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劇十大套路?“青谷子青青,青谷子無花,青谷子生在野外默默長大;青谷子青澀,青谷子無華,青谷子就像童年天真無瑕……”當電視劇《青谷子》的主題曲響起,樸素真摯的歌詞讓許多人夜不能寐,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鄉土劇十大套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青谷子青青,青谷子無花,青谷子生在野外默默長大;青谷子青澀,青谷子無華,青谷子就像童年天真無瑕……”當電視劇《青谷子》的主題曲響起,樸素真摯的歌詞讓許多人夜不能寐。
2月9日,拍攝完成6年之久的電視劇《青谷子》,終于在黑龍江衛視上首播。連日來,《青谷子》在省級衛視黃金劇場收視榜上,始終占據前十的位置,農曆除夕一度沖到第三名。在優酷、騰訊、搜狐等網絡平台,《青谷子》戰績不俗,截至發稿前,《青谷子》在愛奇藝飙升榜排行第八名。
劇照
看了想哭
《青谷子》熱播,在我市引起很大反響,一大批50後、60後觀衆在大慶散文微信群裡展開了熱烈讨論。電視劇的播出,讓他們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對劇中人物的經曆感同身受。 “《青谷子》開播了,看了讓人想哭!”朱啟智的一句話,讓微信群沸騰起來。
“真的很感動,特别是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感覺劇情非常貼近生活。”趙富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也有人因為看了這部電視劇,開始讀原著。
在大慶書友會全民閱讀群,以及一些生活交流群、家族群裡,人們都在談論《青谷子》。
劇照
《青谷子》堅持用本地原名,堅持宣傳肇源、宣傳大慶、宣傳龍江,并在第一集中通過男主角張一山道出“大慶油田”,讓家鄉人備感親切;《青谷子》開場中唯美的蘆葦蕩風光,是大慶的特色之一,是大慶人最熟悉的景色。
宣傳家鄉,《青谷子》做到了極緻,也得到了觀衆的認可。
市民在家中追劇《青谷子》
從追書到追劇
“從最開始在網上追看這本書到現在已經10年了,電視劇從拍攝制作完成到現在也有6年了,今年終于播出,真的太不容易了。”黑龍江省委黨校教授馮雲說。“我非常喜歡這部小說。我們一群書迷還曾一起去了肇源,特意去看谷子田。”馮雲說。
當被記者問道“為什麼這麼喜歡看《青谷子》”時,馮雲說:“我是1980年上的大學,與這部書的作者焦彥章同齡,我們都經曆過那個火熱的年代。當有朋友向我推薦《青谷子》時,我很高興地找來看。乍一看就被深深吸引了,一直追了下去。書中的很多情節,都讓我感到熟悉、親切。和劇中人物一樣,我的很多同學都是知青老師教出來的,哈工大物理實驗中心主任趙教授就是知青老師教出來的,趙教授也是《青谷子》的粉絲。僅僅我知道的,就有很多知青在追這部劇,我們會聊起《青谷子》,感覺像是回到了年輕的時候。我在讀完原著後又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其他朋友,很多人也都是通過朋友推薦發現《青谷子》的。”
劇照
“《青谷子》反映出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精神風貌——努力刻苦,對知識極度渴望。整部劇很有曆史質感,又非常有地域特色,是一部反映黑龍江農村生活的優秀作品。”馮雲如是評價《青谷子》。
電視劇開機後,馮雲主動加入《青谷子》後援團,戲裡戲外收獲了許多感動。當得知群衆演員丹丹的孩子患上了白血病,馮雲和朋友趙栩、《青谷子》基地副總栾竣澤一同去醫院探望,并幫忙發起水滴籌,籌集捐款50餘萬元。
看着《青谷子》從最開始的網絡小說到有聲書發布、紙質書出版,再到電視劇拍攝完成,如今終于在龍江衛視播出,馮雲覺得非常欣慰。
劇照
肇源人的節日
“看到《青谷子》首播,我們肇源人像過節一樣高興。天南地北的肇源人都在追這部劇,大家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旁,比看春晚還要迫切。”《青谷子》開播前,身在哈爾濱的肇源人吳國範建了一個微信群,群裡是散居全國各地的肇源人,大家把推廣《青谷子》當成了分内事,并在群裡交流觀劇感受。
《青谷子》作者、電視劇制片人、編劇焦彥章,兒時在肇源縣瓦房村讀小學,他的小學同學郭鳴的父親是當時下鄉來到當地的文藝工作者。這些年來,已經走出家鄉的郭鳴還時常回到瓦房村。郭鳴說,《青谷子》的播出,勾起了他少年時代的回憶。
劇照
袁少波是焦彥章的高中同學,他為《青谷子》寫了一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肇源鄉村畫卷:“風吹刮着田野,刮着谷地,雪落院内和道路上。一聲聲狗叫驢鳴,太陽落下,太陽又升起。還有那河塘裡摸魚,偷烤嫩苞米,摘杏翻牆頭,貪吃住瓜窩;還有那風吹窗棂響,梁高燕築窩,柳哨吹歡歌;一家辦喜事,全村來張羅,滿院擺酒席,老少齊歡樂……都是那個時代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讀過這篇散文,再欣賞《青谷子》,兩相對照,相得益彰。
年逾七十的付淑英,是一名知青,1977年前後在肇源工作,後來考上大學,離開了肇源。之後的幾十年裡,她始終牽挂着故鄉肇源。“《青谷子》時代感很強,情節真實動人,非常接地氣。看到劇中的方格向父親哭訴委屈,我也跟着哭了。”付阿姨說。
劇照
在吳國範建的微信群裡,大家讨論着的電視劇的細節。“劇中,從鏡子後面拿出蠟燭的這個細節太有生活了。記得小時候,我家的大鏡子後面也總掖着東西。”長空無影說。
“女主角方格穿的列甯服、女學生頭上紮的橡皮筋等細節,都承載着我們那一代人的回憶。作為肇源人,大家都有一份鄉情,都希望《青谷子》的播出能帶動肇源的發展,所以都盡力推廣這部電視劇。”吳國範說。
市民在家中追劇《青谷子》
還原我們的家鄉
“能參演家鄉劇真的很驕傲,拍攝那段日子讓我感覺像回到了插隊的時候。”群衆演員李偉華說。李偉華在劇中飾演了老田二大爺。
“《青谷子》圓了我們的演員夢,我們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幾乎全村人都在看,親戚朋友們都在看。”在《青谷子》中飾演代課李老師的李群懿說。李群懿是肇源較有影響力的詩人,還是肇源楹聯學會秘書長,她在劇中成功塑造了一位農村知識女性。拍攝過程中,李群懿把小說看了不止一遍,一個小小的角色,她用全景視角來把握。
劇照
《青谷子》的群衆演員都是肇源本地人,許多群演完整地看過《青谷子》小說,有的人甚至看了好幾遍。家鄉人為《青谷子》付出了很多,不隻不要片酬,而且還為劇組籌備道具,提供了十幾噸大米等生活物資。現場制片人趙珊被肇源人的熱情所感動,在與記者交談時對肇源贊不絕口。
“當地人的淳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每個人都把宣傳家鄉放在第一位,不計報酬,不講條件,無論刮風下雨都準時趕到片場報道。”趙珊說。
劇照
“影視作品追求真實,肇源人演肇源故事,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這種效果。”喬和平導演說。喬和平導演的小女兒也在劇中也扮演了一個角色。當劇組完成拍攝準備離開肇源時,小女孩眼中含淚,一直追問父親:“我們還能再來肇源嗎?”
《青谷子》目前已經播出十幾集,許多觀衆都在積極地向親朋好友推薦,《青谷子》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一時間熱度不減。身為大慶人的你如果還沒有看,不妨鎖定龍江衛視黃金劇場,觀看這部宣傳家鄉的電視劇。
責編:賈鑫宇 審核:代寶柱 監制:王鵬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