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14:05:30

ABAGo

一個關于歐洲的,嚴肅、有趣、激進的思想視覺文化志

導語:

觀看謝爾蓋·洛茲尼察豐富的影像資料,是通往烏克蘭、波蘭、俄羅斯等東歐國家電影世界的一個入口,這些影片都與華沙條約組織的遺産息息相關。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洛茲尼察的紀錄片世界)1

曆史紀錄片《中央廣場》的鏡頭片段。

烏克蘭電影導演謝爾蓋·洛茲尼察(Sergei Loznitsa,1964)曾經說過,他的電影是關于“前俄羅斯帝國的衰落和瓦解”。至今,他一共創作了29部作品,從虛構類電影到觀察式紀錄片和曆史檔案紀錄片,洛茲尼察表現出了對形式的濃厚興趣,特别是在紀錄片中使用虛構的裝置。他還反對東歐近年來呈現出的某種趨勢,即利用英雄主義或樂觀主義的語言,來描繪戰争和威權主義的曆史。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1898-1948,前蘇聯導演、電影理論家,也是電影學中蒙太奇理論奠基人之一)說過,政治舞台如同電影戲劇一樣,具有某種特殊魅力。洛茲尼察的最新曆史紀錄片《國家葬禮》(State Funeral,2019)分析了這一政治戲劇是如何上演的。它彙集了斯大林去世和舉行盛大葬禮期間蘇聯各地的鏡頭。1953年3月5日,當斯大林因心力衰竭去世的消息被宣布時,“心髒”(heart)這個詞在電影催眠般的疊句中被反複出現。這不由地讓人想起了吉加·維爾托夫(Dziga Vertov,1896-1954,前蘇聯紀錄片先驅、紀錄片導演和電影理論家)的無聲紀錄片《世界的第六部分》(A Sixth Part of the World,1926),以及這部影片宣揚着年輕的蘇聯所向往強大力量的雄心壯志。而洛茲尼察表現出的鏡頭語言恰好與維爾托夫相矛盾 —— 電影中的普通市民往往顯得驚愕和沉默,而非狂熱和躁動。在一個許多民衆湧上大樓向斯大林遺體緻敬的鏡頭中,一些哀悼者正在盯着新聞攝像機。“第四堵牆”(fourth wall,戲劇術語,指一面在傳統三壁鏡框式舞台中虛構的“牆”。是演員與觀衆之間的隔閡,觀衆透過這面“牆”可以看到戲劇設定世界中的情節發展。透過鏡頭,以及在遊戲、影片、戲劇或電視節目中對觀衆直接說話或緻意,稱為“打破第四面牆”)此刻便被打破了,所有悲傷的流露都被表現為一場精心策劃的奇觀。

曆史紀錄片《國家葬禮》(State Funeral,2019),電影片長:2小時15分鐘。

洛茲尼察的許多電影都試圖回避對于曆史事件的公開評論。紀錄片《審判》(The Trial,2018)展現了1930年一群被指控在斯大林肅反(Stalinist purges)清洗期間叛國的知識分子的錄像。但與蘇珊娜·傑斯特曼(Zuzana Justman,1931,捷克裔美國紀錄片導演和作家)的《布拉格審判》(A Trial in Prague,2000)中所描述的1952年捷克斯洛伐克發生的類似事件不同,洛茲尼察并沒有呈現出事件的具體細節,而是讓我們沉浸在審判本身的氛圍之中。導演鼓勵觀衆不僅要把這場審判看作是一場悲劇,也将其視為一場鬧劇。類似的,在曆史紀錄片《事件》(The Event,2015)中也彌漫着這種微妙的黑色幽默,其中導演就展示了1991年試圖推翻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1931)的政變未遂的鏡頭。當人群湧上街頭時,有一張照片顯示了年輕的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1952)正站在政府大樓的台階上。

曆史紀錄片《事件》(The Event,2015),電影片長:1小時14分鐘。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洛茲尼察的紀錄片世界)2

紀錄片《審判》(The Trial,2018)電影海報,電影片長:2小時8分鐘。

洛茲尼察與東歐的實驗紀錄片傳統有一些相似之處,其中包括了波蘭的鮑格丹·齊沃爾斯基(Bogdan Dziworski,1941)和沃傑西奇·維斯尼維斯基(Wojciech Wiszniewski,1946-81)等電影制片人。和他們一樣,洛茲尼察也經常在影片中加入額外的音效,以增強影片的情感和視覺節奏。在紀錄片《封鎖》(Blockade,2005)中,他在曆史檔案中挑選了在列甯格勒圍城戰(Siege of Leningrad)期間拍攝的鏡頭,為了增加效果,他謹慎而精确地加入了令人吃驚的聲音(如火災時的尖叫聲、孩子的哭聲)。揚·科馬薩(Jan Komasa,1981,波蘭導演)的《波蘭華沙起義》(Poland’s Warsaw Uprising,2014)也描繪了一個被圍困的城市,但電影基調迫使其檔案材料難以避免地進入到故事叙事軌迹之中。相比之下,洛茲尼察則傾向于避免壯觀的場面。他将這場圍城戰描繪成一個具有多面性的、有時會出奇地平淡、非戲劇性的場景。列甯格勒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它的街道上每天都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活動(碰巧的是,這些活動也是集體主義下的為了生存的努力)。通過這種方式,洛茲尼察的電影避免了任何軍事沙文主義的感覺。與此同時,洛茲尼察還拍攝了虛構類的戰争電影《霧林寒戰》(In the Fog,2012),該片就與其他一些以歌頌軍事力量為目的的東歐電影比較類似了,例如:亞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1951,俄羅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的《希特勒末日》(Moloch,1999)和《遺忘列甯》(Taurus,2001);年輕的丹尼斯·納吉(Denes Nagy,1980,匈牙利導演)的《自然光》(Natural Light,2021);以及康捷米爾·巴拉戈夫(Kantemir Balagov,1991,俄羅斯導演、編劇和攝影指導)的《高個兒》(Beanpole,2019)。

紀錄片《封鎖》(Blockade,2005),電影片長:52分鐘。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洛茲尼察的紀錄片世界)3

戰争/劇情片《霧林寒戰》(In the Fog,2012)鏡頭片段,電影片長:2小時10分鐘。

還有一些描繪了蘇聯生活的滑稽視角的電影,比如2017年的劇情片《溫柔女子》(A Gentle Creature)也讓洛茲尼察被拿來與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i Zvyagintsev,1964)和尤裡·貝科夫(Yuri Bykov,1981)等荒誕派俄羅斯電影制作人相提并論。在觀察式紀錄片《勝利之日》(Victory Day,2018)中,洛茲尼察對當代虛假民粹主義在民族主義象征和戰争紀念中的使用進行了剖析,在這部紀錄片中,身着軍裝的俄羅斯人在柏林特雷普托公園(Treptower Park)的蘇聯二戰紀念碑前遊行閱兵。而拍攝于薩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和達豪集中營(Dachau)的紀錄片《奧斯特裡茨》(Austerlitz,2016),則是對過去最恐怖地域也可以被商業化,因而逐漸世俗平庸的生活方式的緊急批判。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洛茲尼察的紀錄片世界)4

劇情片《溫柔女子》(A Gentle Creature,2017)電影海報,電影片長:2小時40分鐘。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洛茲尼察的紀錄片世界)5

觀察式紀錄片《勝利之日》(Victory Day,2018)鏡頭片段,電影片長:1小時34分鐘。

謝爾蓋阿列什科夫紀錄片(洛茲尼察的紀錄片世界)6

觀察式紀錄片《奧斯特裡茨》(Austerlitz,2016)電影海報,電影片長:1小時34分鐘。

加之,洛茲尼察關注的是電影本身無法表達的東西。在一次在線紀錄片課堂上,他提出了該如何描繪大規模的饑荒,表明了苦難是在緩慢而無情地擴張。在紀錄片《中央廣場》(Maidan,2014)中,他将希望的概念描繪為等待。影片中,基輔爆發了反對俄羅斯軍事挑釁的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靜态攝像機顯示了街道上示威者的狂熱情緒,但也顯示了在公共避難所裡躺下睡覺的抗議者。革命是以多種方式發生發展着,即使在一堆平淡無奇的紙箱中,裡面裝滿了捐贈的香蕉或一大堆蜂蜜罐。靜态的表現手法能夠提醒觀衆,相機不可能無處不在。我們距離吉加·維爾托夫的無聲紀錄片《電影眼》(Kino - eye,1924)中那種理想和完全狂喜的革命還很遙遠。洛茲尼察專注于瞬間的捕捉,他捕捉到了人群中進進出出的抗議者。示威牌上混雜的标語融入到了城市日常生活的諸多角落。在街上準備着的巨型湯鍋的場景讓人想起了電影《封鎖》中的類似畫面 —— 它提醒人們,抵抗如生活般仍然可以進行下去。

曆史紀錄片《中央廣場》(Maidan,2014)預告片,電影片長:2小時14分鐘。


END .

本文由公衆号【ABAGo】主理人快樂大胖原創

不可‬轉載和複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