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書譜用筆的特征

書譜用筆的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3:48:21

侯景雯/文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在其發展演變的整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而健全的書法技法與書學理論體系。這些技法與理論可以萬法歸一,适合各書體的用筆方法,也是書法學習的基本功。衆所周知,筆法是書法藝術裡的重中之重。執筆和運筆是書法技法的基本,不善于其法者,所書寫出點畫線條的形質,就很難談得上書法的藝術美。因此,孫過庭把基本的用筆技法上升到了理論層面,是很有必要的。

在孫過庭《書譜》中有一句話,講到書法的筆法,他說:“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這句話中談到書法中的執、使、轉、用的用筆問題,這四個字在書法藝術上有何意義呢?孫過庭在後文論述中有所解說,高度概括,簡單明了。但是,沒有書法理論和不能熟練運用技法的人,可能會感到晦澀難懂,語焉不詳。

“執、使、轉、用”,是古代書法理論上的術語。即執筆和運筆的通稱。當代的書法理論上已經很少使用。明代張紳說過,“執謂執筆,使謂運用。”“運用”在書法上也是運筆的意思。“轉”,是指行筆中轉折處。“用”,是指點畫結構間的安排。唐代孫過庭《書譜》:“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進一步的解釋是:“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鈎環盤纡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在此論說執、使、用、轉的用筆技法和道理,可讓學書之人能夠領悟:執,是說腕執筆有深淺長短一類的不同;使,就講使鋒運筆有縱橫展縮一類的區别;轉,是指把握使轉有曲折回環一類的筆勢;用,就是點畫有揖讓向背一類的規則。将以上的方法融會貫通,才能書寫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書譜用筆的特征(論書譜中執使)1

一、“執”為長短深淺

“執”就是執筆的技法,也指握筆姿勢。說到書寫實踐,最先掌握的就是執筆。執筆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響到書寫效果,曆代書家都很注重執筆姿勢。在這裡要說的是标準且通用的“撥镫法”,也就是我們說最為基礎的“五指執筆法”。當然也有人說執筆無定法,蘇東坡在作書時善用三指執筆法。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務使虛而寬。”[1]據已故書法家沙孟海先生說:“古人寫毛筆字用三指執筆法是因古代人都盤腿坐在地上或雙膝跪坐在地,桌子很低,懸腕書寫。”筆者認為,相對而言,五指執筆法是更為标準和實用的執筆方法。唐代陸希聲得筆法凡五字,“擫、押、鈎、格、抵,謂之撥镫法。”[2]這五個字指出了右手五指在執筆過程中的功用。

五指的執筆方法,很大程度地發揮了右手的指尖運動特點,充分運用其功能。手指間齊心協力,穩健握筆,輕松活動,靈便自如,腕與指之間的力量彙于筆尖。古人歸納出了五指執筆法的基本要領,即:“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執筆上要松緊适度,運筆才會靈便自然,書寫出的點畫線條才能有力,形成的意與力才能順暢,從而展現到紙上。不同的書體、字體和書家的執筆,形成的腕力也有微妙之不同,這種異同會帶來點畫線條千變萬化的風格氣韻。

書譜用筆的特征(論書譜中執使)2

二、“使”為縱橫牽掣

“使”是指控制毛筆的運筆能力,在書法裡就是所謂的“運用”,運用毛筆書寫線條的能力。孫過庭所說的“縱橫牽掣”是表現在用筆之上,可體現出線條的提按頓挫、輕重緩急。中鋒、側鋒的用筆,可以展現出筆畫的質感。運筆要有節奏上的快慢變化,書寫中提按,自然的運行。掌握娴熟的運筆技巧,才能縱橫牽制。運筆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藝術效果。[3]運筆技法是讓書法作品具有藝術審美性和重要法度的原則。

綜合來說,運筆能力,收放适度,萬法在握。實現這一點,要心中有度,腕底要有力,盡情書寫而不逾越法則,才可謂“使”。書家利用柔軟的毛筆,從而精準自如地書寫,不是一蹴而就的。學書者需要耗費一生的精力去研究與追求,才能爐火純青,随心所欲地書寫,進而體現出自己的書藝審美理想。

書譜用筆的特征(論書譜中執使)3

三、“轉”為鈎環盤纡

“轉”在字典裡有改變方向和位置的意思,在書法術語中也保留了原意。“轉”是用筆的技法。孫過庭說的“鈎環盤纡”,在書法中,多為行草書裡曲線的用筆方法。在現代書法術語上也多用“轉折”代述,正所謂“轉以成圓,折以成方”,如此一說,可以理解為圓筆線條和方筆線條的用筆。書法的點畫線條有三種形态,方筆、圓筆及方圓兼備,也就是“轉”的用筆法。

孫過庭所謂的“轉”實際上可以指書寫一個筆畫的形态,無論是“鈎環”或是“盤纡”,從開始的起筆到結束的收筆,都有一個完整的快速書寫過程。書寫好一個點畫,需要完成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基本環節,在行書和草書的字形中,也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完整的部分,即起筆到收筆的運筆過程。“轉”就是點畫線條的運筆路徑。孫過庭的“鈎環盤纡”這四個字,要深入地理解認識,不僅僅是點畫的形态和運筆方位的變化,更體現出是對線條質感與字間變化的追求。

書譜用筆的特征(論書譜中執使)4

四、“用”為點畫向背

對于“用”的解釋,這就涉及到點畫線條和漢字造型問題,以及對書法字形規律上的繼承和借鑒問題。如此理解,是因為“用”在漢語中有“使用”、“采用”的意思,在書法裡進而引申為點畫安排之意,技法之用也。孫過庭說的“點畫相背”,即說明了點畫的造型問題,也飽含點畫線條和字間結構處理的技法。我們可知道,點畫線條的造型有相背,字形結構一樣也有相背的特點,這些技法更多地是從前人的經典字帖或優秀作品中學習借鑒而來。因此,對于我們學習書法最基礎的就是臨摹古人碑帖。

書法中點畫相背的處理絕不是獨立存在的,一是與書法家書寫的作品整體風格有關;二是與獨字中内部點畫線條之間相關。更進一步來說,也和單字所處的局部章法,甚至通篇的章法、形态,都有一定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各書體上都有存在。點畫線條間相與背的關系,有直接也有間接關系,有間隔的點畫更能展現相背關系。

事實上,如果我們對曆代經典書法家的作品大緻有了解的話,不難發現,他們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對前人優秀書法作品借鑒的痕迹,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用”的形式。我們學習書法,要從古今的優秀書法作品中取其精華,學以緻用到自身創作技法實踐中。

綜上所述,在學書過程中,臨摹書法家的優秀作品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臨習孫過庭《書譜》時,對于書法的筆法、結體及章法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就體會到古人寫字的法則。書法的筆法是執筆和運筆的方法,要借鑒前人所總結的經驗與方法,與現今實際相結合,在自身技法實踐書寫裡,得以運用。在符合社會背景與自身技法能力之上,表達自己的情感于書法作品中,才能更好地彰顯書法藝術之美。

(原載于《書法導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