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吃喝玩樂大搜索”可以訂閱哦!
您,怹!(發音:niń tán)
你,我,他,是人們互相之間的稱謂,古文裡謂之“三陣”。北京的土語,對比自己年齡大的長者“你”必須發音“您”;“他”或“她”必須發音“怹(讀:貪)”例如:怹老人家,來表示衷心的尊重!在北京對老人說“你”“他”就會指責是不懂禮貌!這個字如今很難被人記起,但是這個發音一直延續。
苶!(發音:nié)
“苶”也可以寫作“乜”。表示人或動物的神色呆滞,精神懶散,眉低眼慢,不說不笑。還記得小時候一說誰誰誰,又呆又苶。
遞葛!(發音:gě)
“葛”是形容一個人性格特别怪僻,或者形容某人的想法和做事的辦法與别人不一樣顯得有個性,别人會說:“這個人真葛!”;“葛爺”是具體的指某一個怪僻的人。而“遞葛”是形容冒犯别人,挑釁别人的一種行為。例如:你小子敢和我遞葛!
摩挲!(發音:mā sè)
“摩挲”讀音:“麻(第一聲)瑟(第四聲)”。形容輕輕撫摸的意思。從外回來,衣服和身體髒了,老家兒會說:趕緊去摩挲摩挲。有皺的東西可以用:摩挲平整。老北京有一首著名兒歌:“摩挲摩挲肚兒,開小鋪兒,一邊賣油鹽,一邊賣醬醋!”。
烏塗!(發音:wū tù)
在北京土話裡“烏塗”表示不陰不陽不涼不熱,不爽快,不幹脆。也可以表示天氣不陰不陽灰暗無光, “烏塗天兒”。顔色不明朗不鮮豔,俗話說:這顔色“烏裡烏塗”或“烏裡巴塗” ,還有一種臭臉可以叫“烏塗臉!”
好嚼裹兒或嚼谷兒!(發音:jiáo guǒ ér)!
“嚼裹兒”一詞在老北京土話形容“吃”,例如:這個軟,好嚼裹兒 。同時還表示一家人一個月所有的生活來源開銷叫做“嚼裹”。《人民文學》1981年第8期:“物價飛漲,劇場不上座。很多人連趕兩包(在兩處劇場趕兩個角色),也奔不出一天的嚼裹兒。”
腌拉巴臜!(發音:ā lā bà zā)
“腌臜”是一句北京周邊郊區形容“髒”或者邋遢的一個形容詞, “腌臜”(讀音:阿‘第一聲’砸‘第四聲’)表示一個人邋遢,或形容一個角落很肮髒,加上了“拉、巴“成為“腌拉巴臜”立刻就顯出了對于很髒的人和事的一種鄙夷與嘲笑!
蹶尾巴管兒!(發音:júe yǐ bā guǎr)
“蹶”表示上揚,“尾巴”北京人發音“以巴”。以前平房區的自來水管都在外面,孩子喝水。撅着屁股,擰着身子,臉朝天,嘴對着水龍頭,咕咚咕咚猛灌一氣,這種喝水方式就叫做——撅尾巴管兒。有時朋友之間開玩笑說要請客,問:哪兒吃去呀?答:去蹶尾巴館兒!意思就是請你喝涼水。
尜尜兒天兒!(發音:gá gàr tiār)
“尜尜兒”一種老北京民間用玉米面做成骰子狀經過煮熟的家常面食。這裡所說的“尜尜兒天兒”是形容立秋後,兩頭涼中間暖,指天氣變化非常的大.。在新疆“早穿皮襖午穿紗,抱着火爐 吃西瓜”用老北京土語就是最典型的“尜尜兒天兒!”
五脊六獸!(發音:wǔ jí liù shòu)
“五脊六獸”原指是漢族宮殿式建築,有上脊五條,四角各有獸頭六枚。後日常生活中形容有的人很瘦,往往就會說“這人瘦得五脊六獸的”,來形容瘦骨嶙峋。後來慢慢的對那些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也這樣形容。老舍《四世同堂》:“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這些詞熟悉嗎?
隐約在記憶裡對嗎?小時候經常聽,現在幾乎聽不到對嗎?
生活在城市高樓林立中,少了胡同鄰裡街坊熱鬧寒暄的我們,看到這些有些相識但卻陌生的字,讀出聲的時候,我相信你們都會微微一笑,心想,沒錯就是“TA”!!!
圖文轉載自@老北京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