路燈,照亮村民的回家路。”
小孫各莊村建立村民休閑公園
現在走進小孫各莊村,街道整潔、路燈亮化、垃圾無死角……“生态環境靓麗了,村民也都自覺維護村子的環境。未來,小孫各莊村還将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休閑、養生、養老、觀光、采摘一體化産業,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農村環境。”
據了解,天津正在不斷提高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天津生态環境質量,預計到2020年,天津建成1000個美麗村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為讓百姓有更舒心的居住生活環境,天津市每年開展“安靜居住小區”評選,截至2017年底已經有363個“安靜居住小區”。
“現在小區裡特别安靜,小商小販也不讓進了,環境好了心情才舒暢。”和平區小白樓街樹德北裡的居民如今逢人便誇。據了解,該小區通過制定環境公約、寵物管理規定、車輛管理規定等人性化措施,從源頭上美化了環境、降低了噪聲、控制了污染。
通過創建“安靜居住小區”,天津市進一步加強了環境噪聲管理,樹立了一批環境管理優秀的居住小區典範。
全民環保理念逐漸形成
為了做好生态城市建設,天津不僅落實生态建設的各項工作,在生态建設宣傳上力度也不斷加大,生态建設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目前,天津開展的生态文明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宣傳活動,讓生态建設的理念落地生根。津沽環保行、環保公益林、“千名環境友好使者”、“輻射安全伴我行”“我是小小環保局長”等活動已經形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特色生态環境教育品牌。
“我是小小環保局長”公益活動
特别是在青少年群體中進行的宣傳教育活動,讓生态理念得到了傳承。曾參加過“我是小小環保局長”的河東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周海亦表示:“我覺得我們應該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我将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生态環保理念,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
“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關注環保,今後要從我做起,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向家人、同學宣傳環保知識。”另一位參加過活動的劉周怡同學表示。
據了解,天津每年都在“六·五”世界環境日及環境教育宣傳周期間,集中開展生态宣傳教育活動,綠色易站、以物換物等活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歡迎;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天津環境文化節、面向中小學生的“綠色小超人”、“送三精藍瓶回家”、“低碳小管家”實踐活動越來越豐富。
天津市環境宣教中心主任郝未甯表示,天津生态環保宣傳教育本着找群衆利益點、興趣點和舒服點的接地氣方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