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曹操剿滅劉備

曹操剿滅劉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3:46:47

魏蜀吳三國鏖戰多年,互有攻守,尤其是曹劉兩家,恩怨既久且深,互視對方為眼中釘、肉中刺,可謂一生之敵。

初期占盡優勢的曹操一再錯失殺掉劉備的機會,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被劉備裝傻充愣蒙混過關。而且客觀地說,當時的劉備混得太差真是不值得下手,不過厚着臉皮巧取豪奪了劉璋的西蜀之後,劉備終于撕下僞裝,開始公開叫闆,到了這個時候,已成氣候的劉備問鼎天下的野心不再掩飾,實已成為曹操之勁敵。

以曹操之大略當然不會拎不清,所以擊潰了馬超、韓遂之後,時年已經六十一歲的曹操仍舊親征漢中張魯。曹軍有十數萬之衆,漢中軍隊在陽平關勉強抵抗一下後,張魯投降。曹操獲取漢中之後,就和益州的劉備直面相對了。漢中地理位置重要,是西蜀門戶,現在曹操可以說一隻腳已經踏進西蜀的大門了。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1

上圖_ 益州北部

而對于劉備更為不利的是,此刻他與東吳就荊州的争奪正日趨激烈。矛盾越來越表面化、公開化。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也就是曹操讨伐漢中同時,孫權先是派諸葛亮之兄諸葛瑾找劉備索還荊州未果,後又往關羽控制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派駐官員,任命太守,未免天真。結果自然是遭到關羽武力驅逐,孫權失了顔面,遂放棄了外交手段,準備來硬的了。呂蒙率軍兩萬進軍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魯肅率兵一萬進駐巴丘,大戰可謂一觸即發。

劉備在益州聞訊大驚,知道耍賴拖延不管用了,哪裡敢于怠慢,于是親率精兵五萬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然後命令關羽率軍三萬進軍益陽。

在這種時候,如果占據漢中的曹操乘勝進兵,劉備在兵力并不雄厚的情況下又分兵對付東吳,首尾難顧,曹操奪取西蜀的勝算是很高的。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2

上圖_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曹操的謀士們也大都持此意見,尤其是劉晔和司馬懿,劉晔表示劉備是世之枭雄,但是行事多“慎徐”,也就是不夠果斷。趁現在他還沒對我們占據漢中做出反應,理應以奇兵“遽襲”,“取之則宜”。并且進一步闡述,劉備從劉璋的手上奪得蜀郡的手段很是奸詐,益州人心不服,此刻立足未穩,又和東吳交惡,正是天賜良機;日後倘若諸葛亮治國收服人心,關羽、張飛持勇鎮伏東吳,一旦劉備根基穩固,就不好對付了。

而司馬懿幹脆得多,就說了一句話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意思是智者或者做大事的人必須順應時機,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不能硬幹;但當時機來了以後亦不能不做。

這兩個人一直都是曹操的高級幕僚。一向很得曹操倚重。而且兩人的話也都很有道理,但是曹操沒有接受。曹操這樣解釋,“人苦無足,既得隴右,複欲得蜀。”大約是說人心很難得到滿足,已經得到了隴右,立刻就想要蜀。好像是人要适可而止,知足的意思。這和曹操一貫的作風可是極為不符。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3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得隴望蜀的典故,出自《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鬓為白。"的确是貶諷人心不足。但這話曹操說出來,感覺十分違和。

但是曹操不是說的違心話,沒有理會衆人的勸谏,不僅不再進兵,更直接撤軍走了。

事實誠如劉晔所言,劉備是囿于東線吃緊,才沒有動作。當劉備得知漢中被曹操平定,立即改變态度,與孫權講和,平分荊州(當然又是大忽悠)。然後匆忙急行軍帶着部隊趕回成都。

劉備如何面對漢中易手的局面呢?法正此時提出此天賜其便,漢中這次是不可錯過了的。劉備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采納法正的建議,留諸葛亮鎮守成都,親自帶兵征伐關中,并且帶了法正随行。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4

上圖_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起初戰事并不順利,劉備便給諸葛亮寫信要援兵。諸葛亮在成都的兵力不超過三萬,很有些躊躇,這時劉璋的舊臣楊洪進言說:“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軍師發兵何疑?” 這話的力度很大,意思是漢中丢了蜀必不保,已經大難臨頭了,應當男子戰邊,女子支邊。諸葛亮遂發動後備部隊開赴漢中前線。

戰局很快扭轉,劉備取得一系列勝利,曹操這才意識到嚴重性,再調集人馬重新殺回來,但為時已晚。尤其是老資格的名将夏侯淵遇襲陣亡後,曹軍盡落下風,完全處于守勢。某晚,曹操突然以“雞肋”作為巡哨口令,之後順手斬了楊修,再次撤兵離開漢中。自此漢中歸蜀,曹操再沒有機會染指。

不過曹操畢竟是曹操,他臨走在陳倉到天水一線布置了嚴密防務,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終其一生也沒能突破這條防線。

這是曹操作為軍事家的獨到智慧。但是相比之下之前的第一次漢中撤兵則顯得十分缺乏戰略眼光。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5

上圖_ 孫權題跋像

正如劉晔所言,劉備剛剛得到西蜀,而且手段堪稱不講武德,上不得台面,人心難服,位子坐得不牢靠劉備的“仁者”人設已經崩了,按常說的曹操占天時,孫權占地利,那麼現在劉備最大的資本“人和”已失。

而曹操進軍漢中的确給剛剛易主的蜀中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傳蜀中一日數十驚。 況且劉備現在還不在成都,由于孫權大兵壓境,誓要奪回荊州,他帶着主力跑到荊州對付東吳去了。

本來就實力不夠雄厚的劉備又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困難可想而知。但是劉備手下文武都有一流人才,假以時日必定扭轉局勢,成為曹魏的心腹大患。所以如果放過這個機會, 很可能鑄成大錯,悔之不及。

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曹操莫名其妙的選擇了什麼都不做。眼睜睜地看着劉備進占漢中,一路做大,成為三分天下的一頭猛虎。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6

上圖_ 劉備(161年-223年)

不僅是劉備,如果曹操一鼓作氣取得西蜀,足可憑借長江發源于四川的上遊地利優勢,順江而下兩面包抄(襄陽已在他手中)東吳,報赤壁之仇指日可待。況且蜀中向來物産豐饒,有了天府之國作為糧倉錢庫,魏就好比裝了雙核,如虎添翼一般。

當然曆史沒有如果,隻有後果。曹丞相得隴而不望蜀,可能不屑于乘人之危,沒有在劉皇叔疲于招架的時候趁火打劫,講究了一回騎士精神。

實在搞不明白,阿瞞這是忘了初心了嗎?那這樣曹昂、典韋、郭嘉們的死不就毫無意義了嗎?《觀滄海》裡“吞吐日月,志在千裡”的廣襟抱和豪邁胸懷都丢棄了?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7

上圖_ 三國 (魏蜀吳)

很難解釋以曹操的見識和格局會展望不到這個機會把握與否意味着什麼。

按一般的看法,是曹操後方發生叛亂。這個解釋的理由不是很充分。發生叛亂可以派遣得力大将前去鎮壓,實在不行,調遣司馬懿、賈诩都足可勝任,未必必須曹操親自回去,而且曹操臨走還派張郃進兵巴西(八駿以西,即今阆中附近)。這足以說明曹操是完全清楚形勢的,隻不過是不得不走。

對此法正曾說過,料其“内有憂逼”,也就是曹操的内部出現了嚴重問題,迫使他不得不立即解決。

如果法正真的言中,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這麼嚴重能夠讓曹操放棄眼前這麼好的機會趕回許昌去呢?

曹操剿滅劉備(曹操本可平定西蜀消滅劉備勢力)8

上圖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也許換個角度看看會有發現。起初曹操擊敗張魯張衛奪取漢中是在建安二十年,随後曹操引軍還。劉備對漢中發動進攻是在建安二十二年,而曹丕擊敗曹植被曹操立為嗣确定承襲魏王位正是在這一年。宣布立嗣曹丕之後,幾兄弟的激烈競争遂告平息,次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率軍西進至長安,蓄勢準備救援漢中。

的确,立嗣對于一個王侯政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謀臣都已經卷入其中。賈诩丁儀、丁廙、吳質、楊修全都參與了進去。所以也有分析說曹操之所以殺楊修并非因為楊修愛耍小聰明犯了禁,而是楊修參與了奪嫡事件。

也許曹家幾位公子幾近白熱化的奪嫡之争,已經到了不得不由曹操親自處理的地步,正是曹操得隴不望蜀的真正原因。

不管什麼原因吧,确實曾經有一個滅掉劉備推動一統的大好機會擺在了曹操面前,卻被曹操無視了。

改寫曆史和自己命運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溜走了。

作者:文山樵人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晉書•宣帝紀》《三國志》《魏武略志》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