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家都有蒜錘子、擀面杖,這些用起來特别方便的家務什你知道它們是怎麼制作出來的嗎?
它們是通過旋匠之手加工而成,那具體怎麼操作呢?
旋匠,又稱旋兒匠,是木匠行當的一種,主要從事木材加工制作,通過旋轉、旋切使木料成為圓形的物體,比如家裡的蒜錘子擀面杖之類的。
敖漢旗興隆窪鎮發來甸子村,84歲的陳百祥老人可是這方面的行家。記者趕到他家時,老人正要為鄰居旋個蒜錘子
旋床是個梯形的木架,操作時需要坐在窄頭一頭抵在旋床上的鐵制老虎牙上,腳踩繩套抵緊另一端,用創子将榆木幫去皮創光榆木刨好,再換另一面坐下,将榆木棒穿過拉杆上的皮條,形成一個活扣,左手持旋刀,右手拉動拉杆,就進入了旋木的過程。
陳百祥老人沒拜過師傅,這手旋木頭的手藝可以說是偷來的。在他年輕時村裡來了個旋匠,挨家挨戶給人旋擀面杖、驢夾闆、蒜錘子等物件,陳百祥擠在看熱鬧的人群裡,獨獨對手藝人的旋床産生了興趣,之後他憑着記憶找木匠做了一個,開始摸索着給人旋東西。随着手法的逐漸熟悉,找他來匝水桶、旋擀面杖、蒜錘子之類的人越來越多,等生産隊沒活了,他就挑着家夥什兒出門,走多串戶旋東西。那時候做一副夾闆子能掙一塊來錢。這也成了陳百祥養家糊口的營生。
同期聲一-敖漢旗興隆窪鎮發來甸子村村民陳百祥:那陣兒出去比在家強,掙個三塊五塊的,多的掙個十塊八塊的買點啥,要不上哪摘錢(借錢)去,小雞下蛋供不上花。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陳百祥老人不但養活了一家老小,還有這個獨特的手藝傳承下來。眼下人們生活變好了,生活用品也大多上商店就能買到,閑暇之餘,他也願意拿出工具練練手,找找從前的感覺。
敖漢旗興隆窪鎮發來甸子村村民陳百祥:這工夫可行了,都是國家照顧,這推上好社會了。
工業經濟的發展讓許多原本手工制作的東西實現了機械化批量生産,雖然便捷了,卻缺少了手工的味道
希望這門“旋匠”的手藝能夠傳承下去,讓子孫後輩也能看到這精緻的手工。
直播赤峰
編輯:辛中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