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是漢代劉向收集整理的先秦縱橫家們的事迹,這些人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在諸國兼并的舞台上各顯神通,或威脅或利誘,或以情理打動人心,或以寓言剖析人性。我們現今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就有許多出自這些文章之中。老書蠡好讀書不求甚解,沒有太多感悟,隻是想做偉大著作的搬運工,将古人的智慧分享給大家,現在的人們都太忙,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能夠靜下來完整的讀完一部大部頭的書。每天一個小故事,希望通過幾分鐘的時間為各位朋友斟上一杯酒,聊以慰風塵。今天我們來看一個"狐假虎威"的故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文】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餘裡,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篇小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聽過,幼兒園裡我們通過這個故事認識到老虎是百獸之王,統領一切小動物;小學的時候我們學會了要自立自強不要借助别人的力量逞英雄。那麼到我們成年時再讀這篇文章,又是怎樣的認識呢?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學習。學習狐狸的機智,化不利為有利;也學習老虎的教訓,明辨真僞;更加應該做的就是擺脫狐狸弱小的形象,努力争做人生的老虎。楚宣王問群臣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忽視了自己作為大國之主所掌握的強大力量,竟然疑惑大臣的威勢竟能恐吓助北方諸國,這就像國際社會經常出現的歐美諸國派出特使在中東等地為緊張局勢斡旋,其實并非此人外交能力多強,人格魅力多光彩,隻是因為背後站着的是一個個大國強國。所以特别不理解那些"精日分子",若無祖國的強大,這幫人又哪來的底氣在網絡上大放厥詞呢?指不定躲在哪個角落與野狗争搶食物。一不留神憤青思想又冒出來了,生活在這個國家,或許有諸多的不順,但是請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我甘願做"假"華夏虎威的那隻"狐"。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