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6:40:21

求得内心的甯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災難來臨和災難後的重建中,這種甯靜更加難能可貴。災難是獲得自由過程中付出的難以避免的代價。關注外界對于獲取信息是有好處的,但是不能把工具當成目的,這也是災難容易擊敗人的原因,災難既是一種挫折,也是一種自由的代價,不能因為自由有了挫折的代價就讓挫折取代了自由的意志,這是一種本末倒置。自由也無法物化,他并非是一種成文法的權利,也非财富、快樂與輕松的感覺,故而以錯覺的認識去扭曲自由亦偏離其本意。人的欲求雖然不足以達緻無限的自由,但是總也擺脫不了自由的因素,所以無論多麼逃避、抵制和拒絕讨論這個問題,人他總是不可避免的在踐行着這種自由,成為自由意志的在現實中的影子,所以人與自由雖然不同,但是卻無法擺脫同軌而行的宿命。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十月十三日散記)1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十月十三日散記)2

災難和困難并非同一樣東西,但是兩者确乎有類似之處,隻不過一個是預料之中的、主動面對的,一個是意想不到的、被動受沖擊的。有預料的,就容易更快的轉換到“自由的代價”的模式之中,但是災難的模式轉換就比較遲緩,而不像前者那樣堅定果決。因為這是計劃之外的,所以災難也在提醒我們兩件事,第一,對于風險要有兜底意識;第二,對于人的有限性要有清醒的認識,要理解不确定、不存在和不可知三者之間的關系,否則就很容易惶恐失措,乃至放棄自己的信仰,遁入消極的世界。不确定和不可知其實都屬于存在,否則就沒有辦法說可知或者确定了,他們和不存在是不一樣的,不存在其實是可知和确定的,但是這一片認知的黑洞從确定和可知演變成不确定和不可知的領域,認知本身就發生了恐慌,這是災難帶來消極感受的原因之一。不确定和不可知也就意味着自由受到了阻礙,這是人的精神世界受到損害。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核心因素是不同的,在“存在的存在”的範疇之中,利己趨向(對立統一運動的屬性)是最根本的;在“不存在的存在”的領域内,自由反而是最重要的。但是這并不是說“不存在的存在”不具備存在的屬性,而是說人發展出了比一般存在更高級的機制,這就是思維的工具性。不能說動物沒有思維,但是動物的思想并不能剝離動物本身和思想,更做不到運用思想作為工具來服務于動物的利己趨向,也就是說,動物的思維是無法具有工具性的,他們的思維僅僅能幫助動物去創造物質的工具,但思維本身做不了工具,這是動物和人的根本區别。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十月十三日散記)3

自由是有助于人運用思想來服務與人的利己趨向的,而且為了更好地實踐,他們已經把自己和思維兩個概念分離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人就有了客觀的認識和主觀的認識兩種意識,雖然人的意識不可能達緻不存在,也就不可能做到客觀,但是人是在努力接近客觀的,唯如此才能使得思想最有益的發揮其工具性,指導實踐,舒适身心。也就是說,人的自由在原初狀态下是依附于和附屬于人的利己趨向的,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工具和目的之間的矛盾關系,我們力求認識的是一個絕對運動的世界,而我們采取的工具則是追求接近絕對客觀的辦法,客觀僅僅是一個視角,相對于我們希望認識和觀察的存在而言,想要追求近乎客觀,就需要站在不存在的視點上去觀察存在,這樣就有一個問題,我們的需求是利己趨向(對立統一運動屬性),而我們所處的世界、宇宙也是對立統一、運動不息的,但是我們的工具是相對靜止的不存在視點,所以兩者之間必然有着難以彌合的缺口,這是誤差存在的絕對基礎,因而不确定是一定會有的,一方面來自運動形式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來自人類追求自由過程的絕對誤差,不确定從客觀和主觀角度都有來源。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十月十三日散記)4

但是,一旦人把自己的自由能力看的過高,乃至絕對可以的地步,那麼事态很容易朝着不容樂觀的方向發展,因為他注意到的現實因素變得更少了,發生絕對誤差之外的相對誤差的概率更大了,更容易失敗。災難就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我們可以稱之為“自由的破産”,自由在得到不合理的膨脹後一下子被針刺破了,他自然而然就像股票大跳水一樣導緻整個資本市場震蕩乃至全局性的經濟危機了。可以說災難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把本來就具有高度局限性的有限自由誇大了,在這個基礎上賦予了其過多的确定性與可知度,導緻自由破産的風險進一步增大,因為自由所評估的對象是運動的,運動也就意味着變動性和不确定性較高,自由的押注過大,自然是容易翻船的。當然,這并不意味着我們不能長遠計劃和做出宏觀的決定了,隻不過在做出這種決定和計劃的時候要對不确定性有清醒的認識,自由既是履踐人的本質的工具,也是一件獨屬于人的偉大的事業,作為存在與不存在的矛盾統一體之一的人是曆史與未來的樞紐,人在履踐自身的對立統一性的同時,也在支配着存在螺旋上升與進步的步伐,怎麼走,如何走,都在人的發展之中,人是一種高級的存在,因為人不僅在個體的利益趨向發展上做到了容納不存在的存在并以之為工具的程度,而且在相互關系上運用社會作為人進步的工具,人是社會動物,也是具有發達的思想工具性的動物。

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記(十月十三日散記)5

我們作為人需要進步,也因為屬于人所以不得不進步,在這個過程中,自由的誤差造成的犧牲與代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用有限去改造無限,本就是與宇宙對抗,出現損失和代價都很正常。災難和困難都會有,但是我們能夠理解他們都屬于“自由的代價”就足矣。曾經我講過,在人的欲求和人之間有着概念的分别,人的欲求受挫,不代表人的自由就應該受到挫折帶來的消極情緒的奴役,這樣人就不自由了;人的欲求也不應該受到狹義的人的幹擾,因為那樣的人是被閹割的人,這樣的人的自由是有限的,而會受到限制的,容易滑向奴役的範疇。這一層僅僅是做到人的心境平和,有利于去實踐欲求的自由,但是缺乏了道德的自由,這樣人一樣會受到欲求的“和平奴役”與“快樂奴役”,所以仍然需要道德彌補這個缺陷,人才能在相對程度上達緻自由的地步。最後,人的自由如果局限于人的個體,那麼他也是容易被束縛而不自由的,所以他一定要有一個社會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進一步發展人的自由的。至此,人的自由可以得到比較高度的伸張,但是人會遇到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存在與不存在、可知與不可知、确定與不确定的困擾,在這種動蕩之中而迷失自由,所以在認識到自由不能無限後,有限的自由反而是自由的了,因為自由的代價不再被理解為自由的對立物了,為了打破自由的這種有限性,人就需要不斷的經曆困難和災難的考驗,不斷向前,死而後已,如此自由才能不斷被實現,在這個不斷被實現的過程中,人就可以進入自由而自在的狀态。因為世界本來也如此,運動是常态,不在運動中追尋自由,便會被自由抛諸腦後,成為自由的落後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