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慶木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巢城東鄉的河網化地區,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這裡水生植物也特别繁茂,像菱角、荸荠、藕及芡實、茭白、茨菇等,為百姓提供了可口的餐桌菜品與消遣零食。在這裡,栽種這些水生植物還形成了地方的特色品種,廣為流傳的是:“都勝圩(含山縣張曈鄉)荸荠,黃周圩(巢縣釣魚鄉)藕,落城圩(巢縣亞父鄉)菱角家家有” 。
(一)
在我的家鄉落城圩,因為興修水利、加固圩堤的需要,每個村莊所在的圩埂裡面,挑土後都形成了幾口大塘。還有,每個村子所有圩田的分界處也有大深溝,正所謂塘壩相連,溝渠縱橫。這些溝塘較為寬闊的水面,可以養魚,也栽植水生植物,如菱、藕、茭白等。而荸荠、茨菇等則要在水田裡栽植,藕也可栽植在水田裡,但是菱角則主要栽植在溝塘裡。
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主要生産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品種較多:有二角的、四角的,有青皮的、紅皮的。家生種植的果實較大,而野生的果實較小。我們家鄉主要是種植四角青皮的菱角,果實嫩的很脆,還稍有些甜味;老的煮熟吃很香,既可當零食吃,也可剝殼後煮粥、燒肉吃,味道很是鮮美。
我們家鄉落城圩栽植的菱角,其果實堪稱一流。首先是顔色好看,青黃色,人見人愛。其次是果實大,俗稱“大咖瑪”,而且容易剝殼,一般用牙齒隻要先咬破上面頂嘴,露出一個口子,雙手即可剝開另外兩個角,一個完整的肉果即出來了。每年的九月初上市。過中秋節時,除擺月餅外,再擺上一盤菱角與一盤石榴,是非常好的時令食品。
我們家鄉的菱角既好吃又好看。你看街道上小攤販賣的大而清淨的菱角堆在簸箕上,青汪汪的,甜蜜蜜的,挺誘人的,走到那裡隻要看一眼就忍不住要稱上兩斤,帶回家讓家裡人嘗鮮。過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集體時,每年菱角上市時,輪流分配。我們家每次分得的菱角有五、六十斤,晚上煮熟,第二天一早就挑到街上賣。村子裡幾副挑子,隻要走到巢城東山頭前的浒城圩埂,就有小販子迎上來,經過一番看貨論價而成交,非常好賣。因為,落城圩的菱角是縣城有名的食物,販子買到後當天準可以賣個好價錢,而且銷得快。在秋風涼上市的菱角也是農家送給親友的好禮物。因為,落城圩的菱角生産量比較有限,供應市場非常搶手,大家比較鐘愛。這時,各家都要少賣一點,省吃一點,留一些做個人情,送到親戚家去,是非常受歡迎的禮物。因為這種大而好看好吃的菱角一年到頭比較少見,特别是地處山區的群衆更是稀罕;送去給親戚家人嘗過鮮,可以說是“禮輕人意重”啊!我在1970年底參加工作離開家鄉後,對菱角接觸得也不多了。大概是1980年秋季,我在恢複高考後去上大學了,家中兩個孩子也還幼小。大孩子送到柘臯鎮嶽母家撫養,愛人帶小女兒在沐集供銷社上班。這一年中秋節前,我父母親兩人,分别去兩地看孫子。他二老各帶了近30斤煮熟的菱角到達後,嶽母在柘臯給親友、隆玉在沐集給同事都送了些菱角。衆人品嘗後,都誇贊我們家鄉的菱角好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那時,我們落城圩溝塘的水質好。村後的大龍塘水深面廣,活水流動,農家飲用的就是深塘水。特别是冬天,水面已無浮生物,一汪塘水清澈見底,如甘露醇酒。在這種水塘中,一般不放養大量家魚,因為魚多了會吃菱秧,妨礙其生産。而且,菱角生産是既無污染亦無藥物,長出的果實自然是口鮮味美。隻可惜,在城市化進程中,全圩已化為居巢經開區,溝塘沒有了,特色水産品的菱角也就消失了。
現在,巢城每年上市的青色四角菱角大都是附近一些小圩區的品種,供應量不大。而一些顔色變黑的菱角,二隻角的菱角可能是别處販來的。另外,在巢湖西壩口的湖中,也長些野生菱角,和湖靛在一起共生,其品味可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秋季市場上菱角上市之時,一些年齡較大的市民都會回憶起過去落城圩農村大量上市的菱角。隻是,家鄉這種菱角猶如昨日黃花消逝,再也見不到那樣正宗的落城圩菱角了,因為落城圩也消失了。
(二)
我們家鄉落城圩的菱角品種在巢城較有名氣,在于這種菱角的栽植方式講究、生長管理精細,所以最後長成了集形闊、體大、肉肥、味美于一體的果品,深受消費者的好評。
從栽植上來講,首先是選好種菱。在頭一年的采摘尾季時,注意選那種快要掉臍的體大老菱角,收集後用清水沖洗掉上面的污垢,然後放在單獨用稻草紮制成的草包裡,放在水塘邊一較清淨處水下,在冬天裡不會受到人為或牲畜的損害。至于那些長老而自然落入塘底的老菱角,因為不易收集,也就不管了。在冬天有人在水中可用耙子抓一些黑色老菱角,也是可以剝殼吃而不會做種菱。
其次是育菱角秧。一般情況,在當年的春分至清明期間,生産隊由專門栽植技術的老人在塘裡将上年的菱角草包取出來,把菱角放在空稻籮裡用河水再沖洗下,以洗掉老菱角上面的污垢和氣味,在圩外的天河邊河灘内的水塘裡,将這些老菱角植入爛泥中,不要太深。由于天河中的水是活水,且爛泥也較肥沃,适宜菱角發芽長苗。在外河這種較适宜的生長環境中,菱角秧苗很快會長出來,一般可長成2~3米長,苗莖粗壯結實,菱秧葉子也長成一個小盤子,就育成了好的菱秧苗。
第三是移栽菱秧苗。到五月初蒸,外河水要漲潮了,菱秧苗就必須移栽到内河塘溝裡。因為此時菱秧苗已長大了,還有外河水大了,河邊有行船會損傷菱秧;更重要的是,内河溝塘這時也水滿适宜菱秧苗生産了。移栽時,先在外河将一株株的菱秧苗細心地在爛泥中連根拔起,小心保護好根部,将十株秧苗的長莖繞成一團團,分别放好。然後,将這些團團菱秧苗放到内河塘裡的魚盆裡,用長竹竿将一株株秧苗的根植入溝塘底泥内,把莖葉放開使之漂浮在溝塘水中。這樣栽植不能太滿,使之長大後再擴展開來。經過幾天的辛苦勞動,菱角秧苗移栽結束後,就讓它自由自在的生産了。
菱角秧苗的生長管理不是很難的事。因為這些栽菱秧的溝塘中不放養家魚,不會使粉嫩的莖葉被吃掉。這時,主要是不讓鵝、鴨進入溝塘裡,因為這些家禽會吃掉菱角秧的葉子和嫩莖。還有要注意定期換水。這也不難,因為水稻生産也需溝塘保持有足夠多的水。至于病蟲害的防治也需注意,但在一般情況下,那種大面積危害菱秧苗的病蟲害很少發生。到了七、八月份,這時溝塘中栽植菱角秧苗的菱角菜已長大成盤,并且還開了一朵朵的小白花,小菱角也開始生長了。後期管理仍然是防止家禽的危害。對于集體産品的管理,廣大村民還是能配合做好的。
菱角的采摘是廣大社員們最為高興的事,因為這是勞動果實的收獲,也是一年中比較舒适的豐收季。每年的九月初處暑過後,秋風涼開始之時,就可采摘成熟的老菱角了。在這之前,大而嫩的菱角也十分可愛,有些社員在溝塘埂上行走時,可以下水把近處嫩菱角摘下生吃嘗嘗鮮。這種嫩菱角殼不硬、易咬、肉脆,生吃一種鮮味,既解饞又解渴。但是,采摘這種嫩生菱角吃的人并不多,大家還是能克制并保持不亂摘集體食物一種自覺性的。
我們村正式采摘菱角是要由生産隊長來具體安排的。一般要有六張小腰子盆下水,每天安排六名婦女勞力去采摘。這些人中,須要有好的劃盆技術,因為這種小腰子盆人上下時不穩,易翻盆。同時,在采摘過程中要特别謹慎,以防止翻盆。所以,采摘菱角這種技術活也是很講究的。我們生産隊的溝塘面積較大,每天六張小盆采摘,采摘一遍要兩、三天時間。這幾天中,所采摘的菱角每天收集起來按人頭與工分分給每戶。每戶分到菱角後(一般一次可分五、六十斤左右)自己家處理,煮熟後可賣、可送人。采摘一遍後,再過一周左右時間又可摘一次。每年的采摘從開始到結束約為一個半月時間。老菱角煮熟後作零食吃越吃越香,家裡父母親總是招呼孩子們不要多吃,以免吃多了不消化。老菱角生剝後燒肉或燒仔鴨也是一道美食,很香、有咬勁。每年中秋節,我們家都有這道菜。我在巢縣一中讀書時,有一年中秋節,我母親就送了一茶缸菱角米燒仔鴨給我吃,真是太好吃,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滴口水。
最後,說到菱秧菜的食用。家菱角的菱秧菜要到菱角下市後,這時的菱秧菜除菱角外隻剩下少量的葉子和一些黑泡莖梗,一般就不再有食用價值了。但是,在那個大集體年代裡,由于每家每戶的菜地少,蔬菜量少,這些下市的菱秧菜大家也舍不得丢棄,而是摘下來洗幹淨,腌起來作鹹菜吃,那些帶泡的莖梗還要用捶棒捶下。但是,這種菱秧菜蒸吃時有些澀嘴發苦,而且吃長了牙齒都會發黑,可是缺菜時也不得不吃。實際上,菱秧菜好吃還是野菱秧菜腌之好吃。在那時,離村子較遠的溝塘裡會長一些野菱角,我們家鄉河對面的秀芙鄉魏家圩裡的小溝塘裡也長了很多野菱角。有時,我們會去采摘這種野菱角菜家來腌作鹹菜吃。現在,夏、秋季市場上也有這種野菱秧菜買,青汪汪的,細莖條就是。這種野菱秧菜洗淨切碎後,用青椒炒還是非常可口的一道鹹菜。現在,人們在飯店吃大餐後,要店家再上一盤子小鹹菜吃飯,如有這道菜上來,大家就直呼上的好,好吃!
(三)
家鄉的菱角與菱角菜,值得回憶,也值得留念!首先,菱角的食用價值較高。用現在的語言講,菱角基本上是水塘中自然生長,原生态植物生長的果實,不沾化肥農藥,少污染,環保型。據科學研究,菱角果實味甘、涼、無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和解毒的功效。古人認為多吃菱角可以補五髒,有除病輕身作用。因此,在菱角上市時作為佳果多嘗一點實在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在種菱、采菱與食菱的過程中,也可體驗一種植物文化的内涵。菱角秧開始發芽長葉後,漂浮在水下時隐時現,觀看時有一種飄逸感,休閑時駐足觀看可消除疲勞。菱秧在水面上長成大盤後,将廣闊的水面布成一片綠色,特别是在葉盤下開成白色的小花,你可感受到一種植物生長的強勢而高興。在大面積水塘中采摘菱角時,正值秋風送爽季節,蘆花飛舞,盆行,水蕩。姑娘們劃着小盆,哼着小曲,把手伸進水裡,在鋪滿青翠的菱盤下,富有節奏地采摘碩大的菱果,真是詩情畫意的境界。古人有詩詠菱,其中,唐代白居易雲:“嫩剝青菱角,濃煎白茗芽”;梁朝蕭綱雲:“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宋代陸遊雲:“深紅菱角密覆水,爛紫蒲桃重垂架”;宋蘇泂雲:“菱角雞頭薦晚杯,詩成不受片雲催”;宋王安石雲:“草頭蛺蝶黃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等等。欣賞了這些優美的詠菱詩句,也使我們對菱角有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感受。家鄉的菱角啊,将是永遠珍藏在我心中的美好果實!
楊慶木寫于2020年6月6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