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莊子聽從了内心的召喚

莊子聽從了内心的召喚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02:22:56

應帝王:講述帝王應如何治理天下,其核心繼承了老子的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理想方式。

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侍;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遊于無有者也。
  • 譯:明君治理天下,功德遍及天下卻好像與自己無關;育養萬物而百姓卻不不覺得有所依賴;有功德卻不自居,而讓萬物欣然自得;自己立于不可測見之地,逍遙于無為的境地。
  • 聖主明君亦如得道之人,唯有明悟,才知如何引導芸芸衆生,依靠的是“行不言之教”,而非繁雜、嚴厲之法制。“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調和萬物而不以為是義,恩澤于萬代而不認為是仁。此為大宗師之所為,亦為得道之帝王應所為,這裡的主張如若《道德經》中所述“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即無論是引導,育養,或是恩澤,其所言所為皆不居功,不自傲,不去強加,而是倡導順其自然,隻需引導之力,而非強制之力。

莊子聽從了内心的召喚(莊子應帝王心如明鏡)1

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地,亦虛而已!
  • 無為于名譽,無為于智謀,無為于事物的責任,無為于智慧的主宰。體悟無窮之大道,逍遙于無物之境。盡享自然所賦予的本性而非人為之所見所得,這正是虛靜無為的心境。正如老子所言:我無為,而民自化。身為帝王,當應以民為本,即“欲先民,必以身後之”名利權謀不應用于與民之争,功德于天下,而不居功自傲,治理天下,應上行下效,而非苛政束縛民衆,需知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絕非一人一行可達,而是集衆人之智慧,付諸于實際而實現。若要成為明主聖君,當應順應自然,而非憑自身之主觀情感事事限制,約束,潛移默化地引導,使得民自化,猶如“太上,下知有之”,——使得人們感受不到帝王的存在,但其卻影響着人們,隻是人們不知是受其影響,皆曰:我自然。此為無為而無不為,萬物将自化。

莊子聽從了内心的召喚(莊子應帝王心如明鏡)2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将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 達到至人的境界,其心境猶如明鏡一般,如實觀照萬物,就好像我們普通人照鏡子,或者拿着任何東西放在鏡子前,“不将不迎,應而不藏”,不歡迎也不拒絕,如實觀照,不會有任何隐藏。簡單來說,我們普通人在到了新的工作環境或生活環境時,接觸到了其他的人或事,主觀情緒将會極大地左右我們對其他人和事的判斷,或是幸災樂禍,或是趨利避害,避重就輕,總會忽略對方的一面,也會放大對方的一面。就好像喜歡的話,會無限放大其優點,無論對方做什麼都是有道理的,對的;不喜歡的話就會無限放大其缺點,無論對方做什麼都是别有所圖,居心不良的。這就是拒絕和歡迎,以及隐藏。一旦産生了偏見,那麼終有一時反而會受到傷害,因為我們沒有徹底認知對方,既然不了解就會有疏漏,有疏漏就會招緻損害。

莊子聽從了内心的召喚(莊子應帝王心如明鏡)3

  • 如何能勝物而不傷呢?那就是像鏡子一樣如實觀照萬物,摒棄個人的主觀情緒,無論何種人,何種事平常對待,既不會歡喜萬分,也不會唯恐避之不及。隻需順其自然,不存私心即可。正如“心如明鏡台,本是無一物”,那麼怎會惹塵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