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強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近日,因為一句古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網上引發争議和争論“斯”“是”之争不是現在才有,多年來也沒個定論,争論不休,而這件事還沒個完,又引來另一個新的話題,斷句大讨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一時之強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近日,因為一句古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網上引發争議和争論。“斯”“是”之争不是現在才有,多年來也沒個定論,争論不休,而這件事還沒個完,又引來另一個新的話題,斷句大讨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個斷句,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一直學的都是這樣子,看到的也都是這樣,從未有過質疑,而今有人提出說這個斷句有誤,也不合适。網上一看,其實這也不是新話題,之前學界也有讨論過。
古人原著本無标點符号,後人輔以句讀,以利誦讀,才有斷句。據網上查找,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在《四書五經》宋代朱熹的《孟子章句集注》中為此斷句。另據《漢語大詞典》東漢趙岐在《孟子經注》中,也是如此斷句。
如今的大讨論,恍然覺得放在全文中看,似乎是有點不合适?
網上的讨論有理有據,論證嚴謹。我也比較傾向于“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的斷句。
我并不是文化人,也沒念過幾年書,但我熱愛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覺得持有懷疑态度,發揚批判精神是對的,批判性的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今所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華文化百家争鳴百花齊放。
僅僅一個句讀而已,從學術界的讨論到民間的網民參與,這是好事,足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們就是要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放在全文中這樣斷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盡管以前上學的時候,課本中是“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但是“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才對仗工整。而且在整個段落中,連用五個“其”的排比句與對偶,不管是從格式上還是從語法來講,原斷句讀起來總覺得有點别扭,不是那麼通順,是否可以重新斷句?值得探讨。
呂士攸仙
2022年11月3日 成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