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問起我們“電腦該怎麼換”的時候,我們的回答一般跳不出下面這種思路:
第一,明确電腦用途。如果就是家用,那肯定是台式機無疑;如果有辦公、攜帶之類的需求,那必然是筆記本電腦。
第二,細化需求。家用電腦主要是為了什麼?玩遊戲自己DIY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就是比較花時間和精力;如果是普通浏覽網頁、看視頻之類的,品牌整機良好的售後比較省心。筆記本電腦也要看是什麼類型的人群用,如果是在校學生,遊戲需求可能會比較高,筆記本電腦的性能也要水漲船高;如果是商務人士,那麼輕薄便攜則成為了主要的考量。
感覺是不是遺忘了什麼東西?
且不說準系統這種看上去遠比實際使用美好得多的PC類型,就說一體機,現在也被不少硬件玩家所遺忘。過去的一體機其實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卧室、書房中,擔起的也大都是一些影音任務,很難想象在2019年的今天,一體機也能做成電競玩家喜愛的模樣。
就像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的七彩虹iGame G-ONE電競一體機一樣。
iGame G-ONE電競一體 機的多種配置基本可以滿足不同人群對“電競”的需求,上至i9-8950HK RTX2080,下至i5-8300H RTX2060,筆者手中的是i7-8750H RTX2060的版本。這樣一款可以說是“罕見”的電競一體機,在真實體驗上真能帶給我們電競般的感受嗎?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話不多說,測試和遊戲都跑起來。
慣例的性能測試
玩遊戲之前,咱們還是慣例地先“跑分”,來看看iGame G-ONE電競一體機的整體性能再說。這應該也是大部分電競玩家會做的,咱們慣例先來跑一跑“娛樂大師”,看一看整體水平如何。
事實證明,i7-8750H RTX2060的配置跑分怎麼也不會低,在魯大師中拿到了339319分,其中CPU為98648,顯卡為183767。不過看分數,顯卡雖然是RTX2060,但應該是移動核心。事實上iGame G-ONE這塊顯卡安裝的是移動端的驅動,已經得到了官方人員的确認,所以别想着安裝桌面版的驅動了——白費功夫,裝不上。
打開GPU-Z看看參數,CUDA核心、位寬、顯存之類的參數與桌面端都差不多,唯一的問題就在于基礎頻率和Boost頻率比桌面端的要低一些,因此也帶動這張RTX 2060的像素填充率和紋理填充率要比公版的2060低上一些。
Cinebench R20測得i7-8750H的跑分數據為别為1907pts,單核為406pts,這個成績在标壓處理器裡面當然算是不錯的,隻不過和TDP設計更“激進”的桌面處理器相比,自然有些劣勢。
硬盤方面,筆者的iGame G-ONE采用的是256GB 1TB的配合。這塊固态硬盤雖然官方沒有詳說是什麼型号,但是根據“靠譜消息”,這塊256GB的SSD就是三星PM981。PM981在過去一年的時間内都是硬件玩家比較喜愛的高性能硬盤之一,連續讀取的性能一般超過3000MB/s。但是筆者在使用SSD Benchmark測試的時候,得到的結果卻隻有1500MB/s左右,當時就驚了!測試過好幾次、又安裝了三星某硬盤的驅動,結果還是這個數據,這應該是這個軟件的問題,并非硬盤的實際性能表現。
使用Crystaldiskmark來測試的數據反倒是正常了,連續讀寫分别是3472MB/s以及1538MB/s,屬于正常256GB版本PM981的水平。
3D Mark多個測試項目中,筆者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意義的FSE、Time Spy以及Prot Royal三個項目,在默認設置下進行測試。在FSE基準測試中,總得分為6840分,顯卡得分7111,綜合來說這個水平比較靠近桌面版的GTX 1660Ti。
在Time Spy中,iGame G-ONE拿到了5664分,顯卡分數為5791。
應該說20系顯卡相較于10系顯卡的最大提升就在于光線追蹤技術的加入,雖然到現在支持光線追蹤技術的遊戲還是兩隻手都數得過來,不過既然老黃這麼說了,我們就當這個技術不是個噱頭好了。在3D Mark的Port Royal針對光線追蹤性能的測試中,iGame G-ONE得到了3272分。當然,其實也不用對比了,畢竟是20系顯卡支持光線追蹤的“最低端”産品,能玩就已經很滿足了。
雖然說現在的10系顯卡也能通過算法來實現類似于光線追蹤的效果,但這就像是真老虎和狐假虎威的區别,算法實現的光線追蹤還是差點意思,效果與“正品”差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說買新不買舊的原因,因為新東西總能享受到新技術。
分數是分數,電競主機說到底還是為了玩遊戲,iGame G-ONE究竟能不能給我們一個好的遊戲體驗呢?用遊戲來檢驗再合适不過了。
《古墓麗影:暗影》
《古墓麗影:暗影》這款遊戲說實話筆者到今天都沒有通關,主要還是因為玩得太爛了。筆者自己的電腦顯卡是10系産品,所以沒法體驗光追,這次上手iGame G-ONE之後首先打開的就是《暗影》這款遊戲,體驗一下光追的效果。
在全高特效下,開啟與關閉光追的最大差異——體現在幀數上,這是真話,也是玩笑話。一般來說,光線追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遊戲畫面中的光線量會有明顯增加,在下面一組對比圖中(上為最高效果 光追,下為同特效下關閉光追,均為DX12環境,下同)。但是在《古墓麗影:暗影》中卻似乎不是這樣,反倒是NPC人物的建模發生了改變,比如肩上騎着小孩的這位男士的衣物,在開啟光追和關閉的情況下有明顯區别,上為條紋T恤,下面露出的更像是T恤或者襯衫。
這一組對比圖中,明顯能看到差别,注意畫面右下角鞋子的顔色,開了光追是棕色,未開啟的情況下看着是黑色,其實更像是涼拖鞋 光腳的組合;遠處噴泉勾肩搭背的那位男子,頭上的漁夫帽/紳士帽在未開啟光追的情況下直接消失了。
之前光線追蹤支持的遊戲還是比較少,老黃的承諾更像是一紙空文。不過目前支持光追的遊戲逐漸多了起來,除了古墓系列,包括《戰地5》、《逆水寒》、《控制》、《我的世界》等等,未來還有《賽博朋克2077》、《使命召喚》、《看門狗3》等遊戲支持光追,所以想要體驗到目前業内最強的遊戲效果,擁有一款支持光追的顯卡還是有必要的,相信這也是七彩虹在G-ONE上采用RTX 2060的原因。當然我們玩家還是希望老黃、遊戲廠商能夠加快光線追蹤技術的适配進度,這樣才能發揮20系中高端顯卡最大的亮點。
由于RTX2060光追效果開到最高會導緻幀數驟降,已經不是普通玩家感覺到舒适的區域了,所以筆者還是保持中等特效(最低光追)試着玩了半個多小時的古墓麗影,最終結果還算不錯,這個過程中沒有出現明顯卡頓。在後來進行的性能測試中(幀數用Fraps記錄),雖然幀數并不高,保持在30-35FPS之間,但由于不會像網遊那樣由于突然增加的數據量導緻遊戲卡成PPT,其實畫面也比較流暢。
不開啟光追(其它效果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古墓麗影的性能測試,如上圖藍色線條所示,整體的畫面平穩度要比開啟光追之後好許多,平均幀數可以穩定在40-45FPS之間。中間存在的2-3次幀數波動其實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因為這時候MSI Afterburner并沒有顯示CPU或者GPU出現明顯降頻,分别穩定在3.9GHz以及1500MHz,或許是硬盤的鍋吧。
要注意的是,由于iGame G-ONE的屏幕是2K分辨率 144Hz刷新率的配置,所以想要獲得更好的體驗,其實可以手動把屏幕的刷新率調整到60Hz,畢竟《古墓麗影》這類動作冒險遊戲并不像FPS遊戲那樣吃刷新率。筆者當然不願意——有好的硬件幹嘛不用,非要降級再用,這應該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從筆者個人的遊戲體驗來看,或許是因為20系顯卡對DX12的支持更好一些,在《古墓麗影:暗影》這款支持DX12環境運行的遊戲中,筆者自己性能與桌面版RTX 2060相近的顯卡渲染的實際幀數,并沒有明顯領先iGame G-ONE的幀數,這對于iGame G-ONE來說或許是一種優勢。
《刺客信條:奧德賽》
奧德賽這遊戲,要不是最近有個免費領DLC的活動,筆者差點就想不起來了。在畫面質量保持“極高”的情況下跑了多次奧德賽的性能測試,最終結果都是在37-42FPS之間浮動,很少出現意外情況。
實際上在玩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的幀數表現遠要比遊戲的性能測試要高,當然也沒有高很多,正常場景接近50FPS。
《絕地求生》
既然iGame G-ONE擁有一面144Hz刷新率的屏幕,怎麼能不試試FPS遊戲呢?在《絕地求生》遊戲裡把所有能開啟的特效全部開啟并保持最高。由于Fraps在這個情況下已經無法記錄幀數,所以筆者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資源占用更多的“遊戲加加”來記錄幀數,也免去了制作幀數曲線圖的麻煩(笑)。
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一局近20分鐘的《絕地求生》遊戲中,幀數基本平穩地保持在70FPS左右,在開局曾有過一次比較明顯的幀數波動,但是對比當時的顯卡占用可以發現,這時候的顯卡基本不出力,占用率僅有22%,就跟某些玩家妄想用RTX2080玩《英雄聯盟》一樣。
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iGame G-ONE硬件固然是移動配置,但在體驗上與筆記本電腦存在極大差距,屏幕本身的素質差距就暫且不提,在屏幕本身的位置上,對于視覺效果的影響也是有差異的。一是本身一體機的屏幕高度就要比筆記本電腦更高,而且iGame G-ONE的屏幕還能升降,更容易調整到合适自己的高度,筆記本電腦可沒這功能,隻能自己墊高,這樣鼠标就不太好放了。
由于是電競一體機,所以不用耳機就能有比較好的音質效果,尤其是在中頻和高頻上;在《絕地求生》裡,其實也不用通過佩戴藍牙耳機來聽、說,麥克風就在攝像頭旁邊,拾音效果比較不錯,在房間内沒有明顯噪音的情況下能夠輕松溝通。
三面窄邊框設計加上2K144的屏幕帶來的視覺沉浸感非常出色,至少在筆者眼中,這面據說是100%sRGB色域覆蓋的屏幕帶來的色彩感官十分出衆,對于“主打遊戲”的玩家來說,這樣一面屏幕讓人好感度劇增。
當然,有優點自然就有缺點,沒有任何一款産品是完美的。一是iGame G-ONE在硬盤配備上可能不太符合當前的主流趨勢。筆者手中的是256GB 1TB的組合,也就是筆記本常見的SSD HDD的組合。在遊戲過程中和筆者自己的半速NVMe固态比起來,畫面讀取速度明顯要慢許多。其實在SATA 3固态全線降價的情況下,HDD的遊戲體驗的“性價比”已經遠不及SATA 3固态,HDD保存數據的優勢在遊戲玩家眼中蕩然無存。所以未來G-ONE系列如果繼續推出新品的話,可以考慮大容量的SATA接口或者NVME固态硬盤。
另一方面,電競一體機就和其它電腦一樣,沒有外設才是正常的。但是筆記本電腦自帶鍵盤還有觸摸闆,DIY的主機玩家自己也能備着簡述,但是一體機卻是“孤零零”的,沒有一套“符合身份”的外設着實還差點感覺,筆者為此隻能貢獻出自己的鍵鼠外設。七彩虹後續可以考慮聯動外設廠商推出優惠活動,或者是直接贈送簡單的鍵鼠套裝。
同時,由于機身整體是比較纖薄的,所以在散熱上七彩虹為了保證iGame G-ONE的表現,風扇轉速比較高,自然也會産生較為明顯的噪音。筆者頭戴藍牙耳機的情況下,噪音基本是聽不見的;但問題是,iGame G-ONE是一款電競一體機,它是自帶揚聲器的,如果外放還聽到噪音,這感覺并不太美妙。所以七彩虹在今後的的優化中,或許可以考慮升級一下散熱方案,加粗熱管并且優化風扇的啟停策略?
寫在最後
其實當你細心地留意身邊的朋友,你會發現願意去鼓搗硬件的人越來越少;相反,圖省心、簡單的人反而越來越多——體系化的生活方式固然有些無聊,但總是最惬意的,具體可以參照公務員。
一體機顯然就屬于這樣的産品。過去因為性能等方面的緣故,我們總是會選擇性地忽視一體機,但是以iGame G-ONE為代表的電競一體機的出現,再塑了一體機的定位,成功讓電競屬性在一體機中“生根發芽”,成為電競玩家的另一種選擇。從體驗上來看,iGame G-ONE的或許無法撼動硬件玩家嚴重的“高配主機”,但是對于隻注重“實用”和體驗的年輕人來說,這或許就是他們一直在尋找的“油膩師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